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剛,張明,卜令龍,盧愿,侯建軍
(山東省聊城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省果品綜合試驗站聊城站,山東聊城252000)
梨褐斑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方法
謝志剛,張明,卜令龍,盧愿,侯建軍
(山東省聊城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省果品綜合試驗站聊城站,山東聊城252000)
近年來,褐斑病在聊城發(fā)生日趨嚴重,造成梨園大量落葉,梨樹產量降低。通過分析梨褐斑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和原因,總結了防治梨褐斑病的方法和技術。
梨;褐斑病;發(fā)病規(guī)律;發(fā)病原因;防治
梨褐斑病,又稱梨葉斑病、梨白星病、梨斑枯病。僅危害葉片,在葉片上產生圓形或近圓形的褐色病斑。近年來,褐斑病在聊城的發(fā)生日趨嚴重,造成8、9月梨園大量早期落葉,一般病葉率20%~40%,嚴重者60%以上,個別樹幾乎全部落葉,不僅影響當年產量、還影響來年的花芽分化和結果。褐斑病發(fā)生嚴重的,會導致梨樹越冬性大大降低,樹體衰弱,部分大枝甚至整株被凍死。
為提高梨樹褐斑病的防治技術水平,增強梨樹樹勢,保證健康生長結果,筆者對山東省聊城地區(qū)梨褐斑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及癥狀進行了觀察研究,并在生產實踐中總結了防治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供生產者參考。
1.1癥狀
被害梨樹葉片初期出現(xiàn)灰白色、大小為 1~2mm 的點狀斑,邊緣清晰,以后逐漸擴大發(fā)展成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中央灰白色、周圍褐色,外層黑色的大病斑(圖1)。發(fā)病嚴重時,葉片的病斑可達數(shù)十個,病斑上密生黑色小點,后期中部呈灰白色。周邊呈褐色,外層呈黑色,病葉易脫落。
1.2發(fā)病規(guī)律
褐斑病是真菌性病害,以子囊殼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上越冬。翌年春天雨后,產生孢子,成熟后借風雨傳播并粘附在葉片上,侵染葉片潛育期一般為5~12天,最長45天。條件適宜時,孢子萌芽侵入葉片,引起初次侵染,在葉片上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潮濕是越冬病菌產生孢子并擴散的必要條件。干燥及漚爛的病葉均不能產生分生孢子[1]。
自梨樹葉展開發(fā)病至落葉為止,整個生長季節(jié)都可見褐斑病發(fā)生。一般在當?shù)?~6月發(fā)病比較嚴重,在品種上,白梨系的雪花梨發(fā)生最嚴重。
圖1 褐斑病葉片發(fā)病狀
2.1多雨
多雨是梨褐斑病流行的主要條件,雨季濕度大,溫度高,容易誘發(fā)梨樹褐斑病。多雨還影響陽光中紫外線殺菌抑菌作用的發(fā)揮。例如2015年7~9月,聊城市下雨天數(shù)分別達到了13、14、7天,特別是7月14~18日,連續(xù)5天陰雨天,果園長期處于高濕環(huán)境,褐斑病的傳播和侵染嚴重。
2.2果園郁閉
聊城市梨園基本上都采用密植栽培,加之果農在整形修剪中留枝過多過大、不重視夏剪等原因,果園郁閉,通風透光條件差,導致園內的濕氣無法有效外排,長期處于高濕環(huán)境,造成褐斑病發(fā)生嚴重。
2.3施肥不合理
生產中很多果農為追求短期梨園產量最大化,往往偏施氮肥,忽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施入,造成施肥不平衡,不但造成梨果口感的下降,還嚴重影響了梨樹的正常生長,降低了樹體的抗病性,導致褐斑病發(fā)生。
3.1人工防治
清園。①秋后清園。褐斑病病菌主要在落葉上過冬,落葉后及時清除園內落葉,集中深埋或燒毀,這是杜絕病原、防治梨樹褐斑病簡單易行又極為有效可靠的方法。②生長季清園。及時清除梨園雜草,保證梨園內通風透光。生長季節(jié)及時摘除梨園病葉、病果和剪除病梢,集中燒毀。
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保持樹體健壯生長,提高樹體抗病性。基肥在采收后至落葉前施用,以完全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合適量化肥、微量元素肥,平衡施肥,基肥量要達到全年施肥總量的70%~80%?;ㄑ科谑┓柿空既晔┓柿康?0%~30%。每生產50kg梨,需純氮0.20~0.25 kg,氮、磷、鉀比例為1∶0.5∶1[2]。
排水。雨后注意梨園排水,以降低園內濕度,降低病害的發(fā)生和蔓延。
合理修剪。加強梨園管理,對負載過重的樹體,及時疏花疏果;對栽植密度過大的果園,進行間伐;對枝葉過多的樹體,及時修剪,疏除生長過旺、過密、內膛枝,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避免枝葉郁蔽。
3.2藥劑防治
早春梨樹展葉期,4月上、中旬結合防治梨銹病噴波爾多液,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次,配比為1∶2∶200。在多雨季節(jié),再噴波爾多液1次,配比為1∶2∶240。梨樹開花后,噴7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每隔15~20天噴1次,一般噴藥2~3次,即能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和12.5%特普唑2500倍液對防治褐斑病有良好效果,且無藥害,是目前防治梨褐斑病的理想藥劑[3]。
[1] 徐愛霞,魏釗,程菲. 蘋果褐斑病大發(fā)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 山西果樹,2007,06:27-28.
[2] 高榮廣,張貞,徐金. 梨的高效施肥技術探討[J]. 園藝與種苗,2015,03:38-41.
[3] 林居寧. 幾種農藥防治梨褐斑病試驗[J]. 江西果樹,1997,04:32.
S661.2
A
1002-2910(2017)06-0040-02
2017-01-12
謝志剛(1988-),男,山東聊城人,農藝師,主要從事梨、葡萄栽培研究工作。E-mail:5145329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