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軍+郭書亞+張艷+尚賞+盧廣遠
摘要:為尋找適宜的水肥模式,通過大田試驗,研究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噴灌+肥料撒施和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對夏玉米田土壤酶活性、產(chǎn)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生育進程的推進,不同處理下土壤酶活性均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土壤脲酶和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在散粉期達到最大值,而土壤堿性磷酸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灌漿期達到最大值;各指標在不同處理之間表現(xiàn)為滴灌水肥一體化>噴灌+肥料撒施>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對照,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能夠顯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產(chǎn)量最高,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分別較對照、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噴灌+肥料撒施處理提高40.03%、18.34%、9.32%。
關鍵詞:滴灌水肥一體化;夏玉米;土壤酶活性;產(chǎn)量
中圖分類號: S513.0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8-0064-03
收稿日期:2016-05-13
基金項目:河南省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編號:Z2015-02-02);河南省博士后研發(fā)基地項目;商丘市科技攻關項目(編號:20150329)。
作者簡介:王紅軍(1965—),男,副教授,主要從事植物保護教學科研工作。E-mail:whj3261@163.com。
通信作者:盧廣遠,研究員,主要從事玉米育種的研究工作。E-mail:lugy378@163.com。 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水資源量僅占世界水資源總量的6%,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1-2]。農(nóng)業(yè)是我國用水最多的產(chǎn)業(yè),占我國總用水量的88%[3]。傳統(tǒng)的大水漫灌不僅能夠導致土壤的呼吸不暢、降低地溫,而且導致肥料的淋溶[4],最終,使得作物產(chǎn)量不高,水分利用效率低,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同時我國是用肥大國,肥料生產(chǎn)量和使用量均是世界第一。農(nóng)民為了省時省事,往往采用地表撒施的方式施肥,不僅造成環(huán)境的污染,而且肥料利用率低。滴灌水肥一體化能夠將水肥直接供應到作物根部,使作物近根區(qū)保持合適養(yǎng)分濃度,提高水肥利用率,維持作物生產(chǎn)與環(huán)境質量的平衡,提高產(chǎn)量[5]。因此,積極開展節(jié)水灌溉和施肥管理對我國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土壤酶是土壤中最活躍的部分,與土壤肥力關系緊密[5-7]。施肥和灌溉等農(nóng)藝活動能夠顯著地影響土壤酶活性[8]。前人對單一栽培措施的施肥或灌溉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已做了大量研究[9-11],而對2種相結合和滴灌水肥管理一體化對土壤酶活性影響的研究較少。本試驗通過研究滴灌水肥一體化對土壤酶活性和產(chǎn)量的影響,可為滴灌水肥一體化的大面積推廣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5年在河南省商丘市農(nóng)林科學院試驗示范中心(34°31′N,115°42′E)進行。試驗區(qū)常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 2 200~2 400 h,氣溫14 ℃,降水量680 mm左右。試驗田土壤為黃潮土,質地中壤,耕層(0~20 cm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 12.74 g/kg,堿解氮含量83.2 mg/kg,速效磷含量 11.01 mg/kg,速效鉀含量121.34 mg/kg。前茬小麥產(chǎn)量 6 500 kg/hm2。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即對照不灌水肥料撒施、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噴灌+肥料撒施、滴灌水肥一體化。每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本試驗施用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復合肥(氮、磷、鉀比例為20 ∶ 10 ∶ 21)1 275 kg/hm2。每小區(qū)12行,行長10 m,行距60 cm,小區(qū)面積72 m2。供試品種為鄭單958,種植密度7.5萬株/hm2。滴灌水肥一體化的滴灌管鋪在2行中間。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土壤酶活性的測定 于2015年在玉米苗期、拔節(jié)期、散粉期、灌漿期和成熟期分別取樣。在各小區(qū)取0~20 cm的土樣,每個樣品均為多點采集混合而成,然后用四分法取出足夠的樣品。用手去除石礫和根系,然后風干過篩。
土壤脲酶活性用靛酚藍比色法[6,12]測定;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用高錳酸鉀滴定法[6,13]測定;蔗糖酶活性采用比色法[6]測定;堿性磷酸酶活性的測定采用磷酸苯二鈉比色法[6]。
1.3.2 測產(chǎn)及產(chǎn)量構成因素分析 每個處理選取中間2行連續(xù)4 m行長,計算株數(shù)、穗數(shù)、空稈和禿尖數(shù),全部收獲并隨機選取10穗計算穗行數(shù)、穗粒數(shù)、千粒質量并計算理論產(chǎn)量。每個處理重復3次,取平均值。
1.4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Excel 2003,顯著性檢驗采用DPS 7.05軟件。
2 結果與分析
2.1 水肥管理對土壤脲酶活性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水肥管理下玉米不同生育期內(nèi)的土壤脲酶活性呈動態(tài)變化趨勢。土壤酶活性從苗期到散粉期逐漸升高并達到最大值,散粉期到成熟期逐漸降低。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噴灌+肥料撒施和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均高于對照處理,在苗期分別比對照高1.51%、251%和352%,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拔節(jié)期分別比對照高476%、996%和12.99%,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顯著高于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和對照處理,但與噴灌+肥料撒施處理差異不顯著;散粉期分別比對照5.05%、9.43%和15.49%,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灌漿期分別比對照高7.09%、14.57%和23.62%,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成熟期分別比對照高 7.69%、16.74%和26.24%,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
2.2 水肥管理對土壤堿性磷酸酶活性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生育進程的推進,土壤堿性磷酸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趨勢,在灌漿期達到最大值。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噴灌+肥料撒施和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的土壤堿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對照處理,在苗期期分別比對照高405%、5.41%和8.11%,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顯著高于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和對照處理,但與噴灌+肥料撒施處理差異不顯著;拔節(jié)期分別比對照高7.06%、10.59%和15.29%,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顯著高于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和對照處理,但與噴灌+肥料撒施處理差異不顯著;散粉期分別比對照高1429%、21.43% 和33.67%,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灌漿期分別比對照高9.73%、20.35%和30.97%,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成熟期分別比對照高10.84%、26.51%和48.19%,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endprint
2.3 水肥管理對土壤過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生育進程的推進,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趨勢,在散粉期達到最大值。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噴灌+肥料撒施和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的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均高于對照處理,在苗期分別比對照高221%、2.21%和2.95%,各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拔節(jié)期分別比對照高2.70%、6.20%和11.86%,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散粉期分別比對照高4.82%、8.23%和1466%,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灌漿期分別比對照高 7.51%、15.25%和25.42%,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成熟期分別比對照高7.99%、17.08%和27.55%,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
2.4 水肥管理對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響
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生育進程的推進,土壤蔗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灌漿期達到最大值。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噴灌+肥料撒施和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均高于對照處理,在苗期分別比對照高1.48%、172%和 2.07%,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拔節(jié)期分別比對照高1.60%、3.53%和5.02%,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顯著高于對照,但與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噴灌+肥料撒施處理差異不顯著;散粉期分別比對照2.28%、4.60%和10.23%,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顯著高于對照,但與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噴灌+肥料撒施處理差異不顯著;灌漿期分別比對照高543%、8.83%和15.13%,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成熟期分別比對照高6.80%、12.11%和18.49%,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
2.5 水肥管理對產(chǎn)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處理下穗數(shù)、穗行數(shù)、行粒數(shù)、千粒質量和產(chǎn)量均高于對照。不同處理下的穗數(shù)和千粒質量差異不顯著;在滴灌水肥一體化、噴灌+肥料撒施和大水漫灌+肥料撒施處理下穗行數(shù)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對照處理;不同處理下的行粒數(shù)表現(xiàn)為滴灌水肥一體化>噴灌+肥料撒施>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對照,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滴灌水肥一體化、噴灌+肥料撒施和大水漫灌+肥料撒施處理下產(chǎn)量較對照分提高40.03%、28.10%和18.33%,滴管水肥一體化處理分別比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噴灌+肥料撒施處理高18.34%、9.32%,處理之間差異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隨著生育期的推進,土壤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土壤脲酶和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在散粉期達到最大值,而土壤堿性磷酸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灌漿期達到最大值;與對照相比,不同處理均能提高土壤酶活性,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效果最好,能夠顯著提高玉米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這主要是由于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下土壤能夠保持良好的水肥氣熱條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長,從而提高土壤酶活性,而大水漫灌處理造成土壤板結,肥料淋溶,從而導致土壤通透性差、營養(yǎng)物質缺乏,不利于微生物的活動[11,14];另外,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下良好的水肥氣熱條件,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長,尤其是根毛豐富,活性好,根毛的分泌物促進了微生物的繁衍,從而提高酶活性[15-16]。前人研究表明,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能夠顯著提高玉米、香蕉、馬鈴薯等作物的產(chǎn)量[17-19],本研究結果表明,滴灌水肥一體化處理能夠顯著提高產(chǎn)量,分別比對照、大水漫灌+肥料撒施、噴灌+肥料撒施處理提高40.03%、18.34%、9.32%,與前人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參考文獻:
[1]陳志愷. 中國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問題[J]. 中國科技獎勵,2005(1):40-42.
[2]潘理中,金懋高. 中國水資源與世界各國水資源統(tǒng)計指標的比較[J]. 水科學進展,1996,7(4):375-380.
[3]吳普特,馮 浩. 中國節(jié)水農(nóng)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初探[J].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05,21(6):152-157.
[4]Payero J O,Tarkalson D D,Irmak S,et al. Effect of irrigationamounts applied with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on corn evapotranspiration,yield,water use efficiency,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in a semiarid climate[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8,95(8):895-908.
[5]Agostini F,Tei F,Silgram M,et al. Decreasing nitrate leaching in vegetable crops with better N management[M]// Genetic engineering,biofertilisation,soil quality and organic farming. Dordrecht Netherlands:Springer,2010:147-200.
[6]關松蔭. 土壤酶及其研究方法[M]. 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6.
[7]周禮愷,張志明,曹承綿. 土壤酶活性的總體在評價土壤肥力水平中的作用[J]. 土壤學報,1983,20(4):413-418.
[8]王 紅,周大邁. 土壤肥力分級的酶活性指標研究進展[J].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2,25(增刊1):60-62.
[9]范君華,劉 明. 膜下滴灌與溝灌海島棉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比較[J]. 節(jié)水灌溉,2005(1):9-11.
[10]陳安磊,王凱榮,謝小立,等. 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對土壤有機碳和磷素變化的響應[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7,18(12):2733-2738.
[11]徐 晶,陳婉華,孫瑞蓮,等. 不同施肥處理對湖南紅壤中微生物數(shù)量及酶活性的影響[J]. 土壤肥料,2003(5):8-11.
[12]任旭琴,彭 莉,章宇萍,等.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對辣椒根系生理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3(12):191-193.
[13]張 新,肖亞靜,于春生,等. 桃色頂孢霉代謝物對綠豆田土壤酶及微生物的影響[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3(12):163-165.
[14]袁德玲,張玉龍,唐首鋒,等. 不同灌溉方式對保護地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2009,23(3):125-128,134.
[15]蔡紅光,袁靜超,閆孝貢,等. 不同灌溉方式對春玉米根系分布、養(yǎng)分累積及產(chǎn)量的影響[J]. 玉米科學,2014,22(4):109-113.
[16]田慎重,寧堂原,王 瑜,等.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稈還田對麥田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0,21(2):373-378.
[17]梁海玲,吳祥穎,農(nóng)夢玲,等. 根區(qū)局部灌溉水肥一體化對糯玉米產(chǎn)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干旱地區(qū)農(nóng)業(yè)研究,2012,35(5):109-114,122.
[18]臧小平,鄧蘭生,鄭良永,等.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對香蕉生長和產(chǎn)量的影響[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09,15(2):484-487.
[19]康玉珍,鄺美玲,劉朝東,等. 馬鈴薯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應用研究[J]. 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8(15):49-50.陳江魯,楊京京,丁變紅,等. 滴灌量對新疆高產(chǎn)玉米產(chǎn)量和蒸騰量的影響[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7,45(18):67-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