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竹君
隨著社會科學的深度和廣度的推進,跨學科研究方式在社會科學中的有效應用,使得社會科學成果一日千里。就社科文而言,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是研究者長期學術研究的成果,甚至是在某一領域的獨到科學成果。所以高質量的閱讀,才能接觸和抵達它們的真正內涵。社科文閱讀,應該包含著對社會科學知識有效吸收。有效吸收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
其一、抓住社科文的言語特點,形成自己的準確認知。
準確梳理出文本的核心內容,關鍵詞和關鍵句的辨識尤為重要。知識介紹有其自身的邏輯框架,而邏輯框架需要借助一定的言語形式呈現(xiàn)。例如“除了經濟財富的增加、交通運輸便捷等原因,現(xiàn)代技術(特別是視覺技術)的發(fā)展是生成現(xiàn)代旅游者的重要條件。”這一句話就包含著三個有效信息:在言語結構上承上啟下;在言語形態(tài)上,前一句為次要原因,后一句為主要主要原因;在言語內容上包含著“生成現(xiàn)代旅游”三個原因。因此可以概括出1-2段的核心知識:生成現(xiàn)代旅游的三個原因?!霸谶@樣一個經過特殊訓練與規(guī)劃的組織系統(tǒng),……在此背景下,旅游觀看本身就是尋求差異性的一種表現(xiàn)。”抓住這一句話中的兩個“在”關涉包含的內容,就能很好地概括出第4段關于“尋求差異性的兩點原因”。同樣在第5自然段“正是在一種對個體被單一化、原子化的反感,以及對自我解放、自我內部實現(xiàn)同一的渴望中,旅游者構建了嶄新的自我。”這句話“在……中”這個狀語中包含著“尋求同一性的三個原因”。社科文有其獨特的言語系統(tǒng),就本文而言,“副詞、介詞”作為知識總結或者知識推衍的有效形式,尤其應該注意。當然,文章知識特征的不同,言語形式會有所差異。比如《蘇州園林》中每一個自然段的過渡性語言很有特色,在初讀中應該關注,這樣很容易梳理出文章介紹的知識;而《中國石拱橋》因為其橋梁科學家的身份,言語中的“精準度”把握則會讓我們更好地體悟,“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仔細研讀,趙州橋的外形就明晰了;所以,社科文的言語形式的準確把握,對于文章的知識認知尤為重要。
其二、對目標知識做同心多元化擴展,豐富自己的認知系統(tǒng)。
教材中,周曉楓的《斑紋》,突破了一般意義的“自然保護的主題知識”,詮釋了《斑紋》自然界與人類世界的不同原則,對人的斑紋化生存中的記憶、愛、悔恨、秩序、循環(huán)等有著深入的思考?!冬F(xiàn)代旅游者的視覺體驗》以“現(xiàn)代旅游”這一核心詞語為目標知識,文章首先介紹了現(xiàn)代旅游產生的三點原因,引出“旅游和視覺”的核心關系;然后重點介紹了視覺觀看技術和視覺生產技術的發(fā)展對現(xiàn)代旅游的積極作用;最后從視覺發(fā)生原因尋求差異性與尋求同一性兩個角度,反溯現(xiàn)代旅游的積極價值。本文對于旅游價值的獨特觀點,其一是站在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對于現(xiàn)代性的價值,提出“觀光因此呈現(xiàn)為一種超越現(xiàn)代性的抗爭,一種將破碎整合為一體的努力,一種企圖克服現(xiàn)代性斷裂的方式?!逼涠钦驹谌吮局髁x觀點,“旅游觀看絕不僅僅是一種視覺動作,它還是一種再生產、再塑自身的過程。這兩種看法是全新的視角,從現(xiàn)代性和人本主義的角度,分析旅游的價值,是一種新的知識系統(tǒng),可以豐富讀者的已有知識體系。并對自然產生新的認識。這是社科文閱讀的難點和重點。
其三、認識社科文知識的價值,形成對核心知識思考強度。
此處閱讀,可以將文章中對于“旅游價值”的理解和當下流行的“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的價值做一些深入思考分析,后一種價值,正是整個社會非常欣賞的一種旅游價值甚至人生情味。我們是否可以從中看到大眾對于旅游的實用價值的理解,夸大了自然的作用,將自然和人割裂等價值特色;同樣,上文僅僅是從“視覺”這一個角度來審視旅游的價值,有無偏頗之處呢?做一些積極有效的思考,才是將社科文閱讀獲得的知識真正內化在自己的認知中,這樣的閱讀價值才是真正體現(xiàn)了社科研究的核心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