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璐
“清風楊柳芊,院廳四合間。房脊琉璃苫,天井座中間。”我的童年便在這樣的一個小院里度過。春來秋往里,蔥郁的植物滿滿當當?shù)卦诨ㄆ岳锩⑸L,裊裊炊煙把青磚黛瓦氤氳成朦朧溫馨的水彩畫。小院面積不大卻住著十幾戶人家,孩子便多了起來。一邁進小院的大門,撲面而來的是孩子們?nèi)绱猴L般的嬉笑聲,正走著,冷不丁就要與某個調(diào)皮孩子撞個滿懷。
院子的西南角上種有一棵無花果樹,這發(fā)源于地中海地區(qū)的物種,在土質(zhì)偏酸、冬有降雪的大地上,竟以“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赤誠,精神煥發(fā)地生長,那“為而不矜、作而不恃”的姿勢,讓人喜愛有加。小院的居民仿佛有不成文的約定,每日誰家得空,就記得先給無花果樹澆水、除草、松土,適時修剪枝葉,其他人看到樹下土壤濕潤蓬松,就知道已經(jīng)修整妥當。無花果樹喜歡磷肥,小院居民也自發(fā)用魚鱗等漚成肥料,施加在樹根部位。樹葉伴著新陳代謝輕盈地在空中舞動,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綠如故。
也許是感恩小院居民的齊心呵護,無花果樹長得出奇的高大粗壯,樹干努力向上生長、向外探伸,形成寬闊茂密的樹冠。厚實的樹葉們手牽著手,撐起四季常青的大傘,夏日里給小院的居民帶來一片清涼,冬天時依舊挺拔勁翠,為蕭瑟的院落增添勃勃生機。風吹樹葉的沙沙聲,仿佛是綿綿的思鄉(xiāng)曲,召喚來燕子在小院里筑窩,美麗的燕尾在天空中畫出優(yōu)雅的弧線,大自然的歡鳴給鍋碗瓢盆的聲響配上了和弦,與小院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相得益彰。
都說無花果樹又名天仙果樹,歷久經(jīng)年,從大人到孩子,無不帶著對無花果樹的敬意和憧憬,守護這一片“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的景象。無花果葉可以去濕熱、解瘡毒,當小院的居民遇到相應的急癥時,便會用這樹葉入藥,或煎湯熏洗或搗碎外敷,每每都有出其不意的療效。而對于孩子來說,受吸引的還有這樹葉與眾不同的外形。為了收集不同脈絡的樹葉,我曾小心翼翼地剪下一片比手掌還大的無花果葉,經(jīng)過擦拭風干,制成別致的植物標本,放到學校展出時,這許多人不曾見過的模樣,引來一陣駐足和夸獎。而我清晰地記得,在剪刀落下的瞬間,奶白色的汁液凝固成膠狀,仿佛是切口自愈的方式。為了回報人間的善意,無花果樹以自己的方式承受磨礪、呈現(xiàn)風采,枝丫經(jīng)歷了雨露陽光循環(huán)不息的滋養(yǎng),發(fā)出更多的嫩芽,深綠叢中冒出星星點點的新綠,煞是好看。
月季、廣玉蘭、紫茉莉、鳳仙草……當小院里的灌木、喬木、草本植物輪番地開出明艷的花朵,無花果樹依然在一隅生生不息地抽枝長葉。我常常在想,同樣是果樹,梨樹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驚喜,桃樹有“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的勝景,而承載了更多使命的無花果樹,為了發(fā)揮它與生俱來的長處,始終默默無聞、甘于奉獻,不與滿園姹紫嫣紅的百花爭奇斗艷,卻經(jīng)得起風霜洗禮,結(jié)得出累累碩果,這樣淡泊世俗、飲水思源、求真務實、樂觀進取的精神多么值得欽佩啊!
錯落有致的植被構(gòu)造出一個小型植物園,也搭建出孩子們的樂園。閑暇時,大大小小的孩子成群地聚在無花果樹邊。晴空萬里時,揀起落葉,拿著放大鏡研究聚焦的陽光是否可以把樹葉點燃。燕子低飛時,蹲在樹旁的屋檐下,用手指劃過螞蟻移動的路徑,觀察走散的螞蟻能否找到同伴。夏末秋初,未曾見滿樹繁花,層層疊疊的綠色大傘里便探出一個個可愛的小綠腦袋,一開始,形如珍珠,密密挨著,慢慢長至乒乓球大小,一顆顆圓渾玲瓏,仿佛垂掛在墨綠色的天鵝絨幕布上。
等到青綠色的果子開始泛紅,孩子們便翹首以盼。終于盼到羞紅了臉的果實掩映在綠叢中頻頻點頭,大家摩拳擦掌地開始商量摘果實的事宜,要趕在大人們之前,摘下一年當中第一批成熟的無花果,收獲那像嘗新飯一樣的喜悅。
果實的采摘是有規(guī)律的,為了保證果實豐收,既要有序采摘,不能傷到生長期的果實,又要及時采摘,如果待到果實熟透、自然掉落,便是浪費了。阿華哥是孩子王,每到果實漸熟的時節(jié),他就把孩子們召集到樹下,布置各自分工、所需工具。在約定的一個假日清晨,大家準備就緒。美其名曰是摘無花果,其實是將無花果敲落。因為樹已升至近兩層樓高,果子連大人都夠不著,更何況一群孩子呢?無花果的樹干結(jié)實,新生的樹枝卻是細長的,不適宜攀爬,于是須拿竹竿把果子打下來,既要盡量避免打在果實上,也不要碰到周邊幼小的果實,并且須有人拿竹匾或是比較淺的小籮筐在樹下接著,否則對著那鮮艷欲滴的無花果,只有可望而不可即的份了。摘無花果也不是件輕松的事呢。這邊廂,敲果的動作要嫻熟準確,那邊廂,接應的人必須跟上速度,眼疾手快,兩個人配合默契,接到的果子才會繽紛而完整。
在眾多孩子當中,要數(shù)英子姐姐的技術好,她舉著竹竿輕輕往果蒂上一頂一扭,果子便自然松動、掉落下來。有的果子深藏不露,我和小伙伴們瞪大了眼睛,硬是要把它從綠屏風后揪出來,一瞧見,便揮舞著小手,興奮地喊道:“這邊,這邊還有一個!”已經(jīng)成熟的果子都被敲落,大家也累得手酸脖子痛,不過成績總是喜人的,飽滿的果子一個挨著一個,緊緊地排列在竹匾里,些許裂開的頂端仿佛微微綻開的笑臉。
我和豆豆是院里年紀最小的孩子,負責洗果子的工作,樂顛顛地抬著裝了無花果的竹匾,放在水龍頭下細細沖洗。洗凈之后,絳紅深紫的果子散發(fā)出剔透的光澤,在陽光下明媚得耀眼。英子姐姐招呼孩子們團團圍在樹下的圓桌旁,小伙伴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美滋滋地吃起來。
秋風秋雨召喚著盛果期的來臨,每天都有幾十個果實成熟。每一次摘果,都是小院里的盛會,每家每戶派人抽空參加,大伙臉上洋溢著微笑,分工協(xié)作,相互幫忙,節(jié)省了采摘的時間,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也在慷慨分享中寄托著對來年的希望。
小院的居民就像不分彼此、相親相愛的家人一樣,恪守著“人勤地不懶”,攜手為春種夏耕付出,也在驚喜中欣賞與眾不同的美,一起擁抱著這漸次到來的豐收。詩意的小院,因了無花果,鄰里情濃。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增添了忙碌之余的成就感,更提升了清貧生活中的幸福感。
親手栽培的無花果軟糯甜美,口感遠非市面上賣的所能比。無須剝皮,一口咬下去,一股清香便會由齒間襲出,它沒有糖那樣甜得膩人,也不像玫瑰那樣香得濃郁,但它甜得甘美,香得淡雅。它富含多種氨基酸,不僅是營養(yǎng)全面的水果,更繼承了無花果葉的優(yōu)良品質(zhì),同為入藥良方,生津解暑,清毒敗火。吃不完的果子,也能變出花樣。不需要任何化學添加劑,晾制的無花果干就能凝練糖分,使得味道更加醇厚、清甜,可以作為孩子們的零嘴,也可以成為主婦們煲湯的食材。endprint
沒有絢麗的昭示,無花果就這樣在層層疊疊的綠葉腋下悄然地出現(xiàn)、成熟,毫不喧嘩的外表,卻為平淡的生活帶來豐富甜蜜的滋味。
小院一隅的無花果樹,在晨昏變幻中安靜地生長,在四季更迭中歡樂地結(jié)果。不必羨慕繁花,她用樸素的身軀凝聚起深重情誼,無微不至地把關愛沁入點滴的平凡中,將感悟已久的生活哲學醞釀進果實當中,傳遞到同樣愛護她的人類朋友心里。
小院里那些不華而實的身影,又多么像無花果樹,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堅毅地守護心中的凈土,站成了卓絕的風姿,播撒無私的綠蔭,奉獻芬芳的果實。
阿華的爺爺,平日里見他,總是默默地洗掃院落、理花弄草,不過每當孩子們纏著他,讓他講當軍醫(yī)的故事時,他的眼里就放會出炯炯的光芒,順著那光芒,仿佛可以看到金戈鐵馬的軍旅生涯。小時候身子弱,老爺爺聽說后,不顧白發(fā)蒼蒼的高齡,起早上山采藥,一包一包地稱量、配置,提著藥包,風塵仆仆送到我家,叮囑大人按時為我煎服。飲下一碗烏褐澄亮的湯汁,初嘗苦澀,不久喉底陣陣回甘,我年幼的心靈微微發(fā)燙。
橡樹的父親,是一名警察。小院里熱熱鬧鬧的納涼會,幾乎看不到他參加。橡樹總是自豪地說,爸爸忙著和壞人斗智斗勇呢。一身威儀的橡叔叔,卻有著俠骨柔情。一個山雨欲來的傍晚,天很快暗下來,暴雨等不及我和橡樹趕到家,便傾盆而下,半路上忽聽得橡樹呢喃:“爸爸……”一個熟悉的身影半跪在前方迷蒙的燈光里。原來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奶奶,因路滑不慎跌倒,疼痛得站不起來。執(zhí)勤的橡叔叔正好路過,看到這一幕,上前詢問老奶奶的傷情,擔心她受到內(nèi)傷不宜移動,便將雨衣蓋在老人家的腿部,俯低身子打傘,盡可能嚴實地幫她擋風遮雨。直到急救人員趕到,汗水和雨水混合著,已浸濕了橡叔叔的衣衫……
漸漸地明白,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那些在世事中平靜舒展卻讓人肅然起敬的生命,他們用盡微薄之力,讓愛蔓延,讓力量疊加,他們更教會我發(fā)現(xiàn),生命之光不在于一時一勢,而在于打磨之后的清透持久。人生旅途上,“潤物細無聲”的師長、前輩、友鄰,攜著一季季飄香的果實,永存人世間的美好,他們或自帶清風,為我拂去心頭的浮躁,或燃燒出光熱,溫暖漫漫冬夜,或用言傳身教,鼓舞我珍惜人間草木。
這些善良的面孔浮現(xiàn)在腦海里,讓我又懷念起無花果獨特的滋味。誰說無花果沒有花?輕輕掰開果肉,只見一瓣一瓣的鮮紅緊密相連,正是花瓣包裹著花蕊呢。原來,無花果不是不開花,它的花,始終燦爛在心里啊!
離開小院多年,古樸的小院如今已被改建為一個社區(qū)花園,小院里的居民也早就搬入周圍聳立的樓房,唯有那棵無花果樹依然高大俊秀、綠蔭如蓋,在花團錦簇中分外顯眼。
童年的無花果,在無痕大愛中斑斕豐盛,在與時間的廝守中熠熠生輝,那光亮照耀了青春、照耀了時代……
責任編輯 林 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