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uA馬 編輯/凹凸
Alex Moulton“掃盲篇”
文/MuA馬 編輯/凹凸
Alex Moulton博士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設計自行車,期間他曾不止一次與規(guī)模更大的制造商合作,以擴大Moulton自行車品牌的影響力并借力宣傳小輪徑自行車的理念。1962年,在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Moulton一鳴驚人亮相倫敦,不僅訂單翻了一倍,而且迅速成為英國的時尚標簽,這種和汽車接駁甚至取而代之的理念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是,在自家后院改造出來的作坊生產(chǎn)自行車,不太可能具備高產(chǎn)能,而且需要依托的人力物力即便是他這種“貴族”也獨力難支。于是他想到了與當時英國最大的自行車制造巨頭Raleigh進行合作,讓Raleigh代工生產(chǎn)簡化版,價格更親民,工藝更簡單的Moulton。所以就有了RSW16,即Raleigh16寸小輪徑自行車,再后來還有經(jīng)典的Raleigh Twenty(20寸)借勢誕生。
然而就是這RSW 16幾乎葬送了Alex Moulton的夢想,因為Raleigh堅持采用更粗的輪胎來過濾震動,而不是現(xiàn)在Alex Moulon采用的車架避震系統(tǒng),而且工藝粗糙,重量很重,輿論評價不高,某種程度上減弱了公眾對小輪徑的熱情,因為Moulton和RSW看起來實在是太像了,這對Moulton的品牌發(fā)展造成了很多困擾,因此70年代雙方?jīng)Q裂不再合作推出產(chǎn)品。
90年代以后,Alex博士依然沒有放棄這個理想,始終和更具規(guī)模的制造商接觸,而與Pashley的合作延續(xù)至今。雖然Pashley也是一家主打通勤車的品牌,但是此時Moulton已經(jīng)進化出獨具特色的“空間車架”和“Leading link”前叉,結構足夠穩(wěn)定且又極具特色,從里到外都不是60年代那么“看似平庸”的產(chǎn)品。這時Pashley的加入,擴充了產(chǎn)品線的同時也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以更低的價格擁有Moulton自行車,品質又不縮水,堪稱一次經(jīng)典的“雙贏”。
在21世紀初,兩個品牌進行了合并,共同采用紅色M字樣,配有The Hall城堡背景的車標。而車系大體上分為AM和TSR兩大系列,AM車型在BOA即雅芳河畔布拉福德工坊生產(chǎn),而TSR車系由Pashley完成生產(chǎn),這個區(qū)分請牢記,下文會做詳細的分析。
Tips
著名的Masi Prestige Cronometro之所以被很多鋼架玩家趨之若鶩,就是因為這后叉過橋施工的難度和復雜程度,不僅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令人贊嘆,也不是一般簡單追求利益的同行可以效仿,甚至愿意去效仿的。
這里表達我的一個看法:很多對Alex Moulton品牌略有了解的車友會覺得TSR是非原廠的,不如AM車型高貴,甚至有TSR車型是AM品牌里面的“乞丐版”這樣的說法。實際上個人認為這種推斷毫無根據(jù)也很狹隘,確實從車型的構造到管材的選用,以至于珍罕度方面,TSR略遜AM系列一籌,但是這里普及一個在手工自行車領域被廣泛認同的理念,實際上一輛手工車或者是定制自行車,若它的品牌附加值高于同類,最重要的衡量標準是通過“工”來體現(xiàn)的。
通俗一點說,你認同一支車架的“工藝”很高超,其實都是在花錢購買這個制作者在這件事情上傾注的“時間”。首先從制作角度來講,AM尤其是后期New Serise系列,整個車架的制作都空前繁瑣,用數(shù)不清的不銹鋼管構建出頭管和立管,再連接到一起,這本身絕非易事。將應力很高的管材焊接到一起還要確保精度,憑借的是Frame builder的經(jīng)驗和焊接技藝,制作周期很長,按照排期可能要輕松等1~2年。更重要的是這個技師能夠有條不紊地施工,憑借的也是他多年以來對這項技藝的沉淀與積累,這種技藝絕非一日之功,更何況在BOA工作的技師,很多年長者都是追隨Alex博士20年以上,他們的成長也是伴隨著品牌一天天學習、進步到這里的。正所謂:工與藝并存,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意需要扎實的技術支撐。所以這里既不是抬舉AM系列的高貴,也不要輕視TSR的品質,大家使用的都是相通的思想,只是制作的復雜和相對簡單之間的區(qū)別,消費者個人的消費觀念直接影響購買,和好壞對錯無關。
Moulton有60多年的歷史,這個過程中演變了F車架(1962-1972)和空間車架(1979年至今),還有短暫的Y形架。除了這個區(qū)分以外,現(xiàn)在我們主要采用輪徑大小進行區(qū)分,AM系列有2種不同規(guī)格,分別是20寸406mm和17寸369mm兩種規(guī)格,而Pashley生產(chǎn)的型號只有20寸一種。
17寸高壓胎小輪徑是Moulton的經(jīng)典,應用這個輪徑的車型目前是AM GT(MKIII)、AM Speed和AM 20-2 三款車型。具有低滾阻,小慣量的優(yōu)點,同時因為輪徑偏小,可以使用超過53T的牙盤驅動,以獲得穩(wěn)定的高速巡航。由于AM后三角的特殊結構,在后三角里面做了一個X形補強,即使是比較大的齒比也能獲得輕盈的起步,再加上獨特的前后避震,可以抵消很多顛簸路面對騎手造成的沖擊,輪胎更貼合地面,也適合保存體力,提高長距離騎行時的動力持續(xù)性。筆者因為之前工作的原因,有幸親身驗證過這種獨特的設計帶來的非凡感受,主觀而且真實。
而20寸輪徑實際上就和Dahon P8還有大多數(shù)折疊自行車是相同的輪徑,只是不兼容P8那樣的大粗胎而是普遍兼容較細外胎。而這也非常容易區(qū)分,即Pashley Moulton全部采用這個輪徑,而AM車系里面New serise系列,Moulton Speed型號,JUBILEE Sportive等采用這個輪徑。
New Serise之所以“新”,就是因為采用了20寸輪徑,并將空間構架應用到極致。所以叫New serise,其中New Serise Double Pylon是整個Alex Moulton品牌中價格最昂貴的,因為大多車主會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進行個性化選配,所以官網(wǎng)也沒有給出指導價。但是綜合全球包括日本、中國臺灣、內地等經(jīng)銷商的平均價,僅車架售價都在人民幣10萬元以上,這充分印證了“工時”在Moulton品牌里面重要的價值體現(xiàn)。另外New Serise Speed、Moulton Speed車型與AM Speed的主要區(qū)別就是輪徑大小,而New Serise Speed 和Moulton Speed在車架構造和配件輕量化效果上有區(qū)別。
還有一個區(qū)分的方法——是否可以拆分,很簡單,依然是Pashley Moulton都可以拆分,而AM系列唯獨名字帶Speed的不可拆分,其余車型都可以拆分,因為Speed系列是品牌中最重視輕量化和偏重速度的,所以做得更簡單。同時Speed也是只支持前貨架而不支持后貨架的車型,完全出于同一種訴求“少即是輕”。
不過有一點,Moulton的全系列車型,Pashley和Alex Moulton都一樣的一點是,大家除了可以安裝原廠提供的貨架還可以裝一個在其他任何品牌身上見不到的東西——整流罩,安裝孔位于頭管后方單獨預留的兩根鋼管,這是Alex博士堅持的傳統(tǒng)也是品牌建立時的初心。
筆者騎的較多的是一輛Alex Moulton GT(MKII),這輛車采用空間構架可拆分結構,17寸輪徑,前叉Leading link技術,后三角氣壓橡膠避震,可調式把立,可擴展后貨架,總之這輛車完全符合他的名字GT——Grand Tourismo(偉大的旅程)。無論是通勤還是郊游乃至長途旅行都有很豐富的用途和相關部件的選擇,尤其Moulton全系列都支持擋泥板的安裝,應該是Alex博士對英國氣候的考量,同時也為全天候的騎行所做出的決策。而不同于公路車相對單一的“競技”屬性,除了性能上的改進,在功能訴求這一點上很難做出變化,畢竟從設計之初,AM就有對載物和全天候的設想。而純正的公路車為了長途,除了加裝與之不協(xié)調的貨架以外,相對緊繃的騎姿和遠遜于橡膠避震的舒適性等方面,確實有差異存在,而Moulton可以通過簡單的定義,不改變基本外形的前提下優(yōu)雅地滿足各類出行需求,我相信這就是創(chuàng)作者的匠心所在。
而筆者有幸騎過的第二輛Alex Moulton,也是最頂級的車型Double Pylon雙塔,因為頭管和立管分別由兩座“埃菲爾鐵塔”一樣構造的桁架結構而得名。這輛車給我?guī)淼闹匾w會就是,獨特的后三角結構對零速度啟動有著特殊的“加持”。因為這輛雙塔通體不銹鋼的閃耀身姿,出于對美學的考量,車主硬生生拿掉整車配置的Campagnolo Super Record套件,“降級”成一套90年代的8速C-Record,在21世紀弄齊這一套東西是要花費不少力氣和時間的,中間還歷經(jīng)了車店搬家等大事件,歷時數(shù)月才出爐。
我騎上它的時候難掩興奮的心情,沿著二環(huán)輔路飛奔,半路上一直有個疑惑,停車查看,赫然發(fā)現(xiàn)后撥鏈器放置在最小飛輪上(前盤53T后飛11T),而這一齒比對于我,這個業(yè)余選手里體能都屬中下等的車友來說,幾乎不費力。這個對比不是建立在同樣齒比應用在700C輪徑上的體驗,而是我曾經(jīng)騎過的十幾款20寸折疊車、小徑車的經(jīng)驗上,根據(jù)我的習慣一般適合起步的擋位很少放在這么大的齒比上,我更習慣放在中等大小的飛輪上,隨著速度逐漸“升擋”。而此次騎雙塔,起步就用這個齒比甚至可以說不算費力。
不過即便是如此輕松的起步,但是依然能感覺17寸輪徑和20寸輪徑之間的些許差別。17寸輪徑騎行的流暢度,是要好于20寸輪徑的。但是有的朋友會問了,為什么頂級的型號采用的輪徑反而不如便宜了近一半的次頂級好用?實際上觀察了很多國內外用戶的體驗,不僅很多人和我的感受相同,大家也悟出Moulton采用20寸輪徑的重要初衷,那就是盡可能提升產(chǎn)品的兼容性和通用性。畢竟21世紀,小徑車主流產(chǎn)品的輪徑是20寸,同時英國本土以外的海外市場是新時代Moulton主要開拓的天地,20寸輪徑的配套零件更廣泛,可以供用戶做出更多的選擇,而憑借車身的特點并沒有完全犧牲性能,這才是New Serise變革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New Serise車型也被稱為Single Pylon,不同的前叉構造和立管結構,也是頂級之外更實惠的選擇。
同時非常贊同很多國內外車主給17寸輪徑的GT 和AM Speed升級56T以上大盤的想法,因為對于17寸輪徑,公路車700C輪徑普遍采用的53T大盤,明顯是不夠用的,當齒比偏低踏頻升高時,AM獨特的避震結構反而會消耗騎手的體能,俗稱“卸力”。升級更大的齒盤,是大多數(shù)17寸輪徑追求速度的必然選擇,實際上原廠也給出了升級大盤的原版配件。
但實際上在此之前,本人還有一次騎行TSR的經(jīng)歷,那次是騎一輛TSR 30爬山,放在最后為大家客觀地講講入門級TSR系列的感受。因為普遍采用雷諾531管材,車身要做防腐處理,所以Pashley Moulton的車身,沒有使用航空不銹鋼的AM系列那般高貴冷艷,但是也有一個好處,如果你喜歡五彩繽紛的車架,TSR是更好的選擇,因為AM系列可以著色噴漆的部分只占車架很小的比例(甚至國內有玩家給自己和老婆各買一輛不同色TSR,拆分車身之后分別替換前后部分,這種另類情侶搭,也堪稱恩愛夫妻的典范)。實際上通過這次騎行加深了Moulton車型采用避震結構的好感,尤其是在下山的過程中,高速會加劇路面顛簸、震動對操控的影響,甚至干擾你的判斷,尤其對于騎行新手,一個小顛簸甚至可以嚇退你。而前彈簧后避震橡膠可以保證前后輪都緊緊貼住地面,硬架公路車常有的顛簸感全部被化解了,這會令你的下山信心倍增,而整個下山的過程也會體現(xiàn)得非常流暢。
所以這部分我想說明,即使是TSR車型,也絕對是真正的Moulton Bicycle,簡化了工藝,但是精髓猶在,價格更親民,現(xiàn)貨更多,無需等上一兩年,讓更多人離夢想的“神車”更近一步,這種好事為什么不表揚一下呢?
這里補充一下,Pashley 與Alex Moulton多年合作的成果,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APB到TSR,如今又有一個新的接班人SST加入,2015年新加入Moulton家族,待我親自嘗試之后,再來和大家聊聊感受,看它是不是繼承了Alex博士這么多年的造車理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