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敏
(寶雞文理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6)
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進步,美國的黑人電影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發(fā)展空間,概要而言,黑人電影主要是指由黑人導演所執(zhí)導的影片,或者是講述黑人故事、主要人物形象為黑人的影片,從美國當代黑人電影的創(chuàng)作實踐而言,黑人導演講述黑人群體故事的影片被認為是最為典型的黑人電影。[1]
在當今美國黑人電影導演中,泰勒·派瑞無疑是一位不可繞過的重要人物,其編導的以“黑瘋婆子”系列為代表的許多作品均成為叫好又叫座的典范,甚至有評論者認為,泰勒是當今美國影壇最為卓越的非裔導演。泰勒·派瑞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在新奧爾良市,泰勒·派瑞度過了一個并不幸福的童年,在家庭中,泰勒與父親的關系并不融洽,親情的缺失使泰勒備感孤單;在社區(qū)中,泰勒孤僻的個性又使他很難融入家庭之外的群體之中。更為不幸的是,泰勒在尚未成年之時便因家庭經濟原因而輟學。事實上,正是這些看似不幸的人生遭遇,培養(yǎng)了泰勒敏銳的洞察力和奮力生活的韌性,同時這些不幸的遭遇也成為泰勒早期文藝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20世紀末期,泰勒開始以自己經歷的真實事件為藍本進行舞臺劇的創(chuàng)作,并以一部名為《女人,你自由了》的舞臺劇在業(yè)界奠定了一定的聲譽,隨后其創(chuàng)作的舞臺劇更是取得了高額的商業(yè)收益,為其正式進軍電影領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新世紀初,泰勒以演員和編劇的身份正式踏足電影領域,為影片《黑瘋婆子日記》編劇并在其中反串飾演重要的人物角色,隨后又出品了名為《瑪?shù)賮喌募彝ブ胤辍返挠捌鳛椤逗诏偲抛尤沼洝返睦m(xù)集,這兩部影片不僅奠定了泰勒在美國影壇的地位,而且為其享譽海內外的“黑瘋婆子”系列影片拉開了序幕。在上述兩部影片之外,泰勒還編導、參演了包括《黑瘋婆子鬧監(jiān)獄》《黑瘋婆子的快樂大家庭》《黑瘋婆子的證人保護計劃》《單身母親俱樂部》《爸爸的女兒們》《拜見布朗一家》《家庭紛爭》《我為什么結婚了?》《我為什么也結婚了?》《彩虹艷盡半邊天》《新好男人》《誘惑:一位婚姻顧問的自白》在內的多部知名影片,其中有數(shù)部影片均為“黑瘋婆子”系列,這些影片為泰勒帶來十分可觀的票房收入,一改泰勒初涉影壇時經濟困頓的局面。
從成長及從影經歷來看,泰勒一直面臨著挑戰(zhàn),親情的缺位、教育的缺失、身份的劣勢等并沒有成為泰勒放棄挑戰(zhàn)的理由,這些所謂的劣勢反而激勵著泰勒成就了美國當代影壇上的一段“黑色”傳奇,書寫著包括自己在內的黑人族群的生活,展現(xiàn)著“黑色”覺醒的意識和“黑色”崛起的力量。正如美國著名評論家所言,泰勒憑借豐富的經歷和非凡的觀感成就了自己的電影之夢,成為美國電影史上最具控制力和影響力的導演之一。[3]本文將在概述泰勒·派瑞成長經歷及從影經歷的基礎上,從外部的種族主義威脅和內部的傳統(tǒng)文化崩塌展現(xiàn)泰勒影片中的“黑色”掙扎;從男性人物形象和女性人物形象兩個方面入手,呈現(xiàn)泰勒影片中以塑造黑人形象、講述黑人故事為承載形式的“黑色”夢想,以此探析這位當今美國影壇上著名的黑人導演影片中的“黑色”之光。
提到美國的種族主義,首先想到的便是美國歷史上的蓄奴制度,正因為蓄奴制度曾經在美國社會的盛行,使黑人成為種族主義最直接的受害者。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在這片北美大陸上生活著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人們。但由于蓄奴制度的殘存影響,美國的種族主義更多地指向了黑人,即便是在蓄奴制度廢除已久的當今社會,種族主義的文化也深刻地影響著生活在美國的黑人族群。[4]從美國的電影作品來看,在早期電影中出現(xiàn)的黑人形象大多是刻板而單一的人物形象,甚至常常帶有貶義的色彩。在20世紀中葉之后的美國電影中,黑人形象的塑造打破了刻板呆滯的局限,開始出現(xiàn)重要的轉折,不僅出現(xiàn)了一些黑人電影,而且在其他電影中黑人也會作為主要角色或者重要配角出現(xiàn),而當今美國電影中的黑人形象更是進一步豐富。就泰勒·派瑞的影片來說,其中的黑人形象大多定位在黑人族群中的中產階級群體,他們雖然不再徘徊在生存線上,卻在種族主義文化中掙扎,種族主義文化對黑人社區(qū)的侵襲使黑人群體對黑人身份的認同出現(xiàn)了障礙,阻隔了黑人與其族群的傳統(tǒng)文化間的聯(lián)系,這種“黑色”掙扎在泰勒的影片中十分多見。
在影片《黑瘋婆子的快樂大家庭》中,泰勒塑造了一個名為金伯莉的黑人形象,她擁有著令人羨慕的財富和無憂的生活,但在財富積累的背后卻是她對親人乃至黑人族群的疏離。她熱衷于所謂的白人上流社會的舞會,卻對母親所組織的家庭聚餐不屑一顧。在另外一部“黑瘋婆子”系列影片《瑪?shù)賮喌募彝ブ胤辍分校├胀瑯铀茉炝艘晃皇聵I(yè)成功、內心扭曲的黑人形象——卡洛斯,相比于《黑瘋婆子的快樂大家庭》中對家人冷漠的金伯莉來說,《瑪?shù)賮喌募彝ブ胤辍分械目逅棺儽炯訁枺瑸榱藦暮谌松矸莸淖员爸薪饷?,他甚至選擇以虐待家人的方式來找到虛假的自信。在影片《家庭紛爭》中,安德里亞也為自己的黑人身份感到自卑,通過依靠白人男性生存來獲得內心的解脫,面對自己的家庭,安德里亞感到十分厭惡;而面對白人情夫,安德里亞卻百依百順,甚至以自己的失德行為為榮。在上述影片中的黑人形象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種族主義文化對黑人族群精神世界的殘酷入侵,值得一提的是,泰勒在其影片中不僅呈現(xiàn)出“黑色”掙扎的表象,而且通過巧妙的敘事方式將這種“黑色”掙扎的本質原因及走出掙扎的途徑進行了呈現(xiàn)。
泰勒影片最為鮮明的敘事特點之一就是書寫家庭故事,在傳統(tǒng)的黑人家庭中,“大家庭”也就是家族的概念是十分鮮明的,而處于緊密團結中的黑人大家庭的成員之間所建立起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也被他們視為黑人在他鄉(xiāng)生存之根基。然而,在種族主義文化的侵襲下,黑人族群中的“大家庭”面臨著崩潰、瓦解的危機,這一現(xiàn)象在泰勒的影片中屢見不鮮。細觀泰勒影片中關于“大家庭”的敘事,不難發(fā)現(xiàn)這位導演幾乎都是在影片的高潮部分重申家庭觀念的重要性,同時揭示家庭觀念的缺失正是陷入種族主義文化旋渦中的黑人身份危機的根源。與“大家庭”相似的是美國社會中的黑人社區(qū),隨著傳統(tǒng)“大家庭”的土崩瓦解,黑人社區(qū)也隨之衰落,許多黑人社區(qū)已經不再具有以往的凝聚力,反而成為充斥著低俗、暴力的“恥辱”之地,許多黑人甚至開始厭棄黑人社區(qū),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在影片《彩虹艷盡半邊天》中,生活在黑人社區(qū)中的克里斯特爾便在來自本族群的冷漠中走向了悲劇,克里斯特爾的丈夫經常在酩酊大醉后對她實施家庭暴力,深知內情的黑人社區(qū)的黑人鄰居們卻對此漠不關心,甚至有意逃避著克里斯特爾一家,最終殘暴的丈夫將兩個孩子扔出窗外,克里斯特爾的家庭也徹底走向毀滅。
如果說泰勒僅僅在影片中呈現(xiàn)這種黑色“掙扎”,那么泰勒的影片則很可能淪入黑人言說中自怨自艾的境地之中,所幸的是,泰勒在這些影片中不僅不斷地強調黑人家庭、黑人社區(qū)對黑人生存發(fā)展的重要性,而且從該點入手為黑人走出“黑色”掙扎提供了出路。從泰勒所執(zhí)導的影片來看,許多陷入身份認同危機的黑人是在“大家庭”中走出困境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也成為治愈心靈的良藥。同時,在“大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處于種族主義旋渦中的個體不僅能夠渡過難關,而且也踏上了“回歸”之路。
早在民權運動時期,黑人族群中的先鋒代表馬丁·路德·金就曾經發(fā)表了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在美國歷史上留下了極具震撼力的一筆。數(shù)十年來,在追尋屬于黑人族群自己的“美國夢”的過程中,許多黑人通過自身的努力和集體的奮斗在美國社會奠定了不凡的地位,這些進步的足跡在許多影視作品中均有體現(xiàn)。以“黑瘋婆子”系列影片為代表的泰勒電影而言,導演就通過一系列性格鮮明、富有自我意識的黑人形象的塑造放飛了“黑色”的夢想。
在正面的黑人男性形象的塑造中,泰勒較具代表性的影片有《新好男人》《誘惑:一位婚姻顧問的自白》《瑪?shù)賮喌募彝ブ胤辍贰段覟槭裁匆步Y婚了?》等。在《新好男人》中,迪茲不僅是一位名震一方的富豪,而且為了追尋真愛,力排眾議與獨自撫養(yǎng)孩子的琳賽結合;在《誘惑:一位婚姻顧問的自白》和《我為什么也結婚了?》中,泰勒均將主要黑人男性塑造為極具包容力量的形象,他們甚至能夠包容妻子的出軌行為,在出軌妻子身患重病或誤入窘境后施以援手。在影片《瑪?shù)賮喌募彝ブ胤辍分?,身為律師的黑人男性布里恩更是對吸毒的妻子不離不棄。有評論認為,泰勒影片中的正面黑人男性形象具有一定的不真實性,過分的包容力量使這些人物缺少了現(xiàn)實感,即便如此,這代表著泰勒對黑人男性形象的一種向往。不過總的來說,更具震撼心靈之力的還是泰勒在影片中所塑造的黑人女性形象。在“黑瘋婆子”系列影片中,由泰勒反串出演的角色就是所謂的“黑瘋婆子”瑪?shù)賮?,在整個系列的影片中,雖然故事情節(jié)不盡相同,但瑪?shù)賮喌男蜗笤O置卻始終保持著一貫的風格:瑪?shù)賮喪且粋€年過半百,擁有著近兩米身高的黑人女性,她豐富多面的性格不僅為整個“黑瘋婆子”系列影片帶來了靈動之力,還成為泰勒電影中最為鮮活的黑人形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著泰勒關于黑人自我意識重塑以及實現(xiàn)“黑色”夢想的追尋。在“黑瘋婆子”系列影片中,瑪?shù)賮啂Ыo觀眾的首要印象就是魁梧而彪悍,她經常破壞所謂的社會規(guī)則,出言不遜、行為暴力都是瑪?shù)賮喌臉撕?。但正是這樣一位大膽、自信并敢于蔑視、破壞規(guī)則的黑人女性卻幫助、引導著許多其他黑人走出“黑色”掙扎。在影片《瑪?shù)賮喌募彝ブ胤辍分?,瑪?shù)賮喚头顒覃惿赂业仉x開具有暴力傾向的未婚夫;在《黑瘋婆子鬧監(jiān)獄》中,身陷囹圄的瑪?shù)賮啿]有自怨自艾,還幫助陷入墮落深淵的坎黛絲重新找到生活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除上述兩部影片之外,在“黑瘋婆子”系列的其他影片中,瑪?shù)賮喴部偸悄軌驊{借自己超人的勇氣和過人的智慧在家庭陷入危機或個體陷入困境之時力挽狂瀾,而泰勒通過這一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傳遞著自我身份認同和傳統(tǒng)文化回歸的黑人群體崛起的重要作用。在“黑瘋婆子”瑪?shù)賮喼?,泰勒在《我為什么也結婚了?》《黑瘋婆子鬧監(jiān)獄》等影片中還塑造了一些敢于反抗不公待遇的黑人女性形象,也成為其“黑色”夢想的重要承載。
泰勒·派瑞在其影片中不僅呈現(xiàn)出黑人在種族主義文化侵襲和傳統(tǒng)家族文化崩塌之間的身份認同危機,而且通過豐滿、鮮活的黑人形象的塑造放飛了“黑色”夢想。細觀泰勒的影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泰勒實現(xiàn)“黑色”夢想的途徑集中在黑人“大家庭”的重建乃至黑人社區(qū)的重建之上,這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身處美國的黑人走出身份認同的危機,但“大家庭”以及黑人社區(qū)的存續(xù)卻與日益變遷的社會生活形態(tài)不甚相容,這也是泰勒影片留給觀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