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開,素顏如雪。與世無爭,遂成知己。
——題記
周敦頤于《愛蓮說》中嘗云:“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古往今來,菊、牡丹、蓮常為眾人之知己。梔子之淡雅,似略顯平庸,常為人所遺忘。
然吾校之東有一勝地,植梔子花數(shù)株。適逢夏至,花次第開,心向往之,遂于一晚自習后,棄作業(yè)課本于案頭,欣然獨往,欲尋知己。
四周空曠,寂寥無人。繁星閃爍,若隱若現(xiàn)。皓月之下,花潔如玉,幽香如縷。江風徐徐拂來,樹葉簌簌作響,花朵微顫,蟲聲齊鳴。香氣清新,不嬌不媚,質(zhì)樸無華?;杌栌?,聞之可神清氣爽;蠢蠢欲動者,嗅之而心平氣和。
余靜佇良久,嘆曰:“此乃知己也!”可謂是:欲把梔子比仙子,夜色朦朧俏佳人。賞此花者,則有心曠神怡,悠然自得,苦樂偕忘之感也。
次日午時,雅興又至,因而復(fù)往。午時校園,嬉戲聲、歡呼聲、交談聲,不絕于耳。梔子花前,人頭攢動,三五成群,爭賞不已。更有甚者,折枝、攜花而去。予觀之,心痛不已。
此皆不懂梔子者!
而梔子素顏依舊,白衫綠裙,笑語盈盈,宛若窈窕淑女。然烈日之下,花枝低垂,惹人憐愛,終不如月下之色。
由此觀之,梔子之勝,月下最佳。雖其形僅隱約可見,然其暗香,遠甚他時。兼之四周靜謐,無熙熙攘攘之客,唯窸窸窣窣蟲鳴,與知己獨處,可謂美哉!
梔子之花,雖不如菊、蓮之清高,亦不如牡丹之富貴,然其淡雅,似小家碧玉,余香繞鼻,久久不絕??此破接?,實則與世無爭。唯其不爭,方為我所青睞也,遂成知己。
喧囂惹人煩,清高去人遠。靜謐無限好,又有知己伴。問此是何味?人道是清歡。
本文結(jié)構(gòu)緊湊,行文流暢。在中考考場有限的時間和緊張的情境中,能通篇以對稱句式的韻文寫作,體現(xiàn)出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題記短短十六字就道出了梔子花開的狀態(tài)和與世無爭的淡雅氣質(zhì)。第一段引用《愛蓮說》中的句子表現(xiàn)梔子略顯平庸,而為人遺忘。接下來講到“我”與梔子相遇、相識、相知。且用他人折枝攜花離去反襯自己是懂得梔子真諦之人。最后,將梔子與菊、蓮、牡丹相比,道出作者之所以愛梔子的原因:“唯其不爭,方為我所青睞也!”而結(jié)尾“清歡”兩字更是本文最確切的解讀。(韓 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