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楊,門興元,榮志云,辛建偉,夏小菊,張思聰,孫廷林,李麗莉
( 1. 湖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2.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山東省植物病毒學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100)
7種殺蟲劑對禾花薊馬的室內毒力
黃 楊1,門興元2,榮志云2,辛建偉2,夏小菊2,張思聰2,孫廷林2,李麗莉2
( 1. 湖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2.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山東省植物病毒學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100)
近年來,玉米薊馬對玉米生產造成極大危害。為篩選出防治禾花薊馬的高效藥劑,指導田間生產,采用試管藥膜法測定了7種殺蟲劑對禾花薊馬的室內毒力。結果表明,藥劑處理48 h后,乙基多殺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螺蟲乙酯、呋蟲胺、吡蚜酮、氟腚蟲胺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對禾花薊馬的LC50值分別為0.332、0.984、21.132、25.670、27.866、27.940和30.973 mg/L。7種殺蟲劑中以乙基多殺菌素效果最好,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效果較好,這2種殺蟲劑明顯優(yōu)于其他5種化學藥劑。
禾花薊馬;殺蟲劑;毒力測定
禾花薊馬 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Uezl),屬纓翅目,薊馬科,是夏玉米苗期的薊馬優(yōu)勢種[1]。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玉米薊馬已由偶發(fā)性害蟲上升為夏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蟲[2]。薊馬主要危害苗期玉米,以成、若蟲銼吸玉米葉片幼嫩部位,分泌毒素,抑制玉米的生長,受害后玉米葉片上出現(xiàn)銀白色斑點,部分葉片畸形破裂,成豬尾巴狀;嚴重者還會扭曲成馬鞭狀,或形成多頭玉米,甚至造成大批死苗[3]。由于薊馬個體小,危害具有隱蔽性,經常會延誤最佳防治時期,造成危害逐年加重。同時薊馬還是多種病毒傳播的載體[1],嚴重危害玉米生產。
試蟲采自玻璃溫室內種植的未曾使用任何農藥的玉米植株,經鑒定為禾花薊馬,在室內溫度為(25±1)℃,相對濕度為75%±5%,光周期(L/D)為16 /8 h條件下馴化3 d后,選擇活潑健康的個體進行試驗。
藥劑分別為: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2.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乳劑(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海南正業(yè)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20%呋蟲胺可溶粒劑(日本三井化學AGRO株式會社);22%氟腚蟲胺腈懸浮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22.4%螺蟲乙酯懸浮劑(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
2016年6月,在山東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溫室開展試驗,參照侯海霞等[4]的試管藥膜法。將供試藥劑在預試驗基礎上稀釋成6~8個系列濃度,分別注滿1.5 mL 離心管,放置4 h后將藥液倒掉,晾干待用;用打孔器將新鮮甘藍葉片打成直徑為1 cm 的圓片,將葉片分別在每個濃度藥液中浸10 s,取出置于吸水紙上吸水晾干后,用鑷子夾入相應濃度藥液的離心管中,每管1片;每濃度重復3次,以清水浸管、浸葉的處理為空白對照;用吸蟲器將供試禾花薊馬成蟲吸入離心管中,每重復 20頭。用封口膜蓋好管蓋后置于在室內溫度為(25±1)℃,相對濕度為75%±5%,光周期(L/D)為16/8 h條件下,48 h后檢查禾花薊馬死亡數(shù)量,以毛筆尖輕觸蟲體,不能爬動者視為死亡。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算毒力回歸方程、LC50值及其95%置信限。
7種藥劑對禾花薊馬的室內毒力見表1和表2,可以看出,60 g/L乙基多殺菌素對禾花薊馬的毒力最高,明顯高于其他6種藥劑,其致死中濃度LC50為0.332 mg/L;2.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毒力較高,LC50為0.984 mg/L ,22.4%螺蟲乙酯、20%呋蟲胺、50%吡蚜酮、22%氟腚蟲胺腈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毒力相對較低,LC50分別為21.132 mg/L、25.670 mg/L、27.866 mg/L、27.940 mg/L、30.973 mg/L。經卡方檢驗,7種藥劑的毒力回歸方程均符合實際。
同時,從表2可以看出60 g/L乙基多殺菌素的相對毒力倍數(shù)最大,是2.5%高效氯氟氰菊酯的93.292倍,明顯高于其他藥劑,2.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相對毒力倍數(shù)也較大,是2.5%高效氯氟氰菊酯的31.477倍,其他幾種藥劑的相對毒力倍數(shù)相差不大。試驗結果說明乙基多殺菌素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對禾花薊馬的殺蟲效果好,遠優(yōu)于螺蟲乙酯、呋蟲胺、吡蚜酮、氟腚蟲胺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
表1 7種殺蟲劑對禾花薊馬的殺蟲效果
表2 7種殺蟲劑對禾花薊馬的室內毒力
室內測定結果表明,乙基多殺菌素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對禾花薊馬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這與張尚卿等[5]田間試驗結果一致,同時,該藥劑對節(jié)瓜薊馬[6]、豇豆薊馬[7]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張安盛[8]等對西花薊馬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對西花薊馬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這2種藥劑都是生物殺蟲劑,具有無污染、對天敵和其他自然生物傷害小等優(yōu)點,是防治禾花薊馬非常理想的藥劑。在螺蟲乙酯、呋蟲胺、吡蚜酮、氟腚蟲胺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這5種化學殺蟲劑中,螺蟲乙酯的殺蟲效果最好,然后是呋蟲胺、吡蚜酮、氟啶蟲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最差。付步禮等[9]篩選對黃胸薊馬防治藥劑時也發(fā)現(xiàn)螺蟲乙酯的毒力要高于呋蟲胺和氟腚蟲胺腈;楊榮生和徐富有[12]也曾提出菊酯類藥物對薊馬的防治效果很差,甚至有引誘效果。從殺蟲效果來看,5種化學制劑與2種生物制劑相比,不論是殺蟲效果還是環(huán)境保護方面,都遠不如2種生物制劑。但由于禾花薊馬形體微小、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為主,早期不易被農戶發(fā)現(xiàn),容易耽誤最佳防治時期[5,10,11],因此作為具有內吸作用的螺蟲乙酯和吡蚜酮可以進行禾花薊馬早期的預防,同時可以起到防治蚜蟲、棉鈴蟲等苗期害蟲的作用。
近年來,黃淮海夏玉米區(qū)廣泛采用的免耕技術,會使得原來在小麥上和雜草上為害的薊馬轉移到夏玉米幼苗上為害[12]。因此,在小麥生長期應利用黃板等預測薊馬的發(fā)生動態(tài),發(fā)生初期選用乙基多殺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螺蟲乙酯或吡蚜酮進行防治,有效減輕禾花薊馬的危害,避免對玉米生產造成大的損失。
[1] 馬嵩岳. 玉米田薊馬的發(fā)生和防治的研究[D]. 泰安:山東農業(yè)大學,2005.
[2] 董廣同,李志強. 嵩縣1999年玉米遭受薊馬嚴重為害[J]. 植保技術與推廣,2000,20(1):45.
[3] 張立煙,李雪麗,李 宏. 玉米薊馬嚴重發(fā)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09,(12):20-21.
[4] 侯海霞.山東省棕櫚薊馬的抗藥性及番茄斑萎病毒的傳毒特性[D].泰安:山東農業(yè)大學,2015.
[5] 張尚卿,韓靖玲,張立嬌,等. 7種殺蟲劑對玉米田禾薊馬的防治效果評價[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42(19):6248-6249.
[6] 吳學步,吳澤平. 60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防治節(jié)瓜薊馬藥效試驗 [J]. 現(xiàn)代園藝,2012,15(23):70.
[7] 李現(xiàn)玲,宋 娜. 60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防治豇豆薊馬田間藥效試驗[J]. 廣西植保,2015,25(3):18-19.
[8] 張安盛,張思聰,李麗莉,等. 3種環(huán)境友好型藥劑對西花薊馬的室內毒力與田間防效[J]. 植物保護,2012,38(4):175-177.
[9] 付步禮,邱海燕,劉 奎,等. 螺蟲乙酯等7種殺蟲劑對香蕉花薊馬的田間防治實驗[J]. 中國南方果樹,2014,43(1):54-56.
[10] 梁興慧.兩種薊馬的日活動規(guī)律及其對植物揮發(fā)性物質的趨性研究[D]. 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0.
[11] 韓運發(fā),潘永誠,王德清. 京郊玉米上薊馬的研究[J]. 昆蟲學報,1979,(2):133-140.
[12] 楊榮生,徐富有. 殺滅菊酯對薊馬的誘集作用[J]. 植物保護學報,1985,(1):32.
Indoor Toxicity of 7 Insecticides to Franklinioll tneuiocnri
HUANG Yang1,MEN Xing-yuan2,RONG Zhi-yun2,XIN Jian-wei2,XIA Xiao-ju2,ZHANG Si-cong2,SUN Ting-lin2,LI Li-li2
(1.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PRC; 2. Key Laboratory for Plant Virology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PRC)
In recent years, Franklinioll tneuiocnri (Uezl) has severely disrupted maize production. In order to screen highly effective insecticides forguid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indoor toxicity of 7 kinds of insecticides to F. tneuiocnri was determined by residual fil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48 h treatment the LC50of spinetoram, emamectin benzoate, spirotetramat, dinotefuran, pymetrozine,sulfoxaflor and lambda-cyhalothrin on F. tneuiocnri was 0.332, 0.984, 21.132, 25.670, 27.866, 27.940 and 30.973 mg/L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spinetoram gave the best anti-pest result, followed by emamectin benzoate, and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thers,among the 7 kinds of insecticides.
Franklinioll tneuiocnri; insecticide; toxicity
S435
A
1006-060X(2017)10-0054-03
10.16498/j.cnki.hnnykx.2017.010.016
2017-07-02
國家公益性行業(yè)科研項目(201303026);山東省重大應用技術創(chuàng)新項目(CXGC2016A09)
黃 楊(1967-),男,湖南長沙市人,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蟲害研究及蟲害防治技術推廣。
李麗莉
(責任編輯:賀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