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如達 吳建克 黃宗貴
摘要 超級早稻中早39是溫州市早稻主導品種之一。本文闡述了中早39在溫州市的產量表現(xiàn)以及其特征特性,介紹了其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超級早稻;中早39;種植表現(xiàn);特征特性;高產;栽培技術;浙江溫州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21-0035-02
超級稻中早39系中國水稻研究所選育的早秈品種,2009年10月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12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13年2月被農業(yè)部確定為常規(guī)早稻超級稻品種。于2009年引入溫州市試種,經過8年示范推廣,表現(xiàn)耐寒性好、抽穗整齊、矮稈抗倒、抗逆力強、穗多粒重、穩(wěn)產高產,后期青稈黃熟[1]。適宜手插、拋秧、直播和機插等多種栽培方式,深受廣大種糧大戶喜愛。2010年全市示范面積66.67 hm2,2017年全市種植面積達7 753.33 hm2,是溫州市早稻主導品種之一,占全市早稻種植面積的30.6%。
1 種植表現(xiàn)
中早39參加2008年浙江省早秈稻區(qū)試,平均產量7.72 t/hm2,較對照嘉育293增產8.3%,達極顯著水平;2009年浙江省早秈稻區(qū)試,平均產量7.51 t/hm2,較對照嘉育293增產4.9%,達顯著水平;2年省區(qū)試平均產量7.61 t/hm2,較對照增產6.5%。2009年省生產試驗平均7.65 t/hm2,較對照嘉育293增產3.9%。
2009年引入溫州試種,在瑞安市飛云鎮(zhèn)早秈稻品比試驗平均產量8.27 t/hm2,較對照金早47增產7.6%;2010年樂清市虹橋鎮(zhèn)機插示范方10.67 hm2,經溫州市農業(yè)局組織專家測產,示范方平均產量8.43 t/hm2,最高攻關田達9.32 t/hm2;2012年蒼南縣宜山鎮(zhèn)手插示范方8.0 hm2,經測產驗收平均產量8.86 t/hm2;2013年瑞安市飛云街道章橋村機插示范方8.0 hm2,經溫州市農業(yè)局組織專家測產,平均產量8.72 t/hm2;2014年平陽縣蕭江鎮(zhèn)河坤村機插示范方8.67 hm2,經測產驗收平均產量8.76 t/hm2,最高攻關田產量8.96 t/hm2;2015年平陽縣萬全鎮(zhèn)直播示范10.0 hm2,經測產驗收平均產量8.28 t/hm2;2016年平陽縣宋橋鎮(zhèn)示范10.67 hm2,平均產量9.02 t/hm2,最高攻關田達9.22 t/hm2。2017年6月正值早稻抽穗揚花期,溫州市各地遭遇連續(xù)暴雨天氣,嚴重影響早稻結實率,而中早39依然保持較高結實率,表現(xiàn)出穩(wěn)產。樂清市虹橋鎮(zhèn)機插示范37.33 hm2,經溫州市農業(yè)局組織專家測產,平均產量8.42 t/hm2,最高攻關田8.86 t/hm2;平陽縣蕭江鎮(zhèn)機插示范方6.67 hm2,攻關田860 m2,種植密度30 cm×14 cm,有效穗數292.35萬穗/hm2,穗總粒數152粒,結實率87.1%,理論產量9.73 t/hm2,實割產量9.27 t/hm2,經溫州市農業(yè)局組織專家測產,示范方平均產量9.02 t/hm2。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中早39在溫州市種植,3月18日至4月10日播種,7月中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10~116 d,屬中熟品種,生育期適中,適宜手插、拋秧、機插和直播等多種栽培方式。據2008—2009年浙江省區(qū)試,全生育期109.7 d,比對照嘉育293長0.5 d。
2.2 農藝性狀
中早39分蘗中等,莖稈粗壯,葉片挺,著粒較密。葉鞘、葉緣及稃尖均呈紫色,谷粒短圓,穎尖無芒。2008—2009年浙江省區(qū)試,平均有效穗數為300.0萬穗/hm2,成穗率70.5%,株高87.1 cm,穗長17.0 cm,平均穗總粒數123.5粒,穗實粒數112.8粒,結實率91.2%,千粒重26.1 g。在溫州市種植表現(xiàn)穩(wěn)產,平均產量7.50~8.25 t/hm2,有效穗數為292.5萬~301.5萬穗/hm2,穗總粒數120~135粒,穗實粒數104~118粒,平均結實率80.0%~87.1%,千粒重26 g左右。
2.3 米質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測中心2008—200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5.3%,長寬比1.9,堊白粒率100%,堊白度24.0%,透明度3級,膠稠度39 mm,直鏈淀粉含量25.4%。米質各項指標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5等。
2.4 抗病性和抗逆性
中早39在溫州市種植8年多表現(xiàn)苗期耐寒,返青早。莖稈粗壯,抗倒能力強,產量在7.5 t/hm2左右,很少發(fā)生倒伏??沟疚敛∧芰?,對浙江稻瘟病菌株抗譜為92.9%[2],種植多年田間未發(fā)現(xiàn)稻瘟病。據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2008—2009年2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0級,穗瘟0.8級,穗瘟損失率1%;白葉枯病9級。
3 高產栽培技術
3.1 精選種子,浸種消毒
精選籽粒飽滿的種子,播前曬種2 h左右,以提高發(fā)芽率。中早39在溫州市種植不同年度間均有發(fā)生惡苗病,可用25%咪鮮胺乳油4 000倍液或25%氰烯菌酯懸浮劑(勁護)3 000倍液浸種48 h,取出直接催芽,機插可采用疊盤催芽,以防止惡苗病[3]。
3.2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中早39苗期耐寒,在溫州市種植以手插、拋秧和機插方式栽培適宜于3月中下旬播種,直播宜在4月5日左右播種,采用地膜覆蓋育苗。二葉一心期晴天中午揭膜煉苗,通風換氣,傍晚時蓋好。手插栽培秧田播種量600~750 kg/hm2,拋秧秧田2.25 t/hm2,機插每盤播130 g左右,直播田67~75 kg/hm2。手插栽培播種前7 d秧田施入25%復合肥375~450 kg/hm2,二葉一心期追施尿素75 kg/hm2;機插秧直接采取專用育秧基質育秧,用適量壯秧劑與營養(yǎng)土拌勻,作為秧盤底土。endprint
3.3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人工手插適宜秧齡約25 d,葉齡4.0~4.5葉,株行距20 cm×17 cm,叢插4~5本,基本苗120萬~150萬株/hm2。拋栽秧齡控制在25 d內,葉齡3.5~4葉,確?;久?20萬~150萬株/hm2。機插秧秧齡控制在20 d以內,葉齡3.5葉左右,密度30 cm×14 cm,插450盤/hm2,基本苗120萬~150萬株/hm2。
3.4 科學肥水管理,培育合理群體
中早39屬中熟早秈,大田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看苗巧施穗肥,氮、磷、鉀配合施用。目標產量7.5 t/hm2,基肥施45%復合肥525 kg/hm2,移栽5~7 d追施尿素75~105 kg/hm2、氯化鉀60 kg/hm2。擱田復水后,看苗情追施尿素30 kg/hm2作穗肥。堅持淺水勤灌,促分蘗,當莖蘗數達有效穗80%左右時,放水擱田,以控制無效分蘗。抽穗揚花期保持3~5 cm水層,蠟熟至收割保持干濕交替,切忌斷水過早。
3.5 綜合防治病蟲草害,適時收割保豐收
手插、拋秧和機插移栽后3~5 d,用60%丁草胺乳油100~125 mL/hm2,兌水525 kg/hm2均勻噴霧,保持淺水層3~4 d。直播田雜草危害重,播種前2~3 d灌淺水層,用60%丁草胺乳油100~125 mL/hm2兌水525 kg/hm2,均勻噴霧土表,保持水層2~3 d,排水播種。秧苗二葉期用60%丁草胺乳油75~100 mL/hm2兌水525 kg/hm2對稗草和其他闊葉草進行封殺[4]。根據病蟲情報,及時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紋枯病。溫州市是沿海地區(qū),7月中下旬頻遭臺風襲擊,要做到適時收割,大田稻谷85%~90%成熟時要搶晴收割,以確保豐產豐收。
4 參考文獻
[1] 壽建堯,葛金水,楊長登,等.高產抗病早秈新品種中早39在諸暨的種植表現(xiàn)和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稻米,2012,18(3):64-65.
[2] 夏令治,季芝娟,曾宇翔,等.超級稻品種中早39的稻瘟病抗譜測定[J].中國稻米,2016,22(3):69-72.
[3] 蔡小盈.不同濃度咪鮮胺及浸種時間對機插早稻中早39秧苗素質的影響[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6(9):117-118.
[4] 壽建堯,楊長登,戚航英,等.中早39攻關田單產超700 kg/667 m2栽培技術[J].中國稻米,2015,21(6):77-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