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力量。根據(jù)心理學“首因效應”原理,第一印象的建立對日后的溝通產生巨大的作用。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參考在校生入學時對輔導員的形象要求及自身存在問題,明確了輔導員在新生入學時從自身外形、專業(yè)知識、學生溝通及問題處理等方面應具備的素質和改進方面,努力從新生入學開始的形象樹立為日后做一名學生喜愛的輔導員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新生;輔導員;首因效應;形象樹立
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對人們以后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占據(jù)著主導地位的效應。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輔導員的重要工作內容,是大學生四年大學生活的重要學習內容,對大學生成長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新形勢下的高校輔導員要不斷地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以提高理論知識水平與管理能力,以達到新形勢、新問題、新水平、新實效、新收獲的工作目標[2],給新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明確“首因效應”原理,有利于四年的工作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學生問題的解決。
一、調研結果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通過電子問卷形式發(fā)放,共收回問卷103份,有效問卷數(shù)量103份,問卷有效率為100%。
(一)第一印象對后期工作影響大
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66.99%的學生對于問題“你認為剛入學時,輔導員的第一印象會對后期你與他主動溝通談心的影響程度”的答案是非常大,僅有7.77%的學生認為第一印象對于后期溝通沒什么影響??梢姡律雽W時,輔導員為新生留下的第一有印象對于后期的思想教育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新生輔導員形象樹立參考因素
1.希望輔導員的風格更貼近同齡人
在輔導員風格方面,整體更希望輔導員貼近同齡人。根據(jù)研究結果表明,43.69%的學生希望輔導員能夠“幽默風趣,似朋友同學一樣”,35.92%的學生表明希望輔導員能夠“溫柔體貼,像哥哥姐姐一般”對待自己,14.56%的學生認為輔導員要“指導全面,如老師前輩一樣”給自己全面的教育指導,僅有2.91%的學生希望輔導員承擔“教育管理,與爸爸媽媽一般”的教育角色。
2.輔導員具備的能力素質中,學生更期待與自己平等交流
在輔導員應具備的能力素質方面,學生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輔導員能夠“與學生平等交流”,更重視輔導員與自己溝通交流的態(tài)度;次之重視的是輔導員要“關心學生的生活”,表明學生在入學后希望輔導員了解自己,關注自己;排名第三的能力素質為“心理輔導能力”,看出多數(shù)學生希望輔導員具備較強的心理輔導能力;“就業(yè)指導知識專業(yè)”、“主動找學生談話”、“顏值高”等能力素質則排在后三位,可見學生對于入校時輔導員的期待主要體現(xiàn)在輔導員對學生本身的關注度以及學生遇到問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新生輔導員教育指導的參考因素
1.新生最希望得到的輔導集中在生活學習方面
根據(jù)調研結果,學生在入學時最希望輔導員進行指導的方面主要集中在“生活的適應”、“學習的指導”以及“大學生涯規(guī)劃”三方面,占到的比例分別為79.61%、59.22%和55.34%,其次是“人際交往技巧”和“心理輔導”兩方面,分別為34.95%和28.16%,對于“學校特色”和“學校歷史”方面的需求較少,僅占12%左右。表明學生在入學后更注重在學生本身的大學生生活學習的適應,對于學校歷史和特色的了解期待較低。
2.初入學時,在學生干部工作、人際交往方面容易出現(xiàn)問題
根據(jù)在校生的反映,學生在剛入校時容易出現(xiàn)困惑和問題,而輔導員容易忽視的方面主要集中在學生干部工作、人際交往和學業(yè)困難三個方面,個人情感次之,經濟條件和其他方面出現(xiàn)問題輔導員未注意到的情況最少。
以上結果表明,多數(shù)大學生在入學時面對全新的大學生活,人際交往是影響自己大學生活的重要因素[3],而輔導員也往往容易忽視了學生因人際交往技巧不足給學生帶來的其他問題。
二、結論
綜合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在新生剛入學時,輔導員若要為新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達到良好的“首因效應”效果,成為學生喜愛的輔導員,需從以下方面進行工作準備:
(一)與學生做朋友,平等交流相處,主動關心
根據(jù)調研結果,大部分學生希望輔導員能夠像哥哥姐姐一樣關心自己,像朋友同學一般與自己交流,主動關心自己的生活學習,不喜歡輔導員因為教師的身份與自己交談時頤指氣使。通過訪談方式,多數(shù)學生在給新生輔導員提建議時,給出的建議也以“平等交流”、“親切溝通”、“多關心學生”等內容為主。因此,輔導員在新生入學后,可帶著平等交流的心態(tài),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學生,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掌握豐富過硬的專業(yè)知識,態(tài)度和專業(yè)同時具備
新生入學后更多希望在大學學習生活適應、心理輔導、生涯規(guī)劃、人際交往技巧等方面得到輔導員的幫助和指導,因此輔導員應在這些方面都具備較完備的知識,要懷著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找尋專業(yè)人士為新生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和內容,為樹立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輔導員形象奠定扎實的基礎[4]。
(三)摒除固有思維,根據(jù)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根據(jù)調研情況,學生容易出現(xiàn)困惑和問題而輔導員容易忽略或忽視的方面是人際交往、學業(yè)困難、學生干部工作等。大部分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剛入校時,比較關注的是一些特殊情況的學生,如家庭經濟困難、身體殘疾等,而容易忽視因人際交往和學習困難帶來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所有學生中都有可能出現(xiàn),不會集中在某些特點的學生群體中,目標靶向性不明確,而每名輔導員所帶學生人數(shù)都在200人以上,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需要時間,因此導致了此現(xiàn)象的發(fā)生。所以輔導員在新生入學時應加強普遍問題的關注,及時發(fā)現(xiàn),為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參考文獻:
[1]馮剛.論輔導員的專業(yè)化培養(yǎng)和職業(yè)化發(fā)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13-15.
[2]馮駿.關于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方式的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4):57-58.
[3]尹吳.淺談青年輔導員如何做好大一新生的管理工作[J].甘肅科技縱橫(管理科學).2010,39(3):123-125.
[4]朱平.高校輔導員的職業(yè)化-專業(yè)化解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5(2):218-223.
作者簡介:
劉子變(1991—),女,碩士研究生,中國民航大學外國語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