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源
書皮限量,愛不限量
李雪源
如果非要問至今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我想那一定是沒能留在校園里當一名老師。
2012年的夏天,畢業(yè),揮別同窗,告別校園,現(xiàn)在想來,即便是工作后會有脫產(chǎn)或者不脫產(chǎn)的學習經(jīng)歷,也都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校園時光,可能從那時開始,我與學校的緣分也就盡了吧。
小時候,最怕提兩件事,一件是“期末考試成績怎么樣”,另外一件就是“啥時候開學啊”。開學第一天,“發(fā)書”可以算得上這一天中最重要的教學活動,大到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課本,小到薄薄一本地圖冊,都視若珍寶,整整齊齊地碼放在自己的書包里,容不得一絲褶皺。新書是要包書皮的,每個新學期,父親都會認真地把我所有課本包上書皮。那個年代,掛歷紙是包書皮常用的紙張,一些有條件的家庭,或許可以找來牛皮紙。雖說牛皮紙包的書皮更加結實耐用,但少了掛歷紙的光澤與潔白,新書卻不顯新。在我整個學生時代,掛歷紙是包書皮的“指定用紙”。臨睡前,父親一定會將所有新書包完,工整地寫上書名和我的年級、班級、姓名。父親的字極好,雪白的書皮搭配黑色的字體,令書本煥然一新。我會帶著嶄新的書本體面地坐在教室里,這“限量版”書皮讓我感到自豪,好像接下來的新學期也會跟著開個好頭。
作為八零后,我的學習生涯很典型也很普通。從入學那一天起,開學就成了一件帶有某種習慣性質的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按部就班。升學有壓力,但假期過后,總有學可以開,總有學可以上,唯一不同的是,長大之后,開學意味著返校,意味著離家。我從高中便開始住校,開學時包書皮的父親換成了收拾行李的母親……上了大學,開學時離家的感觸更深了,雖然我不再需要包書皮,也懂得了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而此時的父母,只是轉身進廚房,再做一遍那幾樣我愛吃的飯菜。
在一次次離家和回家中,我順利完成了學業(yè),正式離開校園走向社會,也走向了全新的生活。女兒快一歲半了,牙牙學語,正當我感覺到自己不用再因為“假期結束、離家返?!钡膯栴}而“惶惶不可終日”時,父親的一句話讓我頓生怯意。他說:“你買的書都被小家伙撕壞了,哪天找點紙,姥爺?shù)臅た砂煤弥亍!笔前?,時間過得真快,再過一年多,女兒也該上幼兒園了。那時她開學,我是否還會焦慮?或者,會更像我的母親,心里多一份難舍與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