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華
現(xiàn)階段,游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到教學中。那么,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合理運用游戲來激趣幫學、促進學生各方面發(fā)展呢?
拼音學習,泥巴、紙牌解難題
有基礎的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重難點在于記住字母的形進行拼讀,沒有基礎的學生則首先需要調動學習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捏橡皮泥和拼音紙牌就非常適合他們。我讓學生用橡皮泥捏所學字母,到了展示的時候,他們會高高舉起自己的作品,自豪地讀著。對于拼讀,拼音紙牌是非常適合的一種練習游戲。拼音紙牌制作非常容易:把一副撲克牌正面貼上大小相同的白紙,然后在上面用紅筆寫上韻母,黑筆寫上聲母,再制作四張聲調卡。每兩個打牌的學生出不同類別的紙牌湊成音節(jié),能正確讀出者就可以贏得對方的紙牌,通過捏泥巴、玩紙牌,學生在快樂中掌握了拼音知識。
漢字識記,“大戰(zhàn)僵尸”助脫困
低年級語文識字量大,學生經常出現(xiàn)剛學會就忘的現(xiàn)象。如《雨點》一課,課后有12個生字需要學生認讀,其中,好幾個字的字形又很復雜,所以我就在第二課時帶領學生玩起了“植物大戰(zhàn)僵尸”。我課前做好了“守衛(wèi)”和“僵尸”的頭飾以及生字卡片,課上選擇兩個學生做“守衛(wèi)”,帶著頭飾站在黑板前面,選擇五個“僵尸”分別站在每行的后面,他們的胸前都貼著一個漢字。當音樂響起,“僵尸”慢慢向黑板的方向進攻,如果“守衛(wèi)”能夠正確讀出漢字的讀音,那么“僵尸”要退回去換個字再進攻,“守衛(wèi)”得一分;如果“守衛(wèi)”不能正確讀出漢字的讀音,那么“僵尸”就可以把漢字貼到黑板上并得一分。游戲過程中,學生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幾個漢字身上,不知不覺中就鞏固了所學漢子。積極性有了,反復鞏固練習有了,多感官參與也有了,效果自然特別好。
課文理解,小小畫筆顯神通
小畫筆動起來,小腦筋活起來,學生的課文學習會變得輕松高效。在學習《比尾巴》一課時,我讓學生課下自己先做個頭飾圈,在課堂上我給每個小組發(fā)了這篇課文中涉及到的小動物圖片,但每張圖上的動物都沒有尾巴。學生依據(jù)自己的喜好挑選小動物圖片,然后給它們畫上合適的尾巴,再粘在頭飾圈上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做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其對課文的理解。
游戲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不但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而且,能使教和學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實現(xiàn)語文課堂變革的有效途徑。
編輯 _ 李剛剛 實習編輯 _ 劉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