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七師分會 顧 達 張黎光
深切緬懷開國上將傅秋濤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七師分會 顧 達 張黎光
在開國上將傅秋濤110周年誕辰到來之際,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緬懷這位新四軍七師的老師長,1927年參加平江農民暴動、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傅秋濤從小是一個放牛娃,在十七八歲時,就參加了農民運動,被選為鄉(xiāng)雇農委員會委員長,走上了革命道路。大革命失敗后,他參加了平江暴動;在1929年革命處于低潮時,毅然參加了共產黨,樹立了為革命事業(yè)而奮斗終生的志向;1931年9月擔任紅十六軍第八師師長,此后成為湘鄂贛地區(qū)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參加了南方的三年游擊戰(zhàn)爭。
在皖南事變中,傅秋濤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在彈盡糧絕,與軍部失去聯系的情況下,他發(fā)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身先士卒,帶領部隊敢打敢拼,最后成功突圍。他是皖南事變中突圍出來的新四軍最高指揮官。
傅秋濤是新四軍智勇雙全的將領之一,在皖南事變的突圍過程中,他發(fā)揚了機智勇敢的革命精神,由他領導的左路縱隊選擇了“正面強攻,重點突破,撕開網口”的正確突圍方向,“敵人越是認為我們不敢走的地越是要走?!苯涍^周密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系,歷經三次殊死的搏斗,在付出重大犧牲后,一支隊的連以上干部和一部分戰(zhàn)士終于突出了敵人的防線,取得了突圍勝利。
由于國民黨軍隊“圍剿”加劇,傅秋濤不得已將突圍部隊化整為零,讓各部獨立突圍。突圍之前,為輕裝上陣,安置了病號、傷員,將自己夫人留下照顧傷員,甚至將剛滿一歲的女兒也送給老鄉(xiāng),把危險留給了自己。組織部隊分散突出重圍,保存了新四軍的骨干力量。
突圍后,傅秋濤同志歷經一個多月的艱難曲折,終于回到部隊,到達鹽城新四軍軍部后,到華東黨校一邊學習,一邊接受審查,歷時一年,而后重新安排工作。
1942年2月,新四軍軍部為加強第七師的軍事領導,決定派傅秋濤至七師任副師長,傅秋濤到職時,帶來了一封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給七師的指示信,此信就國際、國內形勢及黨組織、軍事部隊今后的斗爭方針、原則等問題,作了明確而詳細指示,對整個皖江地區(qū)抗日斗爭的策略和發(fā)展起了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1942年3月24日,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成立七師地區(qū)黨政軍委員會,曾希圣任書記,何偉任副書記,傅秋濤、孫仲德、林維先為委員。自此,七師的軍事建設,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1943年3月,根據黨中央關于根據地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的決定,成立了新四軍七師兼皖江軍區(qū),曾希圣任區(qū)黨委書記兼軍區(qū)政委,傅秋濤任副師長兼軍區(qū)副司令員,1943年9月他去延安學習。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傅秋濤擔任山東的軍政領導,在淮海戰(zhàn)役和渡江戰(zhàn)役期間,為戰(zhàn)時后勤工作作出重要的貢獻,為前線部隊提供大量的戰(zhàn)時必需品,甘當鋪路石,為解放戰(zhàn)爭立下了汗馬功勞。
新中國成立后,傅秋濤不居功自傲,在部隊機關和民兵建設等崗位上繼續(xù)為黨和人民貢獻力量。他先后擔任山東軍區(qū)、解放軍總參謀部的領導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傅秋濤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和子女,為重樹良好的黨風、政風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遵守黨和國家紀律法規(guī),不搞特殊化,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發(fā)揚克己奉獻的革命精神。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他被選為中紀委委員。1981年8月25日,傅秋濤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74歲。
我們深切緬懷傅秋濤同志,將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遺志,學習他們崇高的革命精神,在新時期長征路上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