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峰
摘 要:本文對斑衣蠟蟬的識別與防治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并對其造成的危害給出了有效性的建議。
關(guān)鍵詞:斑衣;蠟蟬;防治
【學名】Lycorma delicatula
【別名】"花姑娘"、"椿蹦"、"花蹦蹦
【分類】蟬亞目,蠟蟬科
【寄主】臭椿、刺槐、楊、合歡、榆、李、杏、葡萄等多種植物。
【分布】新鄭市的新村鎮(zhèn)、薛店、龍湖鎮(zhèn)、具次山景區(qū)管委會等。鄭州市及河南省均勻發(fā)生。
【危害】以成蟲、若蟲群集在葉背、嫩梢上刺吸危害,棲息時頭翹起,有時可數(shù)十頭群集在新梢上,排列成一條直線;引起被害植株發(fā)生煤污病或嫩梢萎縮,畸形等,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發(fā)育。
成蟲;體長15-22毫米,翅展40-52毫米,雄成蟲體長13-17毫米,翅展40-45毫米,全身灰褐色;前翅基部約三分之二為淡褐色,有10-20個左右的黑點;端部約三分之一為黑色;后翅膜質(zhì),基部鮮紅色,具有黑點;端部黑色體翅表面附有白色蠟粉。
卵;長園形,褐色,長約3-5毫米,卵點排列成塊狀,披有粉紅色蠟質(zhì)。
若蟲;初孵時白色,后變?yōu)楹谏?,體有許多小白斑。
【生活史】新鄭一年發(fā)生1代。以卵在樹干或附近建筑物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若蟲孵化危害,5月上旬為盛孵期;若蟲稍有驚動即跳躍而去。經(jīng)三次蛻皮,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活動危害至10月。
【習性】成蟲8月中旬開始交尾產(chǎn)卵,卵多產(chǎn)在樹干的南方,或樹枝分叉處。一般每塊卵有40-50粒,多時可達百余粒,卵塊排列整齊,覆蓋自蠟粉。成、若蟲均具有群棲性,飛翔力較弱,但善于跳躍。群集在葉背、嫩梢上刺吸樹液危害,傷口流液,并排出蜜汁。
【發(fā)生與危害規(guī)律】、此蟲一年發(fā)生1代,以卵在枝干粗皮縫等處越冬。頭年夏秋高溫,降雨量大,卵死亡率高,有利于控制群體數(shù)量的增長。夏秋降雨量小,冬季降雪量小時,有利于越冬卵的存活,容易導致第二年大量發(fā)生。若蟲分4齡,若蟲期60天左右,6月上旬見成蟲,正值樹木生長樹葉繁茂及多種植物開花期,成蟲、若蟲均在樹枝、枝條、嫩梢上刺吸樹液危害,傷口流液,
【防治技術(shù)】 經(jīng)調(diào)查,每株有蛹4頭以上(含4頭)或50㎝標準枝有幼蟲5頭以上(含5頭),已經(jīng)達到了防治指標,必須進行防治。具體防治技術(shù)如下
參考文獻:
[1] 馬愛國.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歷(一)[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0:124-125.
[2] 韓國生。林木有害生物識別與防治圖鑒。遼寧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1年5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