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果達
開國前后秘密戰(zhàn)線的生死較量
□孫果達
建國前后,不僅軍事戰(zhàn)線的斗爭十分激烈,另一條秘密戰(zhàn)線的斗爭也同樣激烈。我軍地下情報網幫助軍隊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捷戰(zhàn),并且策動了大量起義軍,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
建國前后,秘密戰(zhàn)線在戰(zhàn)場上的對決,主要反映在蔣軍主力集中的西北和西南。
1947年秋,我黨西北地下情報網遭到破壞,大批情報人員被捕。但我黨很快又建立起了新的地下組織,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情報小組就建立在胡宗南所部的電訊機要部門。從1949年2月起,這個情報小組用胡宗南所屬部隊的三部電臺同西柏坡聯(lián)絡,很多情報直接送到了彭德懷、習仲勛等西北戰(zhàn)場領導人的手里。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我第一野戰(zhàn)軍進行了“扶郿戰(zhàn)役”,先以一個軍的兵力,從胡(宗南)、馬(步芳)聯(lián)軍結合部穿插迂回到敵軍背后,形成合圍后,發(fā)起全線總攻。
這個情報小組在戰(zhàn)役打響后,利用所控電臺做了兩件事:一是把胡宗南下達的作戰(zhàn)命令先發(fā)給西柏坡,然后想方設法拖上幾個小時,再發(fā)給胡宗南所部;二是有意干擾與馬家軍的電訊聯(lián)絡,使得馬家軍無法增援。此役一舉殲滅胡宗南部4個軍,完全解放了關中,為解放大西北和進軍大西南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第二野戰(zhàn)軍在解放大西南時,得到了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時任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代理中將參謀長劉宗寬在暗中的大力協(xié)助。
南京國民政府被迫從廣州遷逃重慶后,企圖憑借西南地區(qū)的險要地勢,與人民解放軍長期作戰(zhàn)。如戰(zhàn)局不利,則可退向西康和云南,或逃往國外,依靠外援,東山再起。
蔣介石在制定其防御戰(zhàn)略時認為,川東地形復雜,路途艱險,不利于大兵團行動,解放軍選擇此處入川的可能性不大。川北的陜西和甘肅是中國共產黨的老根據(jù)地,交通比川東發(fā)達,補給方便,解放軍極有可能由陜南和甘南入川。于是,他親自調兵遣將,在川北集結重兵。不料,第二野戰(zhàn)軍恰恰隱蔽地從湘西、鄂西、黔北蔣軍兵力空虛的川東處入川,直逼重慶,使得蔣介石措手不及。
誘導蔣介石對防御方向作出錯誤判斷的就是劉宗寬。他作為制定戰(zhàn)略的參謀長,主要做了三件事情:一是誘導戰(zhàn)略錯誤。他在戰(zhàn)略構想時就斷言,解放軍必學三國時的鄧艾,由陜入川,因此建議把防御重點由川東移向川北,加強對防御川北的胡宗南部的支持。這一建議正中胡宗南下懷,因此得到其大力支持,從而順利得到蔣介石的首肯。
二是暗留“后門”。川東防御也是劉宗寬部署的。從圖紙上看,國民黨在川東也有許多部隊,但都是沒有戰(zhàn)斗力的散兵游勇。二野主力正是按劉宗寬的設計與建議,從這里未受阻擋就進入了川東,然后直插重慶。
三是干擾蔣軍從川北回防。劉宗寬利用職權,使蔣軍主力羅廣文部在川東與川北間疲于奔命,尚不及喘氣就被擊潰。
劉宗寬在重慶即將解放的最后時刻,幫助解放軍贏得了時間。
當時,蔣介石調集800輛汽車接胡宗南主力南下保衛(wèi)重慶。劉宗寬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二野情報人員持西南軍政長官公署護照,化裝成國民黨軍官,通過重重防線,順利將情報送達二野前線指揮部。解放軍得報后,立即加快進軍速度,使胡宗南的第一軍剛運到重慶,尚未及展開和布防,就被完全擊潰。
對劉宗寬的貢獻,劉伯承曾作了高度評價,稱贊他是“解放西南第一功臣”。
人民解放軍在渡江戰(zhàn)役后作戰(zhàn)的基本原則,是運用毛澤東確定的天津、北平、綏遠三種方式解決戰(zhàn)斗。首先,就是決不放過一切機會和可能,用北平方式爭取和平解放。為此,中共中央在1948年專門作出決定,責成中情部主管對敵策動起義工作。這樣,策動起義就成為當時的重頭戲。
程潛在國民黨中資格老,又是當時長沙的主要負責人。陳明仁則直接掌握著長沙的守軍。從1948年下半年起,中共湖南省工委、中共上海情報系統(tǒng)和中共華中局社會部就不斷派人做程、陳二人的爭取工作,并卓有成效。
但是,程、陳二人對起義仍有兩大顧慮:一是擔心不能得到諒解,希望得到毛澤東的文字保證;二是與前線的第四野戰(zhàn)軍素無交往,擔心長沙解放時受到人格侮辱。為此,華中局社會部專門派員,攜帶毛澤東致程潛的電報赴長沙,才最后打消了他倆的疑慮,兩人遂于1949年8月4日通電起義。
劉文輝等是國民黨四川地方實力派的高級將領,曾經積極堵截過紅軍的長征,但在抗戰(zhàn)期間又與中共中央有了聯(lián)系,對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有了一定的認識。建國后,中共中央加緊了對劉文輝的爭取。
1949年10月18日,劉文輝終于發(fā)電請示周恩來,該如何配合解放軍的入川行動。李克農在收電上批示:1.拒絕胡宗南部入川;2.積極配合解放軍作戰(zhàn);3.保護國家資產;4.經常供給情報。10月21日,周恩來復電劉文輝,內容與李克農的批示大致相同。
11月間,解放軍對四川之敵實行大迂回、大包圍。12月9日,劉文輝等人宣布起義。
劉文輝的起義,打亂了蔣介石“川西決戰(zhàn)”的部署,關閉了胡宗南集團退往康、滇的大門。
盧漢起義是中共中央、中共南方局、中共華南局,尤其是中共云南地下黨長期進行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結果。
1949年2月下旬,盧漢派與中共有聯(lián)系的民主人士到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遞交了他致毛澤東、朱德的信,表示反蔣的決心。5月11日,中共中央要求盧漢派全權代表直接到北平,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談判。同年7月21日,毛澤東對爭取盧漢起義作出指示,指出盧漢如能于解放軍進入云南時舉行起義,宣布反帝、反封建、反蔣的立場,云南問題可以和平解決,盧漢所部可以編為人民解放軍。
1949年12月8日,中央軍委發(fā)出進軍云南的命令。12月9日,接到中共中央指示的盧漢通電全國,宣布脫離國民黨反動派,服從中央人民政府。
盧漢起義中最為精彩的一招是軟禁反動派將領。當日,時任國民黨中央常委、總統(tǒng)資政的張群飛抵昆明,打算安撫盧漢,以穩(wěn)定云南局勢,守住云南這塊“反共基地”。盧漢乘機軟禁張群,并利用張群的名義,召集中央軍的兩名軍長、憲兵司令、空軍司令以及軍統(tǒng)云南站站長等握有實權的重要頭目開會,以“商討反共復國基地建設大計”而將他們軟禁,同時還接管了國民黨駐滇的各種機構。盧漢起義后,西南各地隨后也紛紛響應起義。
解放戰(zhàn)爭中,共消滅國民黨軍800余萬,其中四分之一約180萬和平起義,對瓦解國民黨軍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時最令蔣介石意外的,恐怕就是國民黨在大陸精心布置潛伏的龐大特務網迅速土崩瓦解。這和盧漢的起義有直接的關系。
盧漢在起義前,之所以能夠成功誘捕國民黨在昆明的不少關鍵人物,是因為在發(fā)出的會議通知單上蓋了張群的私章。作為交換,盧漢在起義的第二天就把張群送去了香港,還他以自由。
軍統(tǒng)云南站長兼云南綏靖公署保防少將處長沈醉在接到當晚去盧漢家中開會的通知后,頗感擔心。但剛到昆明布置潛伏任務的軍統(tǒng)西南區(qū)區(qū)長兼西南長官公署第二處少將處長徐遠舉搶過通知一看,說:“沒錯,這是張群常用的圖章,這下你可放心去開會了?!庇辛松纤具@樣一句話,沈醉只能前往,結果做了俘虜。
沈醉被扣后,在擁護盧漢起義的通電上簽了名,還檢舉了當日正途經昆明準備飛臺灣的徐遠舉、西南區(qū)副區(qū)長兼重慶衛(wèi)戍總部稽查少將處長周養(yǎng)浩等人,使他們被盧漢扣押。此外,還有一批中統(tǒng)系統(tǒng)和軍事情報系統(tǒng)國防部二廳的關鍵人物也同時被捕。
這些人都是國民黨特務機構的關鍵骨干,共20余人。對他們突擊審訊后,我方基本掌握了三大特務系統(tǒng)(注:“中統(tǒng)”“軍統(tǒng)”“國防部二廳”)在大陸潛伏的特務網絡。這些極其重要的情報被迅速送達有關部門,在最短的時間內,大批特務、尤其是各級特務組織的負責人紛紛落網,使得眾多特務組織頓作鳥獸散,破壞力也大為降低。
到1949年底,大陸只有38個特務組織與臺灣還有電報聯(lián)系。這就迫使臺灣的保密局不得不新派遣大批特務以加強對大陸的破壞。但由于失去了組織系統(tǒng)的支持和掩護,這些派遣特務很快束手就擒。此外,大陸數(shù)以百萬計的政治土匪也因為失去了國民黨特務骨干的指揮、聯(lián)絡和供給,變得人心渙散而不堪一擊,在短時間內迅速土崩瓦解。
(李云貴薦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