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婧繁
高曉松說:“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辩R頭下他凌亂的發(fā)絲在風中飄揚,好似想抓住隱匿在風中的答案。
詩與遠方究竟是什么?鮮有人給出確切的答案。我想,大概是因為遙遠,所以美好;大概是因為無法到達,所以更顯迷人。就像金岳霖眼中的林徽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萬古人間四月天;就像張愛玲筆下朱砂痣一樣的紅玫瑰,白月光一樣的白玫瑰;就像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夢到了花落閑潭;就像李清照在梧桐細雨中,候著只有風才能捎來的消息。
你或許知道菲茨杰拉德筆下的蓋茨比,僅憑記憶中那個女孩的模糊印象,跨越世間一切背叛與險阻,用五年的時間積攢下大量財富。他冷眼旁觀燈紅酒綠如飛蛾般來去的男男女女,小心呵護著心底最卑微而又最崇高、最無法言說又最純潔的遠方??v使歷經滄桑,仍不忘仲夏夜伴著星光螢火的晚風。你或許也知道,李商隱在妻子去世后,將自己的余生寫成了一首長詩,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勒內夏爾的話:“所有那些不被愛戴的行吟詩人,都曾見過在某個春天閃耀他們溫存的悲觀王國?!?/p>
遠方是個多好的詞。它與現實脫節(jié),與虛幻接軌,盡管把一切世間不如意化為清風,去迎那燦燦的陽光。雖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總還有人不顧一切地追尋遠方。詩人海子終于穿越黃沙,到達了他的遠方。此時的遠方,已經赤裸裸地展現在他眼前。他站在荒蕪的草原上,狂風乍起,攜帶著呼之欲出的答案,遠方的幸福里有多少痛苦!在《遠方》一詩中,他寫道:“遠方啊,除了遙遠一無所有?!?他并沒有因為這片荒蕪感到絕望,反而高呼“我要做遠方的忠實的兒子”,即使長路漫漫無法到達,也愿翻山越嶺,隨風遠去。只是不知他們是否想過,遠方的蠱惑或許會使我們雙眼蒙塵,而讓你忽略了近在咫尺的菜園。
青春就是如此,似乎就是在我們抱怨學習忙碌的時候;在我們午后一邊學習一邊說著閑話的時候;在一次又一次雨后欣賞草長鶯飛的時候,悄然遠逝。于是,我們也不知不覺地沾染上了念舊的情懷。然而我們站在歲月的渡口,與河那邊年少的自己之間,是一道永遠無法逾越的鴻溝。多少人正值最好年華,深知青春絕不永恒且一去不返,卻堅持揮霍。其實無論揮霍與否,它終將遠去,區(qū)別就在于當年少的欲望都已成為回憶時,你是否還能以更安然恬靜的姿態(tài)回首。
歌德有言:“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蔽蚁胝f的是:“看不到眼前的人,遠方哪會有你的詩!”
點評
文章先用詩意的語言,引發(fā)大家對“詩和遠方”的暢想與認同;繼而筆鋒逆轉,結合青春學子的學習生活,指出不可“忽略了近在咫尺的菜園”的觀點。作者或引用詩詞佳句,或講述經典故事,才情四溢,思接千載,內容極為充實,讓所論之理收到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作者系湖南省益陽市第一中學(1504)班學生,指導并置評:羅小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