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凌
李開復說:“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溝通工具就是英語?!庇⒄Z作為一門語言,它的首要作用就是交流。然而,現實的狀況令人擔憂,很多學生在外國人面前成了聾子、啞巴,這種現象與學校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學生的自身有著密切聯系。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生活環(huán)境較好,父母有文化,街頭巷尾、校內校外,英語隨處可見、隨處可聽,他們自然而然地能隨口說出英語。由于學校條件有限,以及家庭環(huán)境和學生自身的素質偏低,我國學生的英語就淪為了“聾啞”英語。針對以上種種因素,筆者認為,英語教師可以使用以下措施提升小學英語的實效性:
一、鼓勵與表揚先行
小學生比較膽小,羞于開口說英語,害怕說錯,被周圍人嘲笑。針對這一點,英語教師首先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消除他們的膽怯心理。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第三小學有個外地學生,他的英語發(fā)音不標準,經常引來學生的哄堂大笑。慢慢地,他不敢在教師和同學面前說英語了。然而,他的英語教師,一方面加強對他的課后指導,鼓勵他大膽開口說英語;另一方面,經常在課堂上表揚他,不讓其他同學嘲笑他。后來,他見到英語教師,就用英語問好。不僅如此,他的其他科目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生接觸英語少,英語課堂幾乎是他們唯一的英語學習機會。因此,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一個寬松、民主、積極向上并且充滿樂趣的課堂教學氛圍,才能將他們的英語知識轉化為英語語言。這就要求教師上課盡量多講英語,多找機會用英語與學生互動。在面對學生的用詞不當、語法失誤、邏輯不清等問題時,只要不影響交際,教師就應多表揚、鼓勵他們,營造人人張口說英語的濃厚英語學習氛圍。
三、多聽錄音,多模仿
英語聽與說是相互依存的,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提高,沒有聽就沒有說,只有聽得多了,才能說得好。教師應先讓學生聽錄音,然后讓學生模仿錄音的語音、語調,在擴大知識面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隔壁班上有這么一位學生,他經常頭戴耳機,聲情并茂地在走廊上說英語,唱英文歌,有時還很臭美地為自己錄上一段,并一臉陶醉地自我欣賞。筆者經常跟他的英語教師打趣說:“你們班那個經常在走廊里表演的學生很有個性哦?!庇谑?,他的英語教師跟筆者聊起了他。原來,他以前英語基礎很差,人也很調皮。后來,他的英語教師無意中發(fā)現他愛唱歌、愛表演的特點,就建議他可以試著看看英文電影,聽聽英文歌曲。從此,他的英語成績就直線上升,尤其是聽力成績,每次都是優(yōu)秀。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英語教師的追求。
首先,小學生覺得英語很新鮮,且善于模仿,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模仿教師,注意英語發(fā)音的嘴型、舌位、語音、語調,并大聲朗讀。
其次,英語教師要以學生操練為主,利用逐行、逐排等方法進行練習。
再次,英語教師可用開火車式、連珠炮式、連鎖式等方式進行問答。
最后,教師可將表演融入課堂,增加課堂教學的真實感。如教師可以設置朋友來訪的情況,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A: Mom, this is my friend Tom. Tom, this is my mother.
B: Nice to meet you.
C: Nice to meet you, too.
五、開展豐富的課內外英語活動
教學實踐表明,活動能將枯燥、抽象的內容寓于生動有趣的情境中,能將學生從單調乏味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內外適時地開展一些活動,如表演競賽,快速搶答、接力,演唱英語歌曲,排練英語節(jié)目等。這樣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六、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一次教研活動中,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曾分享過一個案例。他班上有個學生,人不笨,但是不求上進,每次考試中各科都亮“紅燈”。有一天,前輩問他,“謝謝”用英語怎么說,他立即回答“Thank you”。前輩又問:“你怎么不用想就知道,而且說得這么標準呢?”他說:“這個so easy, 我每天都會說呀!”前輩趁熱打鐵說道:“你蠻聰明的,其實只要每天花一點兒時間在學習上,你什么都能學好的。不信,你試試?!敝?,這個學生真的轉變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也越來越認真,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我們常說,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在筆者看來,教師的神圣就在于他能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能用愛消除師生的隔閡,督促學生的成長。
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英語是運用最廣泛的。學英語、說英語不僅是社會的需求,還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筆者相信,只要教師共同努力,學生就能告別“聾啞”英語。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第三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