寇麗娟
場景一:
豆豆媽和皮皮媽帶著兩個小家伙在游樂場玩。小家伙們來到海洋球游戲區(qū),豆豆一下子就跳入了海洋球池,興奮地大喊:“我是一條魚”。偶爾,豆豆也會踩到海洋球滑倒,但他哼哼兩聲,立馬就忘記自己摔倒的事情,又開始瘋玩了。皮皮看了會兒,覺得豆豆玩得很開心,應(yīng)該挺好玩吧,打算嘗試,但是,他站到海洋球池邊上,看看海洋球池的底,挺深呀!又見豆豆會滑倒,遲疑了幾秒鐘就退了回去。過了幾分鐘,他一臉不高興地對豆豆說:“這個游戲一點兒也不好玩,咱們玩別的吧。”
豆豆和皮皮,誰的抗挫折能力好一些?顯然是豆豆。他在遇到小困難之后,只是稍微有一點情緒反應(yīng),很快就能調(diào)整過來,又繼續(xù)做自己的事情了。皮皮呢,他覺得自己可能會摔跤,不敢玩,選擇了退出游戲,最后,不但自己不玩,還得拉著豆豆一起走。
場景二:
豆豆和皮皮都在畫畫,兩個媽媽坐在孩子身邊閑聊。媽媽們無意間看了一眼孩子們的畫,皮皮媽感嘆起來:“豆豆畫得真好!我們皮皮就不愛畫,也就是和豆豆一起湊熱鬧才涂兩筆?!逼てち⒖陶玖似饋?,大聲說:“媽媽,我畫不好!我就是畫不好!”說著說著還邊哭邊抓起自己的畫,又是撕又是踩。
在皮皮心中,媽媽是一位權(quán)威人士,媽媽對自己的負(fù)面評價讓皮皮情緒反應(yīng)很激烈,不但不畫了,還毀掉了自己的作品。
遇到困難有情緒反應(yīng),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遇到自己不開心的事情都會情緒低落。但是,爸爸媽媽往往希望孩子能夠有棒棒的抗挫力,遇到問題不退縮,迎難而上。那么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堅強(qiáng)”起來呢?
哪些孩子抗打擊能力不足
1.在遭遇困難后很抓狂
每個孩子在遇到困難以后都會有一些低落的情緒反應(yīng),但有些孩子的情緒反應(yīng)會非常激烈,如同皮皮,會出現(xiàn)破壞物品,有不恰當(dāng)?shù)恼Z言和動作出現(xiàn);當(dāng)有他人在場時,他會選擇不再進(jìn)行嘗試,直接放棄。
2.情緒低落的周期比較長
抗挫能力不足的孩子,有內(nèi)向的,也有外向的,但遇到挫折后情緒低落的持續(xù)時間都會比較長。有的孩子不對外表現(xiàn),沒有明顯的語言和動作,但他的情緒會很消沉,一直都不說話,什么事情也不做,別人和他打招呼也無精打采的。
3.很難接受有一定難度的事情
有的孩子剛剛嘗試騎車,摔了一跤,就哭著再也不想嘗試,說不定好幾天過去了,只要爸爸媽媽一提“騎自行車”,他就強(qiáng)烈拒絕。抗打擊能力差的孩子往往自信心不足,自我評價過低,只要遇到有一定難度與挑戰(zhàn)的事情,他都不敢嘗試,特別擔(dān)心事情的結(jié)果,對輸贏特別在意。
孩子抗打擊能力不足的原因
1.成人總是在孩子邊上指手畫腳
爸爸媽媽不妨回憶一下,自己平時是否對孩子看得太緊,盯得太嚴(yán),而且還讓孩子感覺到了這一點。每個孩子在開始做事情時,都是很興奮的,他們愿意自己來。不過,當(dāng)他們第一次嘗試做不好,與成人內(nèi)心的標(biāo)準(zhǔn)有差距了,就會有心理波動。比如,第一次喝水,把水杯摔在地上;第一次吃飯,飯粒灑了一地……
如果在孩子嘗試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擔(dān)心孩子做不好,始終緊緊盯著孩子,一看到孩子有動手的苗頭,就搶先一步代替孩子完成;或者當(dāng)著孩子的面把孩子做好的事情全部推翻重新做一遍;或者在孩子的耳邊,不停地說著各種步驟,生怕孩子遺漏了什么,那么孩子就會特別緊張,心理壓力會很大哦!
2.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
爸爸媽媽如果總是給孩子遠(yuǎn)遠(yuǎn)高于他能力的任務(wù),會讓孩子望而卻步。特別是當(dāng)孩子剛開始嘗試一項新事物時,如果一直以失敗收尾,會非常挫傷孩子的自信,導(dǎo)致其一蹶不振。習(xí)慣性對孩子高期望的父母,還會經(jīng)常用別的孩子的長處來衡量自家孩子的不足,這更會讓孩子有壓力。
3.孩子生活在人為制造的順境中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些讓人成就感倍增,有些讓人遭受打擊。好的壞的,其實孩子都需要體驗。但是,爸爸媽媽總是過分在意事情的結(jié)果,覺得這件事只要孩子完成了就好,所以會不自覺地在孩子做事的過程中幫孩子掃除障礙。孩子正和小伙伴起沖突呢,大人就一個箭步?jīng)_過去,幫孩子解決了。孩子遭遇的各種問題都是他成長的契機(jī),不管他能不能順利地處理好,他都能從中有所收獲。
一起增強(qiáng)孩子的抗挫力
在生活中,我們只要抓住一些關(guān)鍵的地方,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有真實的挫折教育機(jī)會,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態(tài)度、做法都很重要。
1.關(guān)注孩子的第一次嘗試
孩子們總是會被一些新鮮的事物所吸引,“第一次”對于他們而言,既有趣,又有挑戰(zhàn)。但他們未必能判斷出,自己這一次想要嘗試的事情,對于他而言經(jīng)過努力是否可以實現(xiàn),會不會難度過大。但是只要孩子有嘗試的意愿,就說明他有做事情的主動性,他的嘗試也代表著他的判斷與決策。
如果孩子的第一次嘗試總是伴隨著痛苦、失敗的體驗,那么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懷疑自己,不敢自己決定事情,事事依賴他人。所以,父母可以采取一些小的技巧,讓孩子的第一次嘗試有成功的可能。
這并不是說要人為給孩子掃除困難或者代替孩子解決問題。孩子的第一次的嘗試,重點在于讓他自主獨立完成。比如孩子希望自己倒水,那么爸爸媽媽可以提供給孩子大小和重量適合的小水壺、小水杯。這樣,他的獨立嘗試就更可能成功。在這個過程中,他或許會灑水出來,或許會把水倒在自己身上,這些小挫折都很正常,讓孩子自己處理就好。在呵護(hù)孩子做事主動性的前提下,讓他自己應(yīng)對生活中的小挫折,收獲會更大。
2.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
孩子因為生活經(jīng)驗不夠,遇事總會想不周全。所以他在自己做事情時,總會出現(xiàn)大大小小的各種問題。這時,爸爸媽媽不要急于告訴他該怎么做,也不要怕孩子做不好,而代替他做。只要這件事情沒有危險,可以讓他自己試錯。你要做的就是事前提醒,讓孩子主動調(diào)整策略。
你和孩子一起買了一塊蛋糕,他非要自己拿著。你會擔(dān)心他沒抓好包裝盒,讓蛋糕掉在地上。那么你可以在給他蛋糕前,跟他好好說:“好,你自己拿著,但是不能把蛋糕掉地上了,不然你就沒得吃嘍,你想想拿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p>
3.淡然看待孩子的挫折時刻,給他情感慰藉
孩子騎小車摔跤了,邀請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遭到拒絕了。這時,爸爸媽媽不要表現(xiàn)出太多的情感起伏。你不當(dāng)回事兒,孩子也許也不當(dāng)回事兒,一會兒就自己站起來了,馬上就忘記了剛才的小疼痛,這個小朋友不跟他玩,他就去找別的伙伴玩了。
如果你的孩子是個感情細(xì)膩的人,他會不開心。你可以用擁抱、關(guān)切地詢問表達(dá)對孩子的情感慰藉:“疼嗎?媽媽給吹吹,沒事啦!”對孩子的勇敢給予肯定:“真不錯,自己站起來了,還沒哭!”還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自己玩也挺好的,我們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可以做?!奔议L的這些反饋都是在不經(jīng)意間的,傳遞給孩子解決挫折的方法就是“堅強(qiáng)面對、尋求親人朋友的情感慰藉、轉(zhuǎn)移注意力”。這樣,當(dāng)孩子在長大成人后遇到挫折了,也不會消沉下去,而是學(xué)著調(diào)整自己,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