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增其新而不變舊”:轉(zhuǎn)型時期的歷史書寫
        ——以章嵚《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為中心

        2017-11-23 02:58:39常州大學常州歷史文化研究所
        歷史教學問題 2017年5期
        關(guān)鍵詞:史學教科書中學

        常州大學常州歷史文化研究所 劉 超

        ●歷史教育教學研究

        “增其新而不變舊”:轉(zhuǎn)型時期的歷史書寫
        ——以章嵚《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為中心

        常州大學常州歷史文化研究所 劉 超

        清末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是中國新史學最初的實踐形式,體現(xiàn)了新史學發(fā)軔之初歷史書寫“增其新而不變舊”的特征。中國歷史教科書采用章節(jié)體、歷史分期等新式編纂方式,注重文明史,顯示了新史學的影響;但傳統(tǒng)的夷夏民族觀、帝王家譜式的政治史等敘述方式還占有重要的地位。傳統(tǒng)史學成為新史學實踐的一個重要資源。對新史學的研究,既要注意到其對西方理論的吸收,也要注意到其對傳統(tǒng)史學的繼承。

        章嵚;中國歷史教科書;新史學;傳統(tǒng)史學

        20世紀初年,梁啟超發(fā)表《新史學》一文,樹立“新史學”旗幟。新史學持進化論,要求書寫國民歷史,以挽救民族國家的危機。新史學思潮引發(fā)了史學思想觀念的變動,帶來了歷史書寫的變化。處于清末轉(zhuǎn)型時期的中國史學,既有新史學的因子,又有傳統(tǒng)史學的遺留,其中“新”因素,已為多數(shù)研究者關(guān)注,而傳統(tǒng)史學的影響,尚可進一步討論。本文嘗試以章嵚《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為中心,探討轉(zhuǎn)型時期傳統(tǒng)史學的影響以及這一時期中國歷史書寫的特點。

        中國新史學最初的實踐形式,可謂是歷史教科書,教科書編寫開了新史學著作的先河。①劉俐娜:《由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論中國史學的轉(zhuǎn)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61頁。目前關(guān)于清末中國歷史教科書與新史學關(guān)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譯日本以及夏曾佑、劉師培、曾鯤化等人編寫的教科書上,②參閱馬金科、洪京陵編著:《中國近代史學發(fā)展敘論(1840-1949)》(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陳其泰:《中國近代史學的歷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俞旦初:《愛國主義與中國近代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謝保成主編:《中國史學史》(商務印書館,2006年);李孝遷:《西方史學在中國的傳播(1882-1949)》(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儲著武、湯城:《歷史教科書與新史學》(《河北學刊》2005年第5期);張越:《近代新式中國史撰述的開端》(《南開學報》2008年第4期);鄒振環(huán):《晚清史書編纂體例從傳統(tǒng)到近代的轉(zhuǎn)變》(《河北學刊》2010年第2期);黃東蘭:《“吾國無史”乎?——從支那史、東洋史到中國史》(收入孫江、劉建輝主編:《亞洲概念史研究》第1輯,三聯(lián)書店,2013年)等。章嵚《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鮮有提及。選取《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來討論,還有以下考慮:一,該書采用新的編寫形式,是新史學的實踐。二,夏曾佑、劉師培與曾鯤化等人編寫的教科書都是未竟之作,夏曾佑寫到隋朝,劉師培寫到周朝,曾鯤化寫到戰(zhàn)國;《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敘述了從遠古到清朝立憲運動時期的歷史,敘事完整。三,章嵚與夏曾佑、劉師培等都是歷史學家,對歷史有自己的理解,《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反映了章嵚的史學思想??疾臁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對認識轉(zhuǎn)型時期史學有一定的參照意義。

        一、章嵚與中國歷史教科書之編寫

        章嵚(1879—1931),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少時接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1903年中舉,1906年、1919年兩度赴日本游學。曾在多所高校教授歷史,1904年在杭州安定學堂任史學教習,兼課于浙江高等學堂。1908年任教于浙江兩級師范學堂與浙江高等學堂。民國以后,1912年在浙江第一師范學校任史學教習,應北京地學會會長張相文的邀請,1914年至1915年到北京主編《地學雜志》。1915年至1923年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歷史地理系任教,擔任國文系主任(其中1919年8月至1921年5月赴日本從事研究),1921年兼任北京大學史學系講師。1924年離開北京回到杭州后,曾在國立東南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浙江大學任教。①章嵚:《天行草堂主人自訂年譜》,收入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整理:《近代人物年譜輯刊》第19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第1-13頁。下段敘述也來自該年譜?!伴T弟子之社會服務者極盛一時”,陳布雷、邵元沖、何炳松等都出自其門。②賈逸君編:《民國名人傳》,岳麓書社,1993年,第410頁。

        章嵚“于學術(shù)無所不窺,尤對史學攻研不懈”,③李玉安、黃正雨編著:《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第841頁。畢生致力于史學的研究與教學。1904年,在任教杭州安定學堂時,就廣搜史籍,定下從事歷史研究的志向。1906年開始編寫《中國大歷史》,該書約40萬字,1910年由文明書局出版。1907年前后編寫《中華歷史地理大辭典》,1913年由中華圖書館石印出版,李鶚瑞與宋教仁分別作序,給予高度評價。民國初年,發(fā)愿著《中國通史》一書,1914年成書,約100萬言,1934年商務印書館以《中華通史》為名出版。該書“融匯日本與我國史論之精神,以新的觀點制作”,被認為是清末民初書寫“民史”的代表:“猶有足述者,即其歷史觀念即由其‘君史’的立場進而至于‘民史’的立場,這在我國史學史上,可謂是個大的過渡?!雹軈蔷百t:《近代中國歷史研究法與通史之檢視》,《教與學》1935年第4期。1921年在北京高師任教時,認為秦朝是中國古今事變的樞紐,擬編著《秦事通徵》一書,1925年開始撰寫。章嵚著作除本段提及的外,尚有《日劄》數(shù)種、《天行草堂主人自訂年譜》一卷、《天行草堂文稿》《天行草堂遺稿叢刊》等,都具有一定的學術(shù)價值。

        章嵚編著有數(shù)種教科書。1907年為上海書局編寫歷史教科書和地理書,1910年出版的《中國大歷史》附注為“高等教科中學參考”,具有教材性質(zhì)。綜計,章嵚編寫的中小學中國歷史教科書有:(1)《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共3冊,1908年文明書局出版,1909年出了2版,其中上冊于1911年出到第3版。⑤王有朋主編:《中國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總目》,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第557頁,第224頁。(2)《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學用,共3冊,1912年文明書局出版,該書為1908年《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的修訂本。(3)《新制中華歷史教科書》,與汪楷、華紹昌合編,共9冊,1913年中華書局出版,第1冊在初版當年就出到第7版。(4)《新制中華歷史教科書》,與丁錫華合編,共9冊,1913年中華書局出版,第1冊至1920年出到22版。這兩種新制教科書都由教育部審定,供高等小學使用,內(nèi)容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為春季始業(yè)用,后者為秋季始業(yè)用。(5)《新編中華歷史教科書》,與潘武合編,共6冊,1913年中華書局出版,教育部審定,高等小學校春季始業(yè)用。第1冊至1918年出到15版。⑥王有 朋主 編: 《中 國近 代中 小學 教科 書總 目》 ,上 海辭書 出版 社,2010年, 第557頁, 第224頁。

        關(guān)于《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編寫,章嵚指出:“自早歲,喜究史乘,旨趣所向,為而不止,近益孜孜。致力于斯,前后垂十七載。采輯大要,約之成書?!雹哒聧戮幹骸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冊,文明書局,1908年初版,1911年3版,編輯趣意,第1頁。該書出版后,獲得了一定的好評。民國時期黃現(xiàn)璠對該書予以較高的評價,指出在1902年至1913年間出版的數(shù)十種歷史教科書中,“除呂瑞廷《新體中國歷史》、夏曾佑《中國歷史》和章嵚《中國歷史教科書》外,皆無足觀”?!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史事方面,皆以帝名標題,題下加以簡要的敘述,同時書頂眉標,亦頗扼要”;“編制及材料,頗為得當,極合教科書之用。惜民國以后,無人增訂”。⑧黃現(xiàn)璠:《最近三十年中等學校中國歷史教科書之調(diào)查及批評》,《師大月刊》第5期,1933年7月。

        二、新史學的實踐:《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編寫形式

        近代中國新史學與傳統(tǒng)史學的一個不同,是采用新的編寫形式,如章節(jié)體、歷史分期等,成為中國新史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編寫之時,正是中國新史學興起之時,受其影響,該書采用了新的編寫形式,與傳統(tǒng)史書有很大的不同。

        篇-章-節(jié)體。史書體裁,是史學家思想觀念的體現(xiàn),包含著史家對歷史事實的看法,對整個歷史發(fā)展進程的認識和理解。①鄒振環(huán):《晚清史書編纂體例從傳統(tǒng)到近代的轉(zhuǎn)變》,《河北學刊》2010年第2期。中國傳統(tǒng)史書體裁,主要有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等幾類?!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采用“篇-章-節(jié)”體這種新式編纂體例。全書分為四編,每篇下面再分章節(jié)。如第一篇“遠代史”講述了自遠古至戰(zhàn)國末的歷史,分為遠代史發(fā)端,上古上、下,夏商,周,春秋上、中、下,戰(zhàn)國上、中、下,文明史一、二、三、四等十五章,每章再分若干節(jié),如第五章“周”分為周帝紀上,周帝紀下,周之人物及制度,周之地理、列國、外族及內(nèi)部之社會等四節(jié)。這里,“篇”劃分依據(jù)是歷史分期,把一個分期時段作為一篇,其記述主體為“節(jié)”,節(jié)下面,再分細目講述,如周帝紀上,分為幾目: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四目。

        歷史分期。歷史分期是近現(xiàn)代歷史工作者對長時段歷史的階段劃分,其意圖是通過劃分歷史階段來認識歷史的進程。②參閱趙軼峰:《歷史分期的概念與歷史編纂學的實踐》,《史學集刊》2001年第4期。中國傳統(tǒng)史書只有朝代斷限,歷史分期是西方普遍歷史的產(chǎn)物,在19世紀20世紀之交傳入中國。③參閱章清:《“普遍歷史”與中國歷史之書寫》,收入楊念群、黃興濤、毛丹主編:《新史學:多學科對話的圖景》上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63頁?!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采用了新式的歷史分期,把中國歷史分為四個時期:遠代史——自邃古至周末,是從揖讓到征誅轉(zhuǎn)變的時期:“自群演之治,趨而益進,競爭之端斯動。揖讓之局,降為征誅,勢為之也。如是者積商、周二朝,皆無能改。至于東周,大勢方趨一統(tǒng),春秋之國,少于周初,戰(zhàn)代之國,又少于春秋。群力交競,激而日烈,其征驗有如此者?!雹苷聧戮幹骸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冊,第1編,第3頁。中代史——自秦至唐末,為優(yōu)勝劣敗時期,秦皇漢武等設立的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六國并于秦,秦祚移于漢,不數(shù)十年。禍機頻動,豈天未厭亂歟?非也。生民之待漢,猶彼時之待秦也。要之,社會既立,將有必趨之勢。東漢西晉之季,優(yōu)勝劣敗之故著焉。李氏安未久而兵革隨之,亂極于五季,危機熟矣。其間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三主,拓疆建制,其影響施于政體,被乎學術(shù),固有足以翹示世界者。”⑤章嵚編著:《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冊,文明書局,1908年初版,第1編,第1頁。近代史——自五季至明末,為外族優(yōu)勝時期:“唐衰,外族寖盛,五季擾亂,其導機也。宋統(tǒng)中國,契丹寖強,比其衰也,女真踵起,而宋亦南矣。元人肆其方張之焰,滅金滅夏,其心未厭。宋與邦交國際,不諳對付,輕于嘗寇,猝取敗亡。故自唐以降,為外族優(yōu)勢時代。明之致治,下于漢唐,能馭外者,僅有成祖。優(yōu)勝劣敗,是固然矣?!雹拚聧戮幹骸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下冊,文明書局,1908年初版,1909年再版,第1編,第1頁。今代史——自天命至今日(清朝)。

        內(nèi)容安排。新式教科書在內(nèi)容安排上,有兩處不同于傳統(tǒng)史書:一是開篇有個“總論”部分,介紹中國地理、民族(人種)、歷史分期以及歷史的功用等?!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緒言”部分介紹了地理、人種、統(tǒng)系、時代、國名等五個問題。如對地理的介紹,首先指出歷史地理意義:“歷史之地理,與普通之地理異。所謂歷史之地理者何?審求沿革,一也;考覽當日形勢,二也;條貫前代能用不能用之理由,三也?!雹哒聧戮幹骸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冊,緒言,第1頁。其次,把中國疆域分為本部十八省、東三省、蒙古、新疆、西藏五個部分予以介紹,重點介紹本部地理,并附上歷朝都會表、戶口表。二是在每一部分中,在政治史、軍事史后有文化史、社會史內(nèi)容?!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在敘事上注意八個方面:國勢、風俗、社會、制度、族類、政制、人才和學術(shù)。⑧章嵚編著:《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冊,編輯趣意,第2頁。全書按照朝代編寫,每個朝代有“帝紀”“人物及制度”“地理與外族”“文明史”等固定章節(jié)。

        《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采用章節(jié)體、歷史分期以及總說部分等新式編纂方式,與傳統(tǒng)史學編纂有很大不同,具有新史學的基本特征,是新史學的實踐形式。

        三、《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的民族敘述與清末民族觀念的衍變

        中國歷史教科書產(chǎn)生之時,正是近代民族主義興起的時候。清末,對“中國民族”的認識,存在著大民族主義和漢族的分野。梁啟超主張大民族主義,合漢、滿、回、苗、藏等族組成一大民族,這成為現(xiàn)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基礎(chǔ)。章太炎等革命派主張“種族的民族主義”,中國民族主要指漢族。①參閱郝時遠:《類族辨物:“民族”與“族群”概念之中西對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34頁;馮客:《近代中國之種族觀念》,楊立華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9-112頁。近代民族主義興起時,傳統(tǒng)的夷夏觀念還有一定的影響。新舊的民族思想都有一定的反映。

        《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所述的民族分為兩種:構(gòu)成中國歷史的民族、外族。在“緒言”中專門有“人種”一節(jié),介紹構(gòu)成中國歷史的民族:華、苗、西藏、東胡、突厥、蒙古和韓族等七族。華族即漢族,由西方遷入本部,征服苗族,開拓境宇,黃帝以后,能建成大一統(tǒng)之事業(yè),漢唐兩朝達到最高峰。苗族原先占據(jù)中原,被漢族打敗后退守南方,屢為中原君主所征服。蒙古族在宋朝時強大,今蒙古人已立于中國政府之下。西藏族即圖伯特族,出自三苗,上古時為西羌,漢之月氏、唐之黨項、宋之西夏皆其族。東胡族即通古斯族,周之肅慎、秦之東胡、晉之鮮卑、隋之靺鞨、宋之遼金皆其族。突厥族,上古之獯鬻、周之獫狁、隋唐之突厥及回紇皆其族。韓族,上古謂之嵎夷、周之穢人、漢之沃沮、晉之休忍、唐之耽羅、宋之安定皆其族。②章嵚編著:《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冊,緒言,第9-10頁。這里簡介了七族的歷史演變,認為這七族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民族。

        《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國民族敘述,借鑒了日本教科書的敘述方式。近代中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經(jīng)歷了一個由引譯日本教科書到自編的過程。清末引譯的日本教科書中,《支那通史》《支那史要》和《東洋史要》有很大影響。③李孝遷:《西方史學在中國的傳播(1882-1949)》,第9-17頁?!吨峭ㄊ贰妨信e了中國境內(nèi)六種人種:支那、韓、東胡、韃靼、圖伯特與江南諸蠻種。④那珂通世編:《支那通史》卷一,東文學社,1899年,第5頁。《支那史要》列舉了五種人種:苗、漢、蒙古、滿洲和回回。⑤市村瓚次郎:《支那史要》卷一,陳毅譯,廣智書局,1902年初版,1903年再版,第4-6頁?!稏|洋史要》介紹了漢族、西藏族、中國交趾族、通古斯族、蒙古族和土耳其族。⑥桑原騭藏:《東洋史要》卷一,金為譯述,商務印書館,1908年初版,1914年7版,第6-8頁。漢族、通古斯族、蒙古族和土耳其族都是重要人種,中國歷史是這些民族依次統(tǒng)治的歷史,漢族并不占有主體地位。日本教科書的敘述,割裂了中國民族主體的完整性,中國沒有任何線索可以追尋到本民族的主體。⑦參閱杜贊奇:《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xiàn)代史研究》,王憲民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8頁。《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所列舉的七個民族,各族是對等的,沒有主從之分,這種民族敘述,與日本教科書基本相同。

        《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的外族敘述,卻有著深刻的夷夏觀念的影響。該書在各個朝代中都會專門講述此期的“外族”。書中述及的“外族”有:

        ?

        從上述可見,《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所述“外族”有三類:一是一些現(xiàn)在所謂的少數(shù)民族,如春秋時期的蠻、夷、戎、狄,秦漢時期的匈奴,晉時的五胡,唐時的突厥、回紇、吐蕃,明時的蒙古等。二是一些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如周時期的一些小國,漢唐時期的西域,唐代的高昌、南詔,宋代的西夏,明代的河套、吐魯番等。三是現(xiàn)今的一些國家,如西漢時的朝鮮、東漢時的日本、隋時的高麗、唐時的波斯、大食、印度、高麗、百濟、新羅、日本,宋時期的西夏、安南,明代時期的朝鮮、日本以及歐洲。

        這里的“外族”敘述有幾點值得注意。一是外族不僅包括今天所謂的少數(shù)民族,而且包括一些民族地區(qū)與外國,這種民族認識較為少見。二是劃分外族的標準,即其與中央政府的關(guān)系。外族是相對于“本族”而言的,凡在中央政府統(tǒng)治之下的,都視為本族;凡不屬于當時中央政府統(tǒng)治下、且與政權(quán)有關(guān)聯(lián)的共同體,都視為外族。三是外族是變動不居的,它以與中央政府的分合為界限,一旦納入中央政府統(tǒng)治下,就是本族;反之,一旦脫離中央政府,就成為外族。

        《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的民族敘述,既借鑒了日本教科書的方式,也有著濃厚的夷夏色彩,其對中國民族的認識,相較于清末其他中國自編教科書來說,有所不同。曾鯤化《中國歷史》中,中國民族指以漢族為主體的集合;夏曾佑《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劉師培《中國歷史教科書》中,中國民族是指漢族。①劉超:《現(xiàn)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形成》,《安徽史學》2009年第5期?!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中中國民族是指中央政府統(tǒng)治下的各族,它既不是梁啟超等人倡導的各民族共同體,也不是章太炎等指稱的漢族。這種認識,逸出了清末大民族主義與漢族的認識分野,反映了清末民族觀念的衍變。

        四、帝王家譜:《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的政治史敘述

        梁啟超在《新史學》中批評傳統(tǒng)史著太注重政治史,“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中國數(shù)千年,惟有政治史,而其他一無所聞”。②梁啟超:《新史學》,《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九,中華書局,1989年,第3、6頁。這種“弊病”在《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有明顯的體現(xiàn)。該書重視政治史,凡朝代更迭、帝王統(tǒng)系、政治事件都詳加敘述。

        《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對朝代更迭尤為關(guān)注,除了詳述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外,還在秦漢、隋唐、元明等朝代之間,專門設有章節(jié),講述更迭過程。每一朝代中,圍繞影響到朝代興衰的政治事件,如兩漢“后禍”、兩晉“叛逆”,唐代“藩鎮(zhèn)”,宋代“黨爭”、明代“閹禍”等重點講述。兩漢“后禍”講述西漢的呂氏、上官氏、霍氏、王氏,東漢的竇氏(竇憲)、鄧氏、閻氏、梁氏、竇氏(竇武)、何氏等禍亂。兩晉“叛逆”講述張昌、邱沈,陳敏,王彌,王如、杜弢,杜曾、王機,王敦,蘇浚、祖約,桓溫,庾楷、王恭、殷仲堪、楊詮期、桓玄,孫恩、盧循、徐道覆,譙縱等叛逆事。唐代“藩鎮(zhèn)”講述安史之亂、代宗之藩鎮(zhèn)、四鎮(zhèn)之稱王、淮西之叛及涇原之變、德宗之制逆、憲宗之討逆、河朔之再叛、文宗武宗之制逆、田令孜之激亂、三帥之犯闕、朱李之相攻等。宋代的“黨爭”與明代的“閹禍”也都詳加敘述。

        注重帝王統(tǒng)系是《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一個突出的特點。帝王身份是取舍人物的一個重要標準。如春秋歷史不僅講述周王室帝紀,還分別講述春秋同姓列國與異姓列國諸王,同姓列國講述了魯、衛(wèi)、晉、鄭、燕、曹、蔡和吳八國,異姓列國講述了齊、宋、陳、楚、越、秦六國,主要是羅列王位變化。如“春秋”一章列舉東周帝紀:

        平王之崩也,太子洩父早死,孫林立,為桓王。王崩,子佗立,為莊王。周公黑肩謀弒之,而立其弟王子克。王知之,殺周公,王子克奔燕。王崩,子胡齊立,為僖王。王崩,子閬立,為惠王。莊王庶子頹作亂,王出奔鄭,鄭人納王,誅子頹及其黨,賜鄭虎牢以東地。王崩,子鄭立,為襄王,王弟叔帶作亂,王出適鄭。晉人勤王,殺帶。王崩,子壬臣立,為頃王。王崩,子班立,為匡王。王崩,弟瑜立,為定王。王崩,子夷立,為簡王。王崩,子泄心立,為靈王。王崩,子貴立,為景王。王愛庶子朝,欲立為君。王崩,大臣立王子猛,與子朝之黨戰(zhàn)。未幾,猛死,弟匈立,為敬王。自后入于戰(zhàn)國之世。③章嵚編著:《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冊,第1編,第30-31頁。

        這段話概述了春秋時期周王室更替情況,把春秋時期東周王室的十幾位王全部列舉,對各王羅列名稱,很少介紹事跡。在對其他王朝更替與帝紀的敘述中,基本都是采用這種書寫方式。即便很多帝王對中國歷史沒有影響,該書也會列舉。這種書寫方式,很像一些新史家所批評的“帝王將相”家譜。

        忠君是《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人物品評的一個標準。該書對維護王朝統(tǒng)治的人物予以肯定,而不利于王朝統(tǒng)治的則視為“叛逆”或禍亂予以批評。以東晉桓溫的敘述為例。在中國歷史上,桓溫既是權(quán)臣,又在對外族征戰(zhàn)中有一定的戰(zhàn)功?!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把桓溫放在“叛逆”一節(jié)中:

        永和間,朝廷謀中原,以(殷)浩督揚、豫等州軍事。又二年,溫以屢求北伐,不聽,遂拜表便行,軍武昌。會稽王昱手書諭之,旋還鎮(zhèn)。又二年,浩北伐屢挫,溫上疏廢為庶人。自是大權(quán)一歸于溫。溫遂帥師北伐,破氐符萇。又二年,討羌姚萇。哀帝立,征之入,不至。未幾,復征之。溫來,又止之。溫居赭圻,遙領(lǐng)揚州牧。明年,移鎮(zhèn)姑孰。帝奕時,帥師伐鮮卑慕容 ,敗枋頭,威名頓挫。參軍郗超,勸溫行伊霍之事。溫入朝,白諸太后,廢帝奕,立簡文。溫威勢翕赫,還鎮(zhèn)姑孰。及上不豫,急召溫入輔。不至,上崩,孝武即位。溫本望簡文臨終禪位,否便居攝。既不副所望,甚憤。孝武寧康初,溫入朝,陳兵見百官,有震懾失措者。溫有疾,還姑孰,諷求九錫。謝安、王坦之,故緩其事。尋卒。①章嵚編著:《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冊,第2編,第85頁。

        桓溫作為東晉的權(quán)臣,數(shù)次征討北族,民國時期多數(shù)教科書對桓溫予以肯定,認為東晉在危難之中,不忘恢復與統(tǒng)一,從而給予東晉朝代較高的評價?!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將桓溫視為“叛逆”,詳述了桓溫對君主的威脅與不道,突出他擅權(quán)禍國、亂臣賊子的形象;而桓溫征討外族圖謀恢復的情況,卻不是敘述重點。這反映了《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的王朝立場與忠君觀念。

        《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政治史敘述,與夏曾佑《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頗類似。《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190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后,被譽為新史學后“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②齊思和:《晚清史學的發(fā)展》,見《齊思和自選集》,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06頁。該書特別重視政治史敘述,詳述了帝王統(tǒng)系與朝代更迭。以秦漢政治史為例。秦漢政治史部分講述了秦始皇(2節(jié))、秦二世、秦與中國之關(guān)系(2節(jié))、受命之新局、天下之叛秦(2節(jié))、秦亡之后諸侯自相攻伐(2節(jié))、楚漢相爭(2節(jié))、高祖之政(2節(jié))、漢之諸帝、文帝黃老之治、景帝名法之治、武帝儒術(shù)之治、漢外戚之禍(6節(jié))、光武中興(3節(jié))、后漢之諸帝、宦官外戚之沖突(6節(jié))等。這正如新史學所批評的那樣,成為帝王將相的家譜,完全是傳統(tǒng)史學的敘述方式。可見,重視政治史,不惟《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所獨有,而是清末新史學實踐中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

        五、文明史:新史觀下的傳統(tǒng)敘述方式

        中國傳統(tǒng)史著重視政治史,不大重視文明史,新史學強調(diào)文明史對塑造國民的意義。1902年,梁啟超給予文明史很高的評價:“文明史者,史體中高尚者也?!雹哿簡⒊骸稏|籍月旦》,見《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第96頁。相較于重視政治史來說,《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特別重視文明史,這是該書的一個特色。

        文明史在《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占有相當?shù)姆至?,每篇之后都有文明史?nèi)容。如遠古至秦統(tǒng)一之前的遠代史,有十五章,其中后四章都是文明史,分別講述這一時期的學術(shù)、宗教、人生倫常、人生利賴四個方面的問題。學術(shù)方面分為文學、哲學、美術(shù)學、實用學等四部分,宗教方面分為祭祀論、術(shù)數(shù)論、神道論三部分,人生倫常方面分為稱謂制、婚制、終制三部分,人生利賴方面包括衣服考、飲食考、建筑考、金屬實用考和雜具考五部分。以上每個部分又包含若干小節(jié),如學術(shù)方面的“文學”部分又分別講述文字學、史學和韻文學,“哲學”講述儒家、道家、墨家、儒墨道三家之外之學,“美術(shù)學”講述音樂學、繪畫學,實用之學講述數(shù)學、歷學、醫(yī)學。其他部分也都分別講述相關(guān)知識內(nèi)容。

        《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對文明史的敘述相當詳細。如“衣服考”部分,分為“衣裳”“裘服”和“冠履”三節(jié),詳述中國上古服制的變化過程?!耙律选币还?jié)寫到:“太古之民,由弁服而皮服,至黃帝始為衣裳。唐虞以來,衣裳必有繪畫。周公制天子之服,四時異色,蓋示隨時以為變者。又黃帝之世,布帛始興。堯時加以苧、木棉、草布、毛罽。舜時加以錦繡。至周,掌司染草,設有專官,制美色華,甲于遠代。”④章嵚編著:《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冊,第1編,第81頁。“裘服”一節(jié)寫到:“自少昊氏都曲阜,鞬鞮毛人,獻其羽裘,裘服殆始于此。其后堯時有鹿裘之衣,禹時有珍裘之獻,周時有司裘之官。裘之貴重可知。殆乎周季,蔡昭侯有美裘,賈禍于楚。晏嬰節(jié)儉,一狐裘三十年。孟嘗君使客盜狐白裘,賂秦幸姬,其與人生之關(guān)系者,皆甚切也。”①章嵚編著:《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冊,第1編,第81-82頁,第82頁?!肮诼摹币还?jié)寫到:“唐虞以上,冠布無,其冠之有旒則曰冕。旃冕作于黃帝,加飾起自唐虞。虞皇殷冔周冕,所以別也。又黃帝之臣,余則作屝履。履于是亦備服制之一。后世著為常制,其與履類者,別有屐云?!雹谡聧戮幹骸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冊,第1編,第81-82頁,第82頁。這里介紹了衣裳、裘服、冠履的由來及其顏色、形制、材料等變化,管理衣裳的職官設置情況,并且就裘服的珍貴,聯(lián)系到國家政治事件予以講述,既有很強的專業(yè)性,也寓含了一定的教育意義。

        《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文化類人物述及不多。該書重視文明史,但述及的人物較少。這里以唐代為例。一般認為,唐代是中國文化極盛的時代,文學藝術(shù)都有很高的成就,詩歌、書法、繪畫等名家輩出,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該書在敘述唐詩時寫到:“唐詩有初、盛、中、晚四代之別,而以盛唐之詩為著?!边@里對唐詩繁盛情況一帶而過,沒有提及很多教科書都介紹的李白、杜甫等詩人。關(guān)于唐代散文:“大抵唐文三變:太宗高宗之世華、玄宗之世雅、代宗德宗之世嚴,此則欲變而欲趨于古者也?!边@里也沒有提及發(fā)起古文運動,后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的韓愈、柳宗元等人。關(guān)于唐代書畫:“唐李思訓妙丹青,開北宗之祖;王維妙破墨,啟南宗之先。然自南宗盛行,白描寫意之畫興,而繪事家鮮有?!雹壅聧戮幹骸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冊,第2編,第210-211、211、214頁。這里介紹了李思訓、王維,但沒有提及唐代書法家。相對于不厭其煩地羅列帝王等政治人物名字來說,對文化人物卻惜墨如金,甚至沒有提及姓名。這種敘述方式,看不到唐代文化的繁興。

        重視文明史具有重要的意義。“文本的意義不只和內(nèi)容有關(guān),也和它與讀者接觸的形式有關(guān)”。文本形式的改變,會導致意義產(chǎn)生重大變化。④季家珍:《改造國家——晚清的教科書與國民讀本》,孫慧敏譯,《新史學》第12卷2期,2001年6月。文明史是要打破傳統(tǒng)史學一家一姓的家乘,書寫民史。清末一些教科書也注重文明史。1905年劉師培的《中國歷史教科書》即是如此。該書指出:“中國史書之敘事,詳于君臣而略于人民,詳于事跡而略于典制,詳于后代而略于古代。今所編各課,其用意則與舊史稍殊,其注意之處約有數(shù)端,如歷代政體之異同、種族分合之始末、制度改革之大綱,社會進化之階級、學術(shù)進退之大勢?!雹輨熍啵骸吨袊鴼v史教科書》,見《劉申叔遺書》下冊,鳳凰出版社,1997年,第2177頁?!吨袑W中國歷史教科書》注重文明史,標示了它的文化意義,突顯了與傳統(tǒng)史學的不同。

        在注意到文明史書寫的意義時,也應看到此時文明史尚處在探索階段,《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文明史敘述涉及很多方面,基本是羅列,顯得龐雜拖沓,缺少一個中心,難以看出中國文化的演進。這種情況,顯示了文明史書寫的難度:“中夏之典,貴其記事,而文質(zhì)之化不詳,故其實難理。韓非曰:‘先王之言,有其所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為大,而世意之小者?!峭ㄓ谖锘?,知萬物之皆出于幾,小大無章,則弗能領(lǐng)此?!雹拚绿祝骸稒z論》,見《章太炎全集·〈訄書〉初刻本、〈訄書〉重訂本、檢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420頁。如何來書寫文明史,并與政治史等有機結(jié)合,是歷史書寫需要面對的問題。

        結(jié) 語

        《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采用了新的編纂方式,如采用章節(jié)體、歷史分期,注重社會文化史內(nèi)容,體現(xiàn)了新史學的影響以及史學觀念的革新。但其中的民族史與政治史敘述,依然保留了傳統(tǒng)史學書寫方式。這反映了新史學發(fā)軔之初歷史書寫“新舊兼容”的特征。

        本文希望引起討論的是傳統(tǒng)史學對新史學的影響。對近代中國新史學的研究,一般多關(guān)注“新”的一面;但從20世紀初年新史學的具體實踐來看,情況相當復雜。當時,梁啟超與章太炎等人都試圖編寫新的中國歷史,都沒有完成。這說明了如何運用新史學理論來書寫中國歷史,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作為新史學最初實踐形式的歷史教科書,基本都是借鑒了日本教科書。但是,借鑒日本教科書,又與新史學訴求以及中國史家的感情相矛盾,中國史家必須從中國立場上來書寫中國歷史。⑦參閱劉超:《貌合神離:中國新史學與日本史學》,《史林》2014年第5期。這時,傳統(tǒng)史學的一些要素成為新史學實踐的一個重要資源。民族認識上的夷夏之辨、帝王家譜式的政治史等敘述方式,都有所遺留,并與新的史觀結(jié)合在一起,“增其新而不變舊”,共同構(gòu)成新史學實踐。對新史學的研究,既要注意到其對西方理論的吸收,也要注意到其對傳統(tǒng)史學的繼承。

        (責任編輯:李孝遷)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清末民國時期教科書中的日本形象研究”(17BZS012)階段性成果。

        劉超,常州大學常州歷史文化研究所教授(郵編213159)。

        猜你喜歡
        史學教科書中學
        從好演講中學什么
        《備急千金要方》:中醫(yī)急診教科書
        在多解中學創(chuàng)新
        藏起來的教科書
        對一道教科書習題的再探索
        被藏起來的教科書
        中學生(2016年20期)2016-08-16 01:46:54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史學漫畫館
        諸暨市學勉中學
        史學漫畫館
        亚洲AV秘 片一区二区三| 人妻洗澡被强公日日澡电影| 天天色影网| 亚洲男人精品| 亚洲色图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欧美日韩另类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熟女五十| 成人av在线久色播放| 97夜夜澡人人双人人人喊| 澳门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偷拍av|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3| 亚洲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小视频合集| 亚洲不卡电影| 免费在线不卡黄色大片|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牛牛|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app| 熟女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 日本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那有一级内射黄片可以免费看| 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 国产黑色丝袜一区在线| 国产剧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藏春阁福利视频| 日韩av无码午夜福利电影| 国产自拍在线观看视频|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精品a区| 99亚洲女人私处高清视频| 精品蜜臀国产av一区二区| 日本一本一道久久香蕉男人的天堂 | 风骚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熟妇色 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