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半部書畫史吝嗇潦倒人(上)
■他的書畫收藏總量大概是故宮博物院的一半;
■世界上諸多博物館的中國書畫類的鎮(zhèn)館之寶來自于他——
明文徵明《真賞齋圖》(局部),為文徵明晚年所作,項元汴少有地未在此幅圖中留下只言片語
米芾《清和帖》,項元汴舊藏,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館
民國年間,翁同文在故宮博物院的庫房,發(fā)現(xiàn)近半數(shù)的字畫上都有一個人的印記,翁同文最終復(fù)原了一份藏品目錄,推算出這個人的書畫藏品總數(shù)為2190余件。那時,據(jù)《故宮書畫錄》統(tǒng)計,故宮博物院的書畫收藏一共也就4600余件。
這兩千多件藏品原本都置于明代的天籟閣中,如果想把這里所有的藏品看一遍,需要花上兩個月的時間,但閣主極其“吝嗇”,很少有人可以征得同意踏入天籟閣。
重元貶宋,是明代的風(fēng)氣,所以天籟閣里有眾多“元四家”——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zhèn)及其他元代的精品并不稀奇。實際上,閣主人是一個頗具歷史觀念的收藏家,他以宋、元文人畫家為主體構(gòu)建他的收藏王國。在這個名家譜系中,趙孟猶如中心坐標(biāo),往前追溯,是唐代及六朝、晉代的藏品,往下延伸,則是吳門畫派的文徵明??梢哉f,閣主人憑一己之力撐起了半部中國美術(shù)史,甚至閱畫無數(shù)的乾隆都是他的粉絲。此人便是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1525-1590)。這是個被譽為明清以來八大鑒賞家之首的男人。比如說:他的書畫收藏總量大概是故宮博物院的一半;世界上諸多博物館的中國書畫類的鎮(zhèn)館之寶來自于他??傊@是個擁有無數(shù)故事的男人。
江湖上流傳著項元汴的許多逸事。比如,聽聞他非常吝嗇,衣服穿得和老農(nóng)差不多;又比如,他曾經(jīng)因妓子豪置千金打造了一張沉香床,而后又把它燒了,造就了一條沉香街;再比如,他與僧人也有諸多故事流傳下來……
又比如說,他和諸多當(dāng)時有名的匠人關(guān)系都不錯,并讓他們制作了幾榻架柜奩盒各種器具并在其上都刻上銘識,精巧得像秦漢之物;再比如說,他和乾隆這個同樣愛收藏的大收藏家有一個相同的愛好——愛蓋章,聽說是檢閱一遍就蓋一次章。這個愛好非常受后人詬病,一是有礙觀瞻,一幅畫里那么多章總是不好看;二是藝術(shù)史學(xué)家們感嘆,你有那么多時間蓋章,怎么沒空去梳理下自己的藏品,用點心弄一部后人拼盡一生心力才能整理出來的藝術(shù)通史?對他可謂是又愛又恨。
韓五牛圖》,故宮博物院藏
項元汴的父親項銓年輕時靠經(jīng)營典當(dāng)業(yè)完成了原始積累,然后到處置地買屋,收取地租。項銓在日后有更巨的財富增長,除了經(jīng)商頭腦外或許更得益于他的品格——項銓當(dāng)年買下一處房屋,幾十年后翻修時,從壁肚里發(fā)現(xiàn)了一大筆金子,項銓找到舊宅主人的后代,把這筆錢如數(shù)還給了他們。
項銓死后,把家產(chǎn)以一作三,分給了他的三個兒子。二哥醉心于文藝事業(yè),天天賦詩作畫;兄長(項元汴比長兄小25歲)踏入仕途,無心金錢。所以,項家的大部分家產(chǎn)都給了這位小兒子。
項元汴從16歲開始搞收藏,30歲左右時是他的第一個收藏高峰,那時大部分元代佳作已入天籟閣。50歲左右時,晉唐及兩宋精品也都被收入了項元汴手中。
坦白來說,年輕時的項元汴還算不上鑒藏家,最多算是一個古董商人,這話的意思是說他的專業(yè)能力并不是那么強。那他如何在30歲左右時完成了初步的收藏體系建立呢?這得益于他與同時代明代書畫大家的交往。
文徵明就是其中之一,在當(dāng)時文徵明不僅是當(dāng)紅畫家、吳門畫派的盟主,而且在江南一帶的書畫鑒藏中也是泰山北斗一樣的人物。文徵明比項元汴大55歲,但他很長壽(近90歲時去世),所以項元汴才有幸與文徵明產(chǎn)生了更多交集。
因項元汴而提升了自己藝術(shù)成就的也大有人在:仇英,雖然后來成為明四家之一,但仇英一開始只是個工匠出身的畫工,靠畫畫糊口,但是他的模仿能力極強,項元汴就把他請到家里來臨摹古畫,一待十幾年,終于摹成了一代大家;董其昌,年輕時多次拜訪過項元汴,在短時期內(nèi)閱遍了天籟閣歷代的精品,終從晉、唐人的真跡中尋找到靈感。
世人評價項元汴有些吝嗇,但在收藏上他卻常常一擲千金,是真的千金!項老板從根本上說是個商人,他有自己的一套收藏法式。其一是,熱愛蓋章。在書畫上蓋章本來是宋代以來的傳統(tǒng),可是像項老板這樣基本上看一次就蓋一次的也算是天下第二了(第一當(dāng)然是他的粉絲乾隆了)。項老板經(jīng)常用的印鑒有“項元汴印”、“子京”、“墨林”、“天籟閣”等等,大概有110方。章多也就算了,蓋得還比什么都勤快,在《盧鴻草堂十志》中蓋了近100方,懷素《自述帖》上蓋了70多方……
其二是,喜歡記賬。項老板往往在藏品的題款中把購買的價格也寫上去,就跟賬本一樣。比如說,他藏的最貴的是王羲之的《瞻近帖卷》,二千金,其次是懷素《自敘帖》,值千金,趙孟《書道德經(jīng)卷》“其值七十金”……當(dāng)時的一金等于一兩銀子,一兩銀子大概可以買到兩石大米,高級商品房大概要400斤,所以……你去算吧。
其三,獨家編號。項老板將自己收藏的所有作品做了一個編號,編號是按《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來的,比如韓五牛圖》的編號是“此”字,王蒙《稚川移居圖》對應(yīng)的是“圣”字……很有打假意識噢!
(未完待續(xù))據(jù)書法一瞬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