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杭 王翠捷 曾裕宏
格列美脲聯合二甲雙胍及阿卡波糖治療糖尿病臨床療效分析
廖國杭 王翠捷 曾裕宏
目的 對糖尿病(DM)患者采取格列美脲聯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96例DM患者, 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對比組和探究組, 各48例。對比組采取格列美脲聯合二甲雙胍治療, 探究組在對比組用藥基礎上加用阿卡波糖治療。治療3個月后, 對比兩組臨床效果, 并測定治療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結果 治療3個月后,探究組總有效率為95.8%, 明顯高于對比組的8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FPG、2 h PG、HbA1c均較治療前得到改善, 且探究組患者的FPG、2 h PG、HbA1c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比組(P<0.05)。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格列美脲聯合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治療DM效果更確切, 不良反應少,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糖尿??;格列美脲;二甲雙胍;阿卡波糖
DM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病癥[1]。當前, 治療 DM的藥物較多, 常用的有人工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物等。臨床實踐表明, 單一用藥難以達到理想療效, 通常需要聯合用藥治療。本文主要對96例DM患者用藥治療情況進行研究, 剖析格列美脲聯合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的療效,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內科及下屬社區(qū)2016年6月~2017年6月門診治療的96例DM患者納入研究中, 均通過癥狀、血生化等檢查確診, 符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2]。排除肝腎功能不全、急性并發(fā)癥、嚴重感染、腦血管疾病及妊娠等患者, 無本研究藥物過敏史, 對此項研究知情并同意。通過數字表法隨機將患者分成對比組和探究組,每組48例。探究組男女比為28∶20;年齡43~71歲, 平均年齡(55.3±5.4)歲;病程1~8年, 平 均病程(4.8±1.5)年;體重45.0~79.5 kg, 平均體重(58.5±7.2)kg。對比組男女比為27∶21;年齡 46~70歲, 平均年齡(54.7±5.4)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5.0±1.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要求嚴格控制飲食, 并進行合理的體育運動。對比組餐前服用格列美脲分散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00182)1 mg/次, 1次/d;同時,服用鹽酸二甲雙胍腸溶片(河北天成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1134)0.5 g/次, 2次/d。探究組在對比組用藥基礎上加用阿卡波糖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0205)50 mg/次, 3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用藥3個月。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取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進行血糖測定, 主要包括FPG、2 h PG、HbA1c等。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用藥治療中不良反應情況, 不良反應包括低血糖、腹瀉、腹部不適等。
1.4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DM臨床診療效果標準進行評價[2]:顯效:治療后血糖降到正常水平或降幅>40%, 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血糖降幅在20%~40%, 但未恢復到正常水平, 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無效:治療完成后血糖指標未達上述標準, 癥狀未明顯改善??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3個月后, 探究組總有效率為95.8%, 明顯高于對比組的8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FPG、2 h PG、HbA1c均較治療前得到改善, 且探究組患者的FPG、2 h PG、HbA1c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比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 x-±s)
2.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用藥治療中, 探究組未出現低血糖等并發(fā)癥, 對比組出現2例低血糖,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2%, 無其他不良反應, 調整用藥后均好轉,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
DM是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綜合征, 主要是因為機體胰島素分泌缺陷或抵抗致病, 發(fā)病率較高。伴隨病情的發(fā)展, 早終末期會出現多種并發(fā)癥, 比如DM眼病、DM腎病、足疾等,對患者的生存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對DM患者的治療關鍵是血糖的有效控制, 要求在合理飲食、運動等干預基礎上應用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等藥物治療。
二甲雙胍是治療DM的一線藥物, 能有效抑制和減少機體肝糖的合成, 并提升相應的輸出, 進而讓外周組織更好地攝取和利用機體葡萄糖, 有效減小胰島素抵抗性, 達到降血糖目的, 同時, 該藥物還可有效控制體質量。但是伴隨病程進展, 單一應用該藥物難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一般需配合口服降糖藥治療。格列美脲屬于磺酰脲類降糖藥, 其藥效機制就是依賴和胰島B細胞膜上磺酰脲受體特異性予以結合,使Ca2+通道得以開放, 而關閉K+通道, 基于此刺激胰島B細胞對胰島素分泌進行調節(jié)[3,4]。該藥物可直接糾正胰島素早相分泌問題, 達到降低與控制血糖的目的。阿卡波糖屬于α-葡萄糖普酶抑制劑, 其對小腸內的α-葡萄糖普酶活性有較強抑制性, 能減弱單鏈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反應性, 服用后會延緩機體對葡萄糖的吸收, 在降低和控制餐后血糖水平上有積極作用[5-7]。上述3種藥物聯用時, 可基于不同降糖機制降低血糖反復或難以控制的患者, 有著良好的協同效用,可有效控制血糖, 特別對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更有效,且能夠預防用藥后低血糖發(fā)生[8-10]。
本研究中, 探究組患者聯用上述3種藥物治療3個月后,臨床總有效率達到95.8%, 顯著高于對比組的83.3%, 且血糖指標的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比組(P<0.05), 用藥過程中并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 采用格列美脲聯合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治療DM患者, 起效快, 且降糖效果穩(wěn)定、理想, 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延緩病情發(fā)展, 有著較高安全性, 值得臨床推廣實踐應用。
[1]張芮, 吳朝陽, 劉明亮.新型口服抗糖尿病藥物的療效及安全性.國外醫(yī)藥抗生素分冊, 2015, 36(1):1-9.
[2]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2014:447-481.
[3] 王英華.格列美脲與二甲雙胍或阿卡波糖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26):63-64.
[4] 李超炎.二甲雙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內科, 2014, 9(6):679-680.
[5] 杜婧.格列美脲聯合二甲雙胍及阿卡波糖治療糖尿病臨床療效分析.醫(yī)藥前沿, 2016, 6(35):104-105.
[6] 陽煥軍, 周圣明.阿卡波糖聯合格列美脲治療二甲雙胍不耐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4,7(2):314.
[7] 肖黎, 馬莉.阿卡波糖聯合格列美脲治療不耐受二甲雙胍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觀察.新疆醫(yī)學, 2013, 43(4):51-53.
[8] 許林鑫.阿卡波糖聯合格列美脲治療二甲雙胍不耐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評價.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6, 7(21):88-90.
[9] 段世雙.格列美脲聯合鹽酸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4):153-154.
[10] 丁祥云.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中國藥業(yè), 2012, 21(15):97-98.
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glimepirid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and acarbos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
LIAO Guo-hang, WANG Cui-jie, ZENG Yu-hong.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Chancheng Hospital, Foshan 528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glimepirid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and acarbos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DM)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96 DM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 earch group, with 48 cas es in each group.T 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limepirid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arbos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 postprandial 2 h plasma glucose (2 h P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level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5.8% than 8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better F PG, 2 h P G and HbA1c than before treatm ent, and the res earch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effect of FPG, 2 h PG and HbA1c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P>0.05).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glimepiride and metformin and acarbose shows affirm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DM with few adverse reaction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Diabetes mellitus; Glimepiride; Metformin; Acarbos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044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禪城醫(yī)院
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