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關美 唐鑫 李慶雨 黃佩如
【摘 要】教師資格“國考”政策的施行給師范生帶來了沖擊與挑戰(zhàn),意味著師范生直接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特權”的喪失。然而調查發(fā)現,相當一部分師范生對教師資格“國考”政策了解甚少,對通過“國考”取得教師資格證的意愿不強,他們考取教師資格證較非師范生只具有相對優(yōu)勢,同時,師范生對加大教師職業(yè)技能培訓力度有強烈訴求。為了應對教師資格“國考”,全面提高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師范院校應堅持課證融合:優(yōu)化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課程體系,全程訓練:開辟多樣化的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路徑,學考統(tǒng)一: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師職業(yè)技能量化考核體系。
【關鍵詞】教師資格;“國考”;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
1 教師資格“國考”政策對師范生的沖擊與挑戰(zhàn)
教師資格制度是國家實行的一種法定的職業(yè)許可制度。作為教師資格制度的一個內容,我國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1]:第一階段是1993-2000年的“立法建規(guī)”階段。1993年頒發(f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995年頒布的《教師資格條例》和2000年頒布的《〈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等都對教師資格考試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確立了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的法定地位,教師資格考試對象限定為學歷不達標者。但在這個階段,教師資格考試尚停留在法規(guī)層面,未能付諸實踐。第二階段是2001-2010年的“雙軌制”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資格考試由法規(guī)走向實踐,考試對象為學歷達標的非師范生,考試內容具有補修性質,主要是師范生所修習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而師范生不需考試,在畢業(yè)時可以直接申請教師資格,教師資格認定實行“雙軌制”。第三階段是2011年至今的“改革試點”階段。從2011年開始試點,凡申請認定教師資格者,無論師范生還是非師范生,都必須參加國家統(tǒng)一組織的教師資格考試(簡稱教師資格“國考”)。開始試點時只有浙江和湖北2個省進行“國考”,2015年教師資格“國考”全面鋪開,到2016年,除新疆、西藏、內蒙和港澳臺外,其余各?。▍^(qū)、市)均已實行“國考”。
教師資格“國考”政策的施行意味著師范生直接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特權”的喪失?!皣肌钡男问桨üP試和面試,“筆試主要考查申請人從事教師職業(yè)所應具備的教育理念、職業(yè)道德、法律法規(guī)知識、科學文化素養(yǎng)、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和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學、學生指導和班級管理的基本知識;擬任教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知識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同類型的教師資格,筆試的科目有所區(qū)別,就小學教師資格而言,筆試科目為《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2科?!懊嬖囍饕疾樯暾埲说穆殬I(yè)認知、心理素質、儀表儀態(tài)、言語表達、思維品質等教師基本素養(yǎng)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教學基本技能”,采取結構化面試、情境模擬等方式。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上,教師資格“國考”都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這就需要師范生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并日積月累的、全面的學習和刻苦的訓練。教師資格“國考”對于師范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與挑戰(zhàn),但只要認真對待、努力學習和刻苦訓練,對于師范生的教師職業(yè)素質的全面提高也是一種機遇和促進。
2 師范生對教師資格“國考”政策的認識與訴求
湖南省2015年開始施行教師資格“國考”工作,規(guī)定2016年入學的師范生必須參加“國考”才能申請認定教師資格。基于這一政策背景,為了了解湖南省師范生對教師資格“國考”政策的認識與態(tài)度,我們自編問卷、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吉首大學進行了問卷調查。為了對比的需要,我們在給師范生發(fā)放問卷的同時,也給非師范生發(fā)放了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師范生和非師范生各300份。調查結果如下:
2.1 師范生對教師資格“國考”政策了解甚少
調查顯示,只有20%的師范生關注并了解教師資格“國考”政策,80%的師范生只是聽說過但并不了解,說明師范生對教師資格“國考”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和緊迫感,這可能是因為湖南省的“國考”工作開始時間不長,在該省高校就讀的師范生還沒有經歷過“國考”的緣故。而在有意愿從事教師職業(yè)的非師范生中,有37.5%的被調查對象認真關注并全面了解教師資格“國考”政策的相關規(guī)定。雖然被調查的絕大多數的師范生和非師范生對教師資格“國考”政策都只是聽說但并不了解,但比較而言,非師范生比師范生了解教師資格“國考”政策的比例明顯要高。這說明了,有意愿當教師的非師范生在積極地關注教師這一職業(yè)的動向和相關政策,他們很可能是師范生考取教師資格證道路上的強大競爭者。
2.2 師范生對通過“國考”取得教師資格證的意愿不強
調查顯示,有意通過“國考”取得教師資格證的比例不到30%,這可能是因為,一方面被試對“國考”政策不太了解,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被試都是2016年以前入學的師范生,他們仍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直接申請認證相應教師資格,而對考取其他學科教師資格證的意愿不強。比較而言,有意愿考取教師資格證的非師范生所占比例高達80%,而在這80%當中,37.5%的被試是因為“打算當老師”而有意考取教師資格證;31.3%的被試有意考取教師資格證的原因是“多條出路,可能當老師”;還有31.2%的被試有意考教師資格證僅僅是因為“多一個證書,多一份競爭”??梢?,在被調查對象中,師范生考取教師資格證的意愿遠不如非師范生強烈。
2.3 師范生考取教師資格證較非師范生只具有相對優(yōu)勢
調查顯示,在教師資格“國考”政策下,師范生與非師范生相比并無絕對優(yōu)勢。對于“在考取教師資格證時自己是否具有優(yōu)勢”的問題,60%的師范生認為“具有相對優(yōu)勢”,30%的師范生認為“與非師范生一樣”,只有5%的師范生認為“具有絕對優(yōu)勢”,甚至有5%的師范生認為“不如非師范生”;而30%的非師范生認為自己“具有相對優(yōu)勢”,50%的非師范生認為“與師范生一樣”,15%的非師范生認為“不如師范生”,還有5%的非師范生認為自己“具有絕對優(yōu)勢”。對于“自身教師職業(yè)技能綜合水平”的問題,30%的師范生認為“較高”,60%的師范生認為“一般”,認為“很高”和“較低”的師范生各有5%;而有25%的非師范生認為“較高”,55%的非師范生認為“一般”,15%的非師范生認為“較低”,還有5%的非師范生認為“較高”。從小學教師資格“國考”科目來看,師范生普遍認為自己系統(tǒng)學習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并接受了相對系統(tǒng)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所以在《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科目和面試環(huán)節(jié)要優(yōu)于非師范生;而非師范生普遍認為自身擁有的知識深度和廣度比師范生更強,所以在《綜合素質》科目上要優(yōu)于師范生。調查結果顯示,在自身的教師職業(yè)技能綜合水平方面,師范生認為“較高”的比例只是略高于非師范生,說明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綜合水平也并不樂觀。所以整體來看,在教師資格“國考”政策下,師范生考取教師資格證較非師范生只具有相對優(yōu)勢。endprint
2.4 師范生對學校加大教師職業(yè)技能培訓力度有強烈訴求
調查中,對于“學校實訓力度是否足夠”的問題,只有30%的師范生認為“適中”,有70%的師范生選擇“不夠”或“完全沒有”。這說明了,師范生普遍認為師范院校對其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力度不夠。他們認為,有些課程開設的時間滯后,雖然學校提供了參與教育見習、實習的機會,但是他們覺得在見習實習過程中收獲甚少。65%的師范生表示對學校現行的教師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體系不滿意,在教師資格證“國考”下,他們希望學校能加大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培訓力度,并從如下方面加以改進:(1)課程設置增加實踐內容,教師職業(yè)培養(yǎng)體系更系統(tǒng)化;(2)教學內容有意識地與教師資格證“國考”標準融合;(3)在大一、大二就開始逐步開設教法課程,僅在大三開設很多技能的掌握都不夠;(4)大一就開始成立師范生技能培訓小組,互相監(jiān)督、互相促進;(5)加強特長培養(yǎng),突出個人優(yōu)勢,提高師范生核心競爭力;(6)增加對外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定期請當地優(yōu)秀教師來校介紹教學經驗,多組織師范生去中小學觀摩學習,加強與其他師范院校的交流,不固步自封。
3 教師資格“國考”背景下師范生技能訓練策略
所謂技能,通常是指人們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經過練習形成的對待某種任務的活動方式。本文所說的師范生技能特指師范生所應具備的順利完成某種教育教學任務的基本的教師職業(yè)技能。為了加強師范院校學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國家教委師范司于1992年9月頒發(fā)了《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明確規(guī)定師范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內容包括“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三筆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 并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接著,又于1994年3月頒發(fā)了內容更為具體的《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大綱》(試行),要求全國高等師范學校貫徹執(zhí)行。這兩個文件的頒發(fā)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水平低下、訓練重視不夠且無章可循的狀況。但不可否認,一些師范院校的執(zhí)行情況并不樂觀,對師范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仍流于形式,致使很多師范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水平不高,難以勝任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師資格“國考”政策的施行提高了教師職業(yè)的入職門檻,師范生要想獲取教師職業(yè)資格就必須加強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那么,在教師資格“國考”背景下,如何提高師范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水平呢?下面結合師范生對加大教師職業(yè)技能培訓力度的強烈訴求,從師范院校的層面提出三點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策略。
3.1 課證融合:優(yōu)化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課程體系
如前所述,教師資格“國考”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這里我們撇開知識性內容不談,“國考”涉及到的能力方面的內容就有賴于科學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課程體系的支持。以小學教師資格“國考”為例,《綜合素質》考查職業(yè)理念、教育法律法規(guī)、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文化素養(yǎng)和教師基本能力等五大塊內容,其中教師基本能力包括閱讀理解、邏輯思維、信息處理和寫作能力;《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查教育基礎、學生指導、班級管理、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七大塊內容,其中學生指導、班級管理、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都與教師職業(yè)技能有關;而面試主要考查的職業(yè)認知、心理素質、儀表儀態(tài)、言語表達、思維品質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就直接屬于教師職業(yè)技能范疇。因此,為了應對教師資格“國考”,同時順應《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2011)的要求,師范院校必須樹立“課證融合”理念,優(yōu)化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課程體系,開足教育類課程,加強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對師范生進行訓練。比如:開設《心理學》課以訓練師范生的心理素質、思維品質和學生指導等方面的能力;開設《教育學》課以訓練師范生的職業(yè)認知和學生指導、班級管理、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能力;開設《普通話》和《教師口語》課以訓練師范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開設《書法》或《寫字》課以訓練師范生的書寫技能;開設《班級管理》或《班主任工作》以訓練師范生的班主任工作和班級管理能力;開設《課程設計與評價》、《有效教學》、《學科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學科教學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以訓練師范生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教學工作能力;開設《現代教育技術》或《課件制作》課以訓練師范生的課件制作能力。此外,還可以開設專門的《說課與上課》或《微格教學》等課程以綜合訓練師范生的教學工作能力等等。
3.2 全程訓練:開辟多樣化的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路徑
技能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反復的練習。師范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所涉及的內容很多,就更需要他們從入學開始一直到畢業(yè)結束,進行日積月累的全程式的訓練。為了提高師范生的興趣,在“全程訓練”過程中需要開辟多樣化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路徑。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科教學活動進行常規(guī)化的技能訓練。如:每門課程都可以安排“課前3分鐘”或“課后3分鐘”以訓練師范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諸如《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教師教育類課程的“課前3分鐘”的內容還可以有意安排教師資格考試中面試涉及到的“教育問答題”,這樣既可以訓練師范生的語言能力,還可以訓練其職業(yè)認知和思維品質等方面的能力。除了專門的寫字課或書法課,每個班級還可以每天安排20-30分鐘時間集中進行寫字訓練,鋼筆、毛筆、粉筆交叉練習,以提高師范生的書寫技能。學科教學法課程可以提前開設,并適當延長開課時間,以使師范生能夠盡早得到全面的“教學設計”、“說課”和“講課”等方面的綜合技能訓練。其次,要密切與中小學的聯系,加強教育見習、實習和研習等實踐環(huán)節(jié),將見習、實習、研習活動貫穿于大學學習的始終,讓師范生在中小學教育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職業(yè)技能。同時,還可以定期將一些優(yōu)秀的中小學校長或教師“請進來”,給師范生介紹教育教學經驗,甚至聘請他們當“實踐導師”指導師范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再次,要成立各種“興趣小組”和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師職業(yè)技能比賽,以提高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的積極性。按照教師職業(yè)技能的內容成立各種“興趣小組”,如“書法小組”、“繪畫小組”、“朗讀小組”、“唱歌小組”、“課件制作小組”、“禮儀小組”、“體操小組”、“心理咨詢小組”、“教學設計小組”等等,使師范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加以選擇,以訓練和提高自己的專長。同時,定期開展各種技能大賽,如“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朗讀比賽”、“作文比賽”、“書法比賽”、“課件制作比賽”、“講課和說課比賽”、“唱歌比賽”、“健美操比賽”、“廣播操比賽”等等,營造氛圍,給師范生提供匯報和展示的平臺。
3.3 學考統(tǒng)一: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師職業(yè)技能量化考核體系
技能考核是職業(yè)技能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調動師范生職業(yè)技能訓練積極性的重要手段。[2]那么,如何進行考核呢?教師資格“國考”內容與方式的綜合性,決定了師范生職業(yè)技能考核體系的全面性,為此,師范院校必須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師職業(yè)技能量化考核體系[3]。具體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認真貫徹執(zhí)行《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基本要求》和《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大綱》,結合教師資格“國考”內容,編制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教師職業(yè)技能考核大綱,內容包含目標體系、考核項目、考核時間、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等方面,尤其在評價標準方面一定要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全面實行合格證書制度。合格證書可以是單個項目的證書,如普通話等級證書、計算機過級證書、三筆字合格證書等等。也可以是綜合性的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合格證書,證書中將所有要考核的項目登記下來,如普通話與教師口語,三筆字(鋼筆、毛筆、粉筆),簡筆畫,教學設計與課件制作,說課、講課與評課,班級管理等等,所有項目都達到合格及以上水平,才能發(fā)放教師職業(yè)技能合格證書,未拿到教師職業(yè)技能合格證書的師范生不能正常畢業(yè)。如此,既可以提高師范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水平,也可以使他們能夠從容應對教師資格“國考”。
【參考文獻】
[1]馮加根.我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改革發(fā)展歷史分析[J].中國考試,2016(11):51-56.
[2]張秀清,江玉安.??茖哟螏煼渡殬I(yè)技能訓練的現狀及策略[J].淄博師專學報,2009(4):3-9.
[3]雷婷婷.獨立學院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的問題及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12(1):70-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