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文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抓好三點:教學指導活動應當簡潔;師生教學對話要自然、輕松;課堂教學應設置適合學生的探究問題,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
首先,教學指導活動要簡潔,就是指教學思路、流程要簡單明晰,既方便于語文課堂教學操作,也可以顯示出語文課堂教學的層次之美。例如,在講授《生物入侵者》一文時,我的教學指導活動是: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積累文中詞語;然后,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認識說明對象;最后,與學生一起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重點詞句的表達效果。好的教學指導活動是教師在深入研讀語文文本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及學生特點而產(chǎn)生的,簡潔有效的教學指導活動會讓語文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師生對話是語文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師生對話在上課前可以有預設,但又存在不確定性,要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隨時調(diào)整對話。流暢自然的師生對話會使課堂氣氛更加自然和諧,更富有語文的情趣,也會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學習語文的樂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例如,在講授《登岳陽樓》一文時,講到詩句的理解,我適當提出問題:“大家對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內(nèi)涵如何理解?”學生小劉:“這兩句詩我覺得除了景物描寫之外,還有很深的隱含意思?!薄爸v得有道理,那隱含什么呢?”“我覺得‘吳楚東南坼這句是用來比喻當時的唐王朝已經(jīng)處在即將分裂的邊緣。但‘乾坤日夜浮這句我再想想?!薄昂?,小劉同學給大家機會,誰來接著說說‘乾坤日夜浮這句詩的內(nèi)涵?”……通過自然流暢的對話,引導學生探究詩歌的魅力所在。
第三,每一節(jié)課都應該設置課堂合作探究問題,每一個問題都必須適合學生,圍繞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來設置。例如,對《中秋詠月詩詞三首》一文(這三首詩分別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夜幾時有》、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圓的》)的合作探究,我首先提出月亮作為一個意象,在古代詩詞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代表著時間的飛逝,寄托著不同的情感,可以稱其為“月亮文化”。然后,請學生從“月亮與詩詞”“月亮的傳說”等選題中選擇一個角度,對“月亮文化”進行深入探究。設置這些合作探究題就是為了激勵學生敢于表達,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
總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萬變不離其宗,其目的歸根結底都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開啟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使學生喜歡語文,會學語文。
編輯 _ 于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