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大錢
雪夜獨行
■ 花大錢
曾和朋友討論過,若世道崩壞,是選擇做一個被眾人推搡著前進的平民,還是當一個無畏的殉道者?以前的我認為這個問題無解,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準則。
前幾天,我和朋友去看《繡春刀·修羅戰(zhàn)場》,從影院出來的時候,我覺得既唏噓,又悵然。電影中的沈煉給了我太多的觸動,我甚至一度覺得沈煉是另一個林沖,沈煉于修羅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林沖于風雪夜里獨上梁山,他們是一類人,是無論在怎樣的世道下都稀缺、可貴的人。
林沖處于北宋末年,奸臣當權,民不聊生;沈煉處于明天啟七年,內憂外患,積重難返,而且兩人都生存于體制內,又被困于體制內:林沖本身是東京80萬禁軍教頭,沈煉是錦衣衛(wèi)的北鎮(zhèn)撫司。按照常理,兩個人都是最不應成為反抗體制的人,但最后,前者被逼上梁山,后者浴血奮戰(zhàn)于修羅場。
“誰也救不了這世道”是電影中的一句臺詞,也是整部電影最讓人悲傷的核心。
有人說林沖和沈煉是英雄,但像“英雄”這樣的詞語是不適合他們的,他們應該是亂世中的俠客,因為在如此大的世道下,像他們這樣的小人物,姓名是易隕的,面目是模糊的,最終不過是懷著各自的宿命,被時代的洪流吞沒。面對這樣必敗的宿命,沈煉卻說:“可若是活著只為了活著,這樣的活法,我絕不能忍受?!?/p>
我想,這并不是愚昧或沖動,而是孤勇。當整個時代都向后退了一步的時候,他們仍然選擇留在原地,這份孤勇令人動容。
《水滸傳》中,林沖受到迫害,被發(fā)配到滄州牢城看守草料房,結果又遭陸謙放火暗算,林沖忍無可忍之下殺死陸謙,冒著風雪連夜投奔梁山。朝廷的權勢與一窩草莽英雄的力量相比,孰輕孰重,顯而易見。林沖是猶豫的,但最后支撐他上山起義的是這腔孤勇。而在電影的最后一幕,沈煉面對前是懸崖、后是信王的追兵的情勢,也沒有選擇茍且求生,而是斬斷木橋,決然一戰(zhàn)。
不管是林沖,還是沈煉,他們都明白,宿命是掙脫不了的,時代也是抵擋不了的,想要在這無道的世上闖出一條道來,全無可能。而他們之所以依然選擇奮戰(zhàn),是為了完成對自己的渡送。這是真正的俠客精神。
有人說再厲害的武林高手,都會有自己的脈門。脈門即軟肋、死穴。林沖和沈煉的脈門,都是一個“情”字。
林沖從遭遇構陷到最后被逼上梁山,緣起是其愛妻心切。沈煉在追查案件中身陷陰謀,被困于權力斗爭之中,被人陷害、追殺,是因為自己當初心軟救了畫師北齋。
電影中有三幕最為動人。一是沈煉于風雨中,義無反顧地將能救自己性命的寶船扔給北齋;二是兩個人逃亡時,沈煉因為不想讓北齋傷心,騙她說等風頭過了,信王就會來接她,而其實追殺他們的就是信王;三是在修羅戰(zhàn)場上,北齋站在木橋上對沈煉大喊:“妙玄,我的名字叫妙玄?!北饼S是她作為畫師的名字,而妙玄才是她的真名?;蛟S在我們看來,說出真名不算什么大事,但在亂世,對于北齋而言,“妙玄”二字出口,便是交出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
人們都說兒女私情是小情、小義,但在我看來,在亂世,小人物之間的互相體恤與救贖,才使這世道顯得尚有可留戀之處。
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亂世中的眾生相,所講述的情也非常動人。我不喜歡刻意煽情的片子,那種強迫觀眾共情、流淚的故事總讓人覺得尷尬。而《繡春刀·修羅戰(zhàn)場》中的情是娓娓道出的,像一團一吹便會散開的霧氣。但正因為這樣,才顯得格外動人。
除了情之外,這部電影還讓我重新思索了那個問題:世道若是崩壞,我們需要林沖、沈煉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是在亂世或太平盛世,俠客精神一直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
或許有人會說,世上已沒有道路,又要如何前行呢?但別忘了,不管這世上究竟有無道路可走,我們內心的道路永遠都是敞亮的。只要內心的道路通達,便沒什么是可懼怕的。
再篤定一點吧,再跋涉一會兒吧,搖搖晃晃的我們終將以自己的方式抵達那個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