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莎莉
“二孩時代”不恐慌,用愛融化一切
□ 龔莎莉
計劃生育30多年來,有一觀念已在我們心里根深蒂固:一個家庭就應該只有一個孩子。我就是在這樣的觀念下長大,后來當了班主任,我的很多學生也是獨生子女。如今“二孩時代”到來了,很多孩子接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從而引發(fā)一系列問題。如何做好大孩的思想工作,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記得剛開始實行雙獨子女家庭可以生二孩的政策時,我班有一個女生的媽媽懷了二胎。當時,小姑娘非常抵觸這件事,在家里大哭大鬧,甚至絕食,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開心。
一方面因為那時有二孩的家庭并不多,導致她極度不適應;另一方面她認為媽媽懷二胎的原因是她成績太差了,父母對她很失望,所以想要個弟弟。她害怕爸爸媽媽以后不會再愛她了。她爸媽是做生意的,平時特別忙,基本上沒有時間管孩子,但作為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還是很高的,一直以來都是奉行打罵的家庭教育。她本來感受到爸媽的愛就不多,再加上這二孩,難免會讓她擔心被爸媽遺棄。
作為班主任,在這件事上我也沒有太多經驗。但我很清楚,孩子的問題出在二孩上。要改變這個孩子,必須先改變家長。她爸媽也知道,且很重視這件事情,特地來學校與我深入交談過好幾次。面對家長的訴說時,我更像是他們的知心好友,告訴他們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小姑娘的擔憂,他們也愿意敞開心扉向我講述家中的瑣事。
無論何時何事,在孩子的教育上,老師與家長若站在同一條戰(zhàn)線,孩子的問題就更容易化解。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經常和這個女生聊天,還跟她講述一些親情故事。慢慢地,她的情緒變得平和了許多。
孩子最大的變化是在她的妹妹出生以后。大概一個多學期過去,有一天,她很高興地跑來告訴我,她有一個妹妹了??此敲撮_心,我故意逗她:“你之前不是說她很討厭嗎?”“呵呵,她很可愛,我昨天還抱了她呢。”話語間洋溢著滿滿的幸福。再后來,她總是逢人就提起她妹妹,談話間、作文里,總少不了妹妹的痕跡。平時也總念叨妹妹是她的親人,她作為姐姐,以后要好好愛護妹妹。我想,她能真正從內心接受這個妹妹,是那天然割舍不斷的親情,是她在這個全新的小生命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四五年前,這樣的問題只是個例?,F在的二孩家庭越來越多,一個班里有很多家有妹妹或弟弟的學生,有的還要求爸爸媽媽再生個弟弟妹妹。孩子雖小,但也是有思想的個體,對于家庭的變化,他們有自己的評判。無論是非,爸爸媽媽都應該尊重大孩,關愛大孩,讓大孩感受到足夠的愛,他們自然會給予二孩有溫度的愛。只要有爸爸媽媽的愛在,大孩定會和他的弟弟妹妹和睦相處,因為這是血溶于水的親情。時間會讓孩子們長大,也會讓他們明白有個兄弟姐妹是多么的幸福。
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引導家長同等對待每個孩子,讓他們都感受到深切的愛意。被愛包圍的孩子,更容易學會愛人。至于他們的暫時不適應,那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在濃濃的親情面前,有了愛,孩子們定會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