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 林曉霞
【摘要】 目的:探討個體化心理干預對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80例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試驗組在常規(guī)健康教育基礎上給予個體化心理指導,于干預前及干預后4、8周評價兩組患者抑郁、焦慮情緒。結(jié)果:干預后4、8周后,試驗組患者各時間點抑郁、焦慮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時間效應、組間效應、交互效應差異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個體化心理護理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減輕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提高生活質(zhì)量。
【摘要】 白血?。?心理護理; 抑郁; 焦慮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6.04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6-0078-02
急性白血?。╝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屬于白血病的一種,包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1],5年生存率為40%~50%[2],臨床上治療方法主要是化療[3]。相關研究顯示:42.6%的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焦慮情緒[4],且抑郁、焦慮易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5],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因此,如何降低患者化療期間負性情緒,對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及疾病預后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討個體化心理護理干預對AL患者抑郁、焦慮情緒的影響,為AL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5月于筆者所在科行化療的AL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齡16~71歲,平均(37.15±10.84)歲。納入標準:(1)血液生化檢查、骨髓象涂片、細胞基因檢測確診符合2003年全國急性白血病的診斷標準。(2)首次確診,自愿接受化療的患者。(3)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無明顯功能異常,無代謝性疾病和嚴重并發(fā)癥。(4)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按入院先后順序編號,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程、化療方案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血液科常規(guī)護理,耐心講解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疑惑,鼓勵患者積極應對治療。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個體化護理指導,具體方法如下:(1)認知干預?;颊呷朐汉?,由責任護士一對一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告知患者疾病發(fā)生的病因、病機、治療方案等。鼓勵患者及家屬表達其對疾病的認知,共同分析并給予糾正,消除患者不合理認知。(2)心理干預。針對AL患者對化療效果、并發(fā)癥、醫(yī)療費用等擔心,充分調(diào)動醫(yī)務人員、患者家屬、病友等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及時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并給予一對一指導。(3)放松療法。根據(jù)患者喜好及音樂療法原則,推薦患者喜愛的歌曲及影片,以平衡心態(tài);并教會患者床上軀體放松療法,以減少長期臥床不舒適感。
1.3 評價工具
采用Hamilton編制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ve Scale,HAMD)、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廣泛運用于臨床抑郁、焦慮狀態(tài)評定[6]。HAMD量表包括24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0~4分),總分0~96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情緒越嚴重。總分≥8分則表明患者具有抑郁情緒;HAMA量表包括14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0~4分),總分0~5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情緒嚴重??偡帧?分則表明患者具有焦慮情緒。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抑郁情緒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抑郁情緒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91,P=0.697),干預后,試驗組各時間點抑郁情緒均低于對照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組患者抑郁情緒評分時間效應、組間效應、交互效應差異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焦慮情緒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情緒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52,P=0.802),干預后,試驗組各時間點焦慮情緒均低于對照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組患者焦慮情緒評分時間效應、組間效應、交互效應差異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1 個體化心理護理能減輕患者抑郁情緒
干預前,試驗組與對照組抑郁情緒評分分別為(27.53±2.80)分和(27.27±2.48)分,兩組患者抑郁情緒均較重。干預后,試驗組患者抑郁情緒評分各時間點均低于對照組(P<0.05),經(jīng)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組患者抑郁情緒評分時間效應、組間效應、交互效應差異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內(nèi)兩兩比較,后一時間點抑郁情緒評分均低于前一時間點(P<0.05)。本研究結(jié)果說明,個體化心理護理能減輕AL患者抑郁情緒,且隨時間推移,效果更佳。抑郁是AL患者化療期間的主要負性情緒,主要表現(xiàn)為消極、悲觀、抵觸等行為。以往研究表明:優(yōu)質(zhì)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zhì)量[7-8]。本研究采用個體化心理護理,以患者真實心理體驗為切入點,與患者及家屬分析產(chǎn)生負性情感體驗的本源,并針對性的給予干預,提高了患者疾病認知,降低了抑郁情緒。
3.2 個體化心理護理能減輕患者焦慮情緒endprint
干預前,試驗組與對照組焦慮情緒評分分別為(19.65±2.35)分和(19.80±2.06)分,兩組患者焦慮情緒均較重。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焦慮情緒評分各時間點均低于對照組(P<0.05),經(jīng)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組患者焦慮情緒評分時間效應、組間效應、交互效應差異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內(nèi)兩兩比較,后一時間點焦慮情緒評分均低于前一時間點(P<0.05)。本研究結(jié)果說明,個體化心理護理能減輕AL患者焦慮情緒,且隨時間推移,效果更佳。由于化療期間的保護性隔離、化療副作用及遠期療效不確定等,焦慮是AL患者化療期間常見負性情緒,主要表現(xiàn)為焦躁不安、易怒、失眠等。相關研究顯示: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減輕患者焦慮情緒,改善心理狀況[9-10]。本研究采用個體化心理護理,通過耐心護理指導,提高患者疾病認知,降低疾病不確定感,充分調(diào)動患者家屬、社會支持,從而減輕患者焦慮情緒。
個體化心理護理以患者為中心,挖掘患者內(nèi)心真實情感體驗,與患者及家屬討論,改變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提高家庭及社會對患者的支持,能有效降低患者抑郁、焦慮情緒。
參考文獻
[1]王婷,王靜,李強.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前后IL-2、TNF-及VEGF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7):1160-1162.
[2] Femandez H F,Sun Z,Yao X,et al.Anthracycline does intensification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J].N Engl J med,2009,361(13):1249-1259.
[3]周慧,王建紅,閔捷.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1,18(10):816-820.
[4]李小云,張靜平,彭芳,等.應激中介變量與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負性情緒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4B):1194-1196.
[5]林群,林麗娥.整體護理干預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療期間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1):122-125.
[6]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第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8:35-39,121-126.
[7]紀娜.護理干預對進行化療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6,25(18):2044-2046.
[8]杜琳,項麗娟.優(yōu)質(zhì)護理理念在兒童急性白血病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安徽醫(yī)藥,2014,18(4):786-788.
[9]郭秀芳,王紅芬,孟真,等.心理護理干預對初治青少年及年輕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6):80-81.
[10]李小云,張靜平,彭芳,等.認知心理干預對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情緒管理及治療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84-86.
(收稿日期:2017-0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