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媛媛
“紀”和“實”就是紀實攝影中最大的兩個特點。顧名思義,“紀” 便是紀錄,“實”便是事實、真實,這兩個是紀實攝影中尤為重要的規(guī)范。正因為有真實性,紀實攝影才會有讓人震撼的力量。發(fā)現(xiàn)就是紀實攝影的基礎,它的可貴指出在于它可以讓人們看到“不見”、“不愿見”和“不能見”。拍攝紀實攝影是需要勇氣和良心的,甚至需要攝影師有不怕犧牲的精神,它跟藝術攝影不同,用事實說話,有著照片本身的信息價值,而不是給人直觀感受。蘇珊·桑塔納在《論攝影》中有一段內容寫的是這樣的: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紀實攝影給人類存留下了歷史,更是通過攝影師的作品,把大家?guī)У搅硪黄b遠的土地上去。我們可以通過照片更多地了解到那邊的社會是否安詳、那里的人們是否平安、那里的風俗是那么的有趣。
紀實攝影是攝影師用沒有生命和思想的冰冷的機器,再加上攝影師本身尊敬生命、追求人性、關注環(huán)境的表現(xiàn)記錄著社會邊緣一些被人遺忘或者不為人知的事實,并借著照片作品的影響,改造社會。
中國當代紀實攝影代表——黎朗,他的照片是紀實攝影,與此同時,也填滿了他的個人情感,更有藝術性、社會性,吸引人心。從1993開始,黎朗就沉浸在四川涼山進行拍攝紀錄,那邊最古老的的民族——彝族,就是他的拍攝對象,他記錄了彝族人民雖然處于非常艱苦的環(huán)境、非常得平凡,但仍然頑強地生活著、有尊嚴得活著。通過對彝族人地拍攝來表現(xiàn)人類內心最原始、本質的東西,這組作品有憐憫、憐惜、觸動、愛……黎朗著重表現(xiàn)真實的社會,他的作品里有老人、有小孩、也有年輕人,有男人、也有女人,他們與大自然和平共處。但他又不僅僅只紀錄了彝族人民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和彝族的社會風貌,更包含了他內心流露的情感。
黎朗的作品有鮮明的特點,無論是人物的造型還是畫面的構圖都很有特色,這歸咎于他對藝術長時間的探討和研究。紀實攝影不僅僅需要紀實、紀錄,同時也需要藝術性。我又在網(wǎng)上看到了跟黎郎一樣拍了涼山彝族的一些攝影師的作品,其中攝影師王剛和李杰的攝影作品讓我也印象深刻。
1 紀實攝影的拍攝方法和手段
紀實攝影的攝影手法就是“紀實”,處于真實的環(huán)境下對真實的現(xiàn)象進行拍攝,進行紀錄。很多人提到紀實攝影就會想到落后的山區(qū)窮苦不堪的地方、或者是戰(zhàn)爭,但是那些并不是紀實攝影的全部。紀實攝影中最重要的,是讓觀賞者感受到拍攝者在拍攝時的環(huán)境、人物以及當時的想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紀實攝影慢慢從歷史角度轉變?yōu)楝F(xiàn)實社會,越來越生活化。
比如亨利·卡蒂?!げ剂兴傻淖髌贰栋屠枋ダ_車站后方》,他就是找到一個好的場景然后守株待兔等待他想要的“決定性瞬間”,正因為他的苦苦等候才拍攝到了這幅優(yōu)秀的作品。隨著攝影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拿起相機去拍照,相機也不再是讓人們感到新鮮的事物,越來越多的人注意隱私,對于陌生人對自己的拍攝感到排斥,甚至有一些被攝者與拍攝者發(fā)生了沖突并對其進行斥責。
2 紀實攝影的“擺拍”
紀實攝影最重要的就是真實性,但它并不排斥擺拍,如果照片需要有藝術性,有時候不免需要擺拍,只要符合真實的社會狀況是很關鍵的。美國地理雜志攝影部副主任康格說過:“拍攝時,要經(jīng)過攝影師的創(chuàng)作。”我們國家的攝影界認為這個“創(chuàng)作”就是“抓中擺”。紀實攝影雖然可以擺拍,但是同樣也要在不對事實造成損壞的情況下進行拍攝,不能沽名釣譽、捕風捉影。擺拍可以分為絕對意義和相對意義的兩種類型,絕對意義上的擺拍是指攝影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擺出來一張根本沒有發(fā)生過的事件的照片;相對意義上的擺拍是指攝影者為了拍到更好的效果,為了突出主題而還原現(xiàn)場。紀實攝影有時也需要擺拍,不能一概否定,在按照事實的原則下,處理好擺拍和抓拍之間的關系,拍攝出更有沖擊力的具有事實的作品。奧古斯特·桑德的《時代的面孔》這組照片中就有很多精彩的擺拍作品,但是最重要的是觀賞者看到照片卻并不認為這是擺拍的,十分自然。桑德所拍的每一張照片都身經(jīng)過細心打扮的,每個人物的狀態(tài)都是最恰當?shù)模恢皇桥囊粡垙埲讼?,而為這個時代留住了這個時代的面孔,使他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留影時代的面孔的人像攝影師,被稱作“德國人性的見證者”。桑德的照片展現(xiàn)了德國人真正的性格,他所拍的《扛磚工》、面包師傅》等等都是我們所熟悉的,他的一生都是抱著客觀的態(tài)度,拍攝自己看到的這個世界,他曾經(jīng)說過,我從不讓一個人看起來不好,他們自己表現(xiàn)出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鏡子,鏡子就是你。他是20世紀的見證者,給我們留下了歷史的記憶。
3 紀實攝影的紀錄
在攝影歷史中,紀實攝影經(jīng)常是社會脆弱群體的代言人,并且一直起到積極的作用。人們也一度認為紀實攝影就是真實,代表著人性的關懷,人們也一直被那些人性關懷和人文為主題的攝影作品而感動。在如此多的紀實攝影作品中,很多都是同情弱者的,但也有那些有其他不純目的的人,為了名利雙收,為了達到鮮為人知的意圖利用了拍攝對象,這些是需要反思的。許多人認為自己拍不出好片的原因是沒有走出去過、沒有經(jīng)歷過、生活太過于平淡。荷賽執(zhí)行秘書黃文女士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不要擔心自己沒去過美國,沒去過利比亞,沒去過埃及,沒去過...用心觀察生活,偉大的照片也許就在出門后的下一個街角!
《麥客》的作者侯登科,在中國當代攝影史上名字響當當?shù)囊粋€人物,他一生一共拍了4萬多張底片。他是個農民攝影家,他用農民的視角拍攝了農村的生活,為歷史留下了20世紀末農村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影像。麥客是一個專門被雇為割麥的一群人,每當收麥的那個季節(jié),他們就一直在在甘陜這一帶流離轉徙。拍攝《麥客》這組照片時,侯登科是心無旁騖、充滿感情的。他長時間跟這些人一起吃、一起住、一起遷移、爬火車,儼然成為了麥客中的一員。這樣的方式,讓他非常透徹的了解麥客的生活狀態(tài),深入了他們的生活,所以這組照片才會如此完整的展示麥客的真實故事。
4 結論
隨著現(xiàn)代傳播媒介的發(fā)展,如今的我們已經(jīng)置身于一個復制或仿真的時代。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人類的生活中,攝影具有許許多多的角色。直到出現(xiàn)小型相機,創(chuàng)辦了雜志《生活》,紀實攝影才正式出現(xiàn)。后來隨著媒體的發(fā)展和變遷,紀實攝影經(jīng)歷了曲折離奇的命運。從古至今,有許多具有影響力的紀實攝影師出現(xiàn)在中外攝影史上,布列松、克萊因、奧古斯特·桑德、路易斯·海因、謝海龍、盧廣等等,他們的作品都為紀實攝影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相機也越來越普及,這不僅是紀實攝影發(fā)展的機會,也是有可能導致紀實的偏離。讓人類沒有了對彼此的信任和真誠。許多雜志、網(wǎng)絡資源上也對紀實攝影的真實性的看法眾說紛紜。
一張杰出的紀實攝影照片,必然是完美地結合了真實性與藝術性。需要經(jīng)常實踐,鍛煉出靈活的反應能力和眼光;需要一直持有理應擁有的良心和道德。如今的數(shù)碼技術正在飛快的成長,紀實攝影的真實性收到更多的挑戰(zhàn),每一個去拍紀實攝影的人必須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紀實攝影的藝術性是通過攝影器材拍攝出來的,而不是通過后期處理出來的,紀實攝影永恒的魅力就在于追求真實的藝術性。雖然紀實攝影師們可能并不是藝術家,但是他們的照片不僅僅給社會學家提供了有關圖像資料,還同樣具有指導意義。不管是哪個紀實攝影師,不管他曾經(jīng)有什么樣的攝影經(jīng)歷,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挖掘他們所拍的內容的真正的含義,有人是在過程中挖掘,有人是在后期利用這一媒介去傳達某種概念。他們的作品都是有支點的,這一支點是需要不斷認知、不斷磨礪和堅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