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丹
(閩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福建漳州 363000)
林語堂的語體修辭思想探析
李少丹
(閩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福建漳州 363000)
林語堂先生的文章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論及談話體、散文體、戲劇體、詩歌體等語體,并以獨到的感悟和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了多種語體的語言修辭特點,體現(xiàn)了鮮明的語體修辭意識,林語堂的作品也實踐著他的語體修辭觀,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語言運用自然得體,其語體修辭思想值得我們學(xué)習與借鑒。
林語堂;語體;修辭
林語堂是著名的文學(xué)家、語言學(xué)家和評論家,他的文章涉及文學(xué)、藝術(shù)、語言、文化、教育等各個領(lǐng)域,對修辭也頗有研究,在他文集中可以看到不少有關(guān)遣詞造句、篇章組織、語體風格等方面的精彩論述和獨到的見解。本文主要探討林語堂在語體修辭方面的思想與貢獻?!罢Z體是因交際領(lǐng)域、目的、對象的不同而形成的言語特點的綜合體?!薄安煌恼Z體,有著一系列與之相適應(yīng)的語言表達手段;不同的語言表達手段,分別與不同的語體相協(xié)調(diào)?!绷终Z堂先生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論及談話體、演講體、散文體、小說體、詩歌體等語體,以獨到的感悟和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了多種語體的語言修辭特點,指出了不同語體在語言表達手段運用方面應(yīng)注意的問題,體現(xiàn)了鮮明的語體修辭意識,林語堂的作品也實踐著他的語體修辭觀,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其語言運用自然得體,值得我們學(xué)習與借鑒。他的語體修辭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語體類型通??煞譃榭谡Z語體和書面語體兩大類??陬^語體以聲音為媒介,一般是在同一時空面對面進行的有聲語言交談,和書面語體語境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特點。口語語體又可分為日常談話體和演說體,由于交際對象交際場合不同,話題特點不同,其語言運用特點與風格等方面皆有差異。林語堂在一次演講中說過:“紳士的演講,應(yīng)當像女孩子穿的迷你裙一樣,愈短愈好?!边@句話幽默風趣地指出了演講體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成為大眾認可并流傳至今的名言。林語堂先生還專門為談話體的語體修辭特點撰寫文章,題目為《論談話》,該文發(fā)表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時人們還不太重視口語語體修辭研究,他的這篇文章對談話體作了精辟的論析,其觀點具有前瞻性,所指出的談話語體修辭特點與后人所論述的特點相通。林語堂有關(guān)談話體的主要觀點有以下幾方面:
林語堂于1934年6月在《在人間》第5期發(fā)表了《論談話》一文,后收入林語堂文集《拾遺集》(下)。該文論述了談話體的特點,涉及了語境、話題等因素,認為談話體是“一種較多言、較閑逸的會談,同時所說的題目也比較瑣碎,比較和生意無關(guān)”。還說:“瑣碎的材料是談話的靈魂。如果沒有瑣碎的輕快成分,談話一定立刻變得滯重乏味,而哲學(xué)也變成脫了人生的愚蠢學(xué)問?!蔽闹兴f的“題目瑣碎”與當今語體修辭學(xué)所說的“話題的多樣性”相當。文中還進一步指出談話體是“毫無次序,毫無收束,盡歡而散?!钡莱隽苏勗捑哂须S意性、閑逸輕快的特點,他認為如果沒有這些特點談話就十分乏味,效果不好。從上述文字中可看到林語堂注意到談話的語體修辭特點:話題多樣性與隨意性。其觀點符合口語交際中對話的特點與交際心理特點,與后人對談話體的研究和論述基本一致。
修辭學(xué)家陳望道先生說:“修辭以適應(yīng)題旨情境為第一義?!绷终Z堂先生在《論談話》一文中也指出了談話的對象情境,他說:“真正談話的必要條件是:我們能夠在一個房間里悠閑而親切的空氣中表示我們的意見,身邊只有幾個好友,沒有礙目之人?!闭J為談話的境界應(yīng)該是“當我們找到一個真正可談話的人,其快樂是和閱讀一個有風趣的作家的著作相同(如果不是更大的話),而且此外還有聽見對方的聲音,看見對方姿態(tài)的快感。”可見林語堂先生在論談話體的語體修辭特點時注意環(huán)境和交際對象等語境的制約作用。日常談話可以聽到對方的聲音和表情,所以說話者的語調(diào)態(tài)勢在語言表達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如鄭遠漢先生《言語風格學(xué)》說的,“談話體是談話式的語言,談話人的音容笑貌往往同時表露出來,因此重視語氣的表現(xiàn)是談話體的修辭特點?!毙揶o學(xué)家研究發(fā)現(xiàn)在談話體中聲音語調(diào)語氣與其他語體是一個重要的區(qū)別點,而林語堂先生也早已強調(diào)了聲音與表情在交談中的重要作用。
林語堂在《論談話》中還探討了談話體的風格特色,運用比較法,分析了談話體與小品文及政治家言論的差別,首先和小品文比較,指出:“大概談話佳者都和美妙的小品文一樣;無論在格調(diào)或內(nèi)容方面,談話都和小品文一樣?!薄罢勗捄托∑肺淖罾淄c是在其格調(diào)的閑適?!比缓髮⑷粘U勗捙c與政治家的言論相比,認為政治家的言論“有一種氣息,使人敬而遠之,像一個衣服穿得過多或脂粉涂得過厚的女人。”而談話體則是“親切的吸引力”和“講究的隨便”,“如看見一個衣飾淡抹素服的村女,在江干洗衣,頭發(fā)微亂,一紐不扣,但反覺得可親可愛?!绷终Z堂通過形象的比喻和比較,生動地說明了談話體的格調(diào)為閑適,也說明了談話體在語言運用上無需華麗的詞藻,不拘一格,用詞用句自然隨意,各類詞各種句式廣泛運用,收放自如,簡練樸實。
散文體屬于書面語體中的文學(xué)語體,其語言形象生動,靈活自然。林語堂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出版的《吾國吾民》第七章的“散文”部分,論述了有關(guān)散文體的語體修辭特點。
文學(xué)反映生活,因此其語言接近日常生活口語。林語堂先生在《散文》中指出:優(yōu)良的散文是有“一種具有甜暢的圍爐閑話的風致,”“這樣的散文,必須用現(xiàn)行的活的語言,才能寫得出來,而不是矯揉造作的語言所能勝任?!崩柽\漢、盛永生的《漢語語體修辭》也認為散文體是“文學(xué)語體中最開放、最兼容、最自由靈活的語體”,它兼收并蓄,各種詞語都靈活運用,包括方言土語、熟語等,林語堂先生也認為好的散文的語言“不應(yīng)太文雅”,要能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日常事實。
林語堂先生認為散文體的語句結(jié)構(gòu)不能太平衡,應(yīng)是自然而不造作。他在《散文》中說:“好散文的進展必須用天然的大腳步跨過去”,認為散文要具有一定的篇幅與輪廓,強調(diào)“好散文必不能有太平衡的結(jié)構(gòu),而駢體文卻是顯明地過分平衡的。”他進一步指出駢體文散文詩式的散文都矯揉造作,不是優(yōu)良的散文。林語堂的這些見解道出了散文結(jié)構(gòu)靈活,句式豐富多變的特點。當今人們也普遍認為散文體的語句往往是長短相間,整散交錯,時松時緊,有常有變,不拘一格,沒有特別的定規(guī)。
林語堂先生認為“好散文一定條理通暢而娓娓動人,并有些擬人的?!睆娬{(diào)散文要有真情,不能過于含蓄,不能剝奪文章的性靈。他認為散文的語言不能是死的,乏味的,應(yīng)該自然而活躍,娓娓動人?!版告竸尤恕闭f明了散文要從情感上打動人心,具有情感性特點。“并有些擬人”說明了散文語言要生動形象,而擬人是達到語言形象生動的一個重要的修辭手段。鄭頤壽的《文藝修辭學(xué)》說過“形象性是文藝修辭的本質(zhì)特征?!秉S伯榮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下)也指出:“文藝語體的語言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這是區(qū)別于其他語體的主要特征?!鄙⑽膶儆谖乃囌Z體,其語言形象生動的特點是鮮明的,林語堂先生有關(guān)散文的論述強調(diào)了這一特點。
小品文也是散文的一種,林語堂先生提倡幽默、閑適的小品文,他寫下了《論小品文筆調(diào)》《小品文之遺緒》《再談小品文之遺緒》《大學(xué)與小品文筆調(diào)》《再談姚穎與小品文》等文章,強調(diào)散文的自然閑適與性靈,倡導(dǎo)娓語式散文。林語堂先生在《小品文之遺緒》談到:“我所要搜集的理想散文,乃得語言自然節(jié)奏之散文,如在風雨之夕圍爐談天,善拉扯,帶情感,亦莊亦諧,深入淺出,如與高僧談禪,如與名士談心,似連貫而未嘗有痕跡,似散漫而未嘗無伏線,欲罷不能,欲刪不得,讀其文如聞其聲,聽其聲如見其人,此是吾所謂理想散文。”全面揭示了散文的語體修辭特點,其中“得語言自然節(jié)奏”“如在風雨之夕圍爐談天”“深入淺出”等說明了理想散文語言是自然得體的,“帶情感,亦莊亦諧”“讀其文如聞其聲,聽其聲如見其人”指出了散文語言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點。
戲劇體主要包括歌劇、地方戲及話劇。戲劇體的語言通俗明快,用語口語化、個性化。林語堂在《吾國吾民》第七章的“戲劇”部分對戲劇的語體修辭特點作了具體的探討,主要針對我國傳統(tǒng)戲曲的語體來論述,其主要觀點有:
林語堂先生在《戲劇》一文論析了傳統(tǒng)戲劇體的特殊性,文中指出:“中國戲劇之間雜的特性,乃為其特殊與偉大的普遍影響力之根源。中國戲劇為白話方言和詩歌的組合;語體文字為一般普通民眾所容易了解者,而詩歌可以謳唱,且常富于高尚的詩情的美質(zhì)?!薄案柙~插入于短距離間隔,其地位的重要超過于說白?!绷终Z堂先生發(fā)現(xiàn)了戲曲歌劇中人物對話與唱詞結(jié)合的特點,并指出了兩者之間的不同,認為戲劇對話往往是采用普通民眾口語甚至是方言,歌詞則是富有詩情的詩歌,在戲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時,林語堂先生還看到了悲劇和喜劇語言運用的不同特點,他指出:“喜劇多用對話,而悲劇及人間悲歡離合的戀愛則多發(fā)為詩歌?!边@個發(fā)現(xiàn)值得我們關(guān)注,喜劇的歡快可以用對話直抒胸臆,而人間悲劇柔腸寸斷之情難以簡單訴說,更適合用含蓄抒情的詩詞來表達與渲染悲劇美。
林語堂的文章論及了戲曲的用詞造句及韻律特點,指出其與詩歌的不同特點。林語堂先生認為,戲曲中“所用的字眼,大半要被正統(tǒng)派詩人嗤之以鼻,認為是俚俗不堪的。”“所寫的語言的本身,即所謂白話,已解脫了古典文學(xué)的羈絆,獲得天然而自由的雄壯底美質(zhì),迥非前代所能夢想得到。那時一種從人們口頭直接傳下來的語言,沒有經(jīng)過人工的矯揉修飾而形成天真美麗的文字,從那些不受古典文學(xué)束縛的作家筆下寫出來,他們完全依仗自己的聲調(diào)與音樂藝術(shù)的靈感。”戲曲尤其是地方戲的聽眾或觀眾為百姓大眾,是服務(wù)百姓的,因此其語言必定與詩歌不同,用詞用語接近百姓口語,不避俚俗語,自然樸實。林語堂先生還指出:“戲劇歌詞之作者,得適應(yīng)劇情空氣之需要,故其字句較長,并得插入格外的字眼,韻律亦較寬而適宜于劇曲所用的白話文?!边@里說明了戲劇的句子比詩歌長的特點,同時還指出了韻律比詩歌寬的特點,文章反復(fù)強調(diào):“在戲曲里,韻律來得更寬松”,并以西廂記為例具體說明戲劇韻律的特點。
詩歌體也屬于書面語體、文學(xué)語體,我國傳統(tǒng)的詩歌具有鮮明的語體修辭風格。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第七章的詩歌部分論述了中國詩歌體的語體修辭特點,強調(diào)其雅潔含蓄、形象如畫、音樂美質(zhì)的特點。
林語堂認為:“中國的詩,以雅潔勝,從不冗長”,“詩宜于含蓄暗示,而中國語言全是簡約的語言,它所說的意義常超過于字面上的意義?!泵鞔_指出了我國傳統(tǒng)詩歌語言的重要特點:語言簡潔含蓄。這也是當代學(xué)者一致的看法?,F(xiàn)代詩歌有的過于冗長,用詞雅潔方面也有所欠缺,這與不注意詩歌的語體特點有密切關(guān)系。
林語堂先生在文中指出:“詩的表白意思宜于具體的描寫,而中國語言固常耽溺于“字面的描摹”。“詩人的目光,即為畫家的目光,而繪畫與詩乃合而為一?!薄霸娙瞬挥M量言所欲言,他的工作卻是用敏捷、簡括而清楚的幾筆,呼出一幅圖畫來?!闭J為漢語詩歌具有具象性,詩歌的語言形象如畫,富有圖畫美。他十分推崇王維的詩歌,認為其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強調(diào)詩歌語言形象性的特點。
林語堂先生認為中國詩歌“氣韻生動,神雋明達?!备挥袣忭嵜篮鸵魳访朗菨h語詩歌的重要特點。對比英文詩歌,林語堂認為:“中國語言以其清楚之音節(jié)所缺乏尾聲的子音,具有一種明朗可唱的美質(zhì),非任何無音調(diào)的語言所可匹敵。中國詩是奠基于他的音調(diào)價值的平衡的,而英文詩則基于重音的音節(jié)。”他在文中指出了漢語詩歌注重平仄配合的音調(diào)美,并探討了盛唐詩的平仄音節(jié)變換情況。林語堂先生在文中推崇古代詩歌的音樂美質(zhì),指出了漢語和其他語言的不同的特點。
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第七章也論及小說,但主要從內(nèi)容上對小說作分類,并沒有深入探討其語言特點。文章根據(jù)小說內(nèi)容分出俠義小說、神怪小說、歷史小說、愛情小說、淫蕩小說、社會諷刺小說、理想小說和社會寫實小說等類別。其中只是提到“愛情小說一類的作品,其結(jié)構(gòu)通常是最佳的,社會小說雖在過去六十年中盛行一時,其結(jié)構(gòu)往往游移而散漫,形成一連串短片奇聞逸事的雜錦。”此外沒有對小說語體的語言特征等方面做具體探討。
綜上所述,林語堂先生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對漢語語體修辭作了具體探討,對談話體的論述尤其生動形象,并具有開創(chuàng)性。除了上面提及文章外,林語堂先生的《今文八弊》《論孟子的文體》《怎樣洗練入文》《談文體之變》《論孟子的文體》《小品文之遺緒》《再談小品文之遺緒》《得體文章》《論言文一致》等文也對文學(xué)語體的一些語言特點和存在的弊病也作了較多的探討。林語堂先生有關(guān)語體修辭的文章對今后的語體研究及文學(xué)寫作都很有啟發(fā)意義。
注釋:
[1]黎運漢、盛永生:《漢語語體修辭》,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9頁。
[2]許鐘寧:《語體修辭說要》,《西北第二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社版),2002年第2期,第67頁。
[4][5][6]陳望道:《修辭學(xué)發(fā)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頁,第9頁,第4頁。
[7][8][10][11][12][20]梅中泉:《林語堂名著全集》(第十八卷),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4。
[9]鄭遠漢:《言語風格學(xué)》,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14][15][16][17][21][22][23][24][25][26][27][28][29][30][31]梅中泉:《林語堂名著全集》(第二十卷),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4年。
[18]鄭頤壽:《文藝修辭學(xué)》,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
[19]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五版)(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責任編輯 吳文文〕
An Analysis of Lin Yutang’s Stylistic Rhetoric
Li Shaodan
As early as in the 1930s,Lin Yutang,with awareness of stylistic rhetoric,dealt with varieties of style in his works,of conversation,prose,drama,poetry etc.and distinguished their features respectively.He practised his stylistic rhetoric in his writings:whether in his novels or prose,language are rhetorically well-employed.
Lin Yutang,style,rhetoric
李少丹(1964~),女,福建永春人,閩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