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華
故鄉(xiāng)的茶園
劉亞華
我打電話給母親時,她正在茶園里采茶。她眉飛色舞地向我介紹茶園今年的情況:漫山遍野都是新茶,綠油油的一片,新長出來的嫩茶葉,頂著尖尖的嫩芽兒,在枝頭擠擠挨挨的……母親嘆氣:可惜采的人沒有幾個,這么多的嫩芽兒,老了真可惜!放下電話后,我的眼前,立刻晃動著故鄉(xiāng)那片綠油油的茶園,和那些關于茶園的往事。
家鄉(xiāng)的茶園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七里茶場”,意思是方圓七里都是茶樹,可想而之范圍之大,這個茶園,不僅是我們村的重要地標,而且是我們村賴以生存的經濟支柱,在二十多年前,那些茶葉就遠銷省內外,一提到七里茶場,方圓百里的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采茶最忙碌的是在清明前后。那時茶葉新發(fā),嫩嫩的芽兒采回去做綠茶、做紅茶都很醇正美味。每到這個時候,村人們就放下農田里的活兒,男女老少齊聚茶園。每個人挎一個小竹籃,左手挽著籃子,右手忙著采摘。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一掐新芽兒,就斷了,把芽兒迅速地往竹籃里扔,繼續(xù)采,手忙個不停。采茶是熱鬧的,婦人們東家長,西家短,聊得火熱,孩子們唱著歌,哼著曲,背著古詩,老人也不甘示弱,京劇、花鼓戲、黃梅戲換來唱,好一個熱鬧非凡的場景。
記得小學時我們有勤工儉學活動,學生一學期必須用自己的勞動掙夠五塊錢,有種地、拾糞、采茶,其中采茶是我們最喜歡的活動。每到清明前后,學校便組織全校師生采茶,近千人的隊伍忙碌在茶園中,可熱鬧了。學生們采的茶,一毛八分錢一斤,我手慢,一天也只能采到五斤多,而一個長期住在茶場的女生,一天能采十八斤。我那時可羨慕她那雙靈巧的手了。采累了,老師會組織些活動,對歌是必不可少的,將同學們分成幾組來比賽,洪亮悠揚的歌聲在茶山上空飄蕩,那情景,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故鄉(xiāng)的茶園,是我們幸福與快樂的源泉。星期日,我們也會在父母的帶領下,去茶園采茶,一家人帶著簡單的午餐,一忙就是一天,比比誰采得多,比比誰采的茶葉漂亮,一家人在一起享受濃濃的親情氛圍,談笑風生,好不歡欣。我喜歡采茶,不僅是因為那些嫩幽幽的小葉子堆滿自己的小籃,很有成就感,而且是因為喜歡采茶時人們的歡樂情緒,那真是一段幸??鞓废楹偷臅r光。
如今,老家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不多的老人和孩子,茶園日漸清冷起來。辛苦采來的茶葉,也賣不到什么錢,連老人都不屑于采茶了。茶園還是那個茶園,可曾經在這個茶園灑下歡樂的人們,心境都變了。物是人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故鄉(xiāng)的茶園,寂寞的茶園。我心中的那片茶園,熱鬧喧騰的茶園,再也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