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冰
2017年5月25日,經中共中央批準,司法部原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盧恩光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盧恩光的問題得以浮出水面,源于中央巡視組發(fā)現的一個細節(jié):在他1990年填寫的入黨志愿書中,卻出現了“學習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精神”的表述。鄧小平南巡講話發(fā)生在1992年。顯然,這份“穿越”的入黨材料是偽造的。
巡視期間,盧恩光恰好是司法部與中央巡視組進行聯絡的負責人。接觸中,巡視組更感到他的造假問題恐怕不只入黨材料一項——他的學歷是管理學博士、法學博士后,但他的言談舉止,跟這么高的學歷好像不太沾邊;相反,倒是覺得他在拉關系、套近乎方面的能力非同一般。
隨后,中央巡視組發(fā)現了更多問題,并將問題線索移交中央紀委。2016年12月16日,盧恩光接受組織調查。隨著調查的展開,盧恩光20多年來以金錢開道、造假買官之路一步步被還原。
盧恩光出身貧寒,從小隨父輩“闖關東”,直到十五六歲,才跟家人回到老家山東省陽谷縣高廟王鄉(xiāng)劉化育村。
那時,盧恩光還叫盧方全。
回鄉(xiāng)后,盧方全輾轉多個高中學校復讀,并多次參加高考,但終究沒能考上大學。他曾跟一個河南師傅學習佛漢拳,一般人打不過他。多次高考無果后,盧方全一度在家教人武術,并經常帶手下人打架,在當地漸成一霸。
盧方全的人生轉折,出現在他發(fā)明快速繪圖儀之后。他頭腦靈活,尤其擅長拉關系,一旦認識了有用的人,便通過送錢結交,為將來鋪墊。
1990年,盧方全找到高廟王鄉(xiāng)中學和當地教育局、財政局等多個部門,依靠縣財政局下撥的20萬元貸款作為扶持資金,創(chuàng)辦了名為校辦企業(yè)、實則由其私人掌控的陽谷縣科儀廠。這是他空手套白狼的開端,這筆貸款他始終沒還,最終是由作保的縣教育局還的錢。
就在這段時間,盧方全改名盧恩光,與過去那段不光彩的街頭混混人生做了“切割”?!岸鞴狻倍值囊馑际恰案卸鞲改?、光宗耀祖”。
雖然快速繪圖產品沒賺到錢,但盧恩光仍借助企業(yè)家的身份,為自己爭得了相關榮譽。1994年,盧恩光被評為山東省十大杰出青年。
頭腦活絡的盧恩光轉而開發(fā)另一項產品。1995年12月,盧恩光連續(xù)申請了“雙層藝術玻璃容器”等三項專利,并相繼獲批。
1997年成為盧恩光在商場上扭轉勢頭的關鍵年。他發(fā)明的雙層藝術玻璃容器,最終成為諾亞口杯(即雙層玻璃杯),在全國市場上熱銷一時,為他迅速攢下上億身家。
成了“億萬富翁”的盧恩光并不以企業(yè)家的身份為榮,卻始終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當官高”,覺得干什么都沒有當官“有面兒”。尤其在他跟縣里科局的人一塊吃飯時,盡管自己是大老板,但往往都是科局的人坐上首,這讓他心里總是酸酸的。
盧恩光一心想當官,并為此絞盡腦汁甚至達到了癡狂程度。
早在1992年,盧恩光看到有企業(yè)老板名片上印著“公司黨委書記”的頭銜,深感羨慕,便萌生了混入黨內的念頭。
從申請入黨到入黨需要一到兩年時間,盧恩光嫌太慢,便找到時任高廟王鄉(xiāng)黨委書記的李恒軍幫忙。李恒軍收了他5000元錢,突擊發(fā)展他入黨。入黨申請書和志愿書都是1992年寫的,為了看起來更“合理”,盧恩光特意把申請入黨的時間往前倒簽了兩年,從而鬧出了入黨申請書“穿越”的大笑話。
當時,盧恩光的企業(yè)掛靠在高廟王鄉(xiāng)中學,為了獲得國家干部身份,進而利用干部身份躋身仕途,他請托時任校長幫他弄了一份假的民辦教師履歷材料,用來申報轉為公辦教師。
1993年,聊城地區(qū)出臺“民營企業(yè)家掛職科技副鄉(xiāng)長”政策,盧恩光覺得機遇來了。通過連“跑”帶“送”,他如愿當上了高廟王鄉(xiāng)科技副鄉(xiāng)長。
雖然只是個掛名虛職,但盧恩光覺得好歹當上官了,十分高興,認為自己光宗耀祖了,特地跑到父母墳前祭拜了一番。那時候,誰要還喊他“盧董事長”“盧總”,他心里就覺得那人不懂事——“我都副鄉(xiāng)長了”。
很快,盧恩光又被任命為鄉(xiāng)黨委副書記,職務由虛變實,實現了仕途的真正起步。1997年年底,陽谷縣四大班子換屆,盧恩光覺得解決副縣級將是實現人生夢想的關鍵一步,于是不惜重金多方請托。
一萬、兩萬、三萬、四萬……在盧恩光慷慨“出手”之后,高廟王鄉(xiāng)、陽谷縣、聊城市多名主要領導干部放棄黨性原則,為其大開“綠燈”。最終,盧恩光如愿當上了縣政協(xié)副主席。令他郁悶的是,人們仍然拿他當老板,不拿他當領導。他在日記中寫道:“沒有這個殼,產生不了我;脫不開這個殼,我就長不大。”
這個“殼”就是給他帶來巨額財富的企業(yè)。為謀求仕途發(fā)展,他逐步把企業(yè)轉移到哥哥、侄子等人名下,但實際上,他開設的注冊資本總額上億的五家企業(yè),直到落馬都是他自己在幕后嚴密控制。
滿腦子“官本位”思想的盧恩光,制造了和企業(yè)脫離的假象后,又開始向更高一級目標“沖刺”。這一次,他的目光投向了省城,開道手法仍然是大把撒錢。
1999年5月,山東省政協(xié)因人設崗——增設魯協(xié)科技開發(fā)服務中心,將盧恩光調任該中心副主任;一年多后,又任命盧恩光為中心主任,使其成了正處級干部。
當時,組織人事部門雖發(fā)現他的檔案嚴重不全,學歷、任免文件等重要內容缺失,但只是讓他把檔案補全。
盧恩光就此有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檔案,他的下一個目標是進京做官。
中國殘聯下屬的華夏時報社成了盧恩光進京的第一塊跳板。
2001年,他安排自己的企業(yè)拿出500萬元,再通過其他企業(yè)捐助給報社,謊稱是自己拉來的捐款,因此得以調任華夏文化出版集團籌備組副組長,成為副局級干部。
2003年,為了體現政績和能力,他再次“拉”來1000萬元“贊助”,由此升任華夏時報社社長,成為正局級干部。
1997年到2003年這段時間,是盧恩光仕途的高速發(fā)展期,他一年換一崗,六年提六級,從鄉(xiāng)到縣再到省直至北京,從副科級到正局級,“火箭提拔”的背后是金錢助推。
雖然進了北京,也成了正局級干部,但盧恩光認為,報社不是從政的主戰(zhàn)場,他想調入政法、組織、紀檢等權力系統(tǒng)。
經過苦心鉆營,2007年,盧恩光進入勞動保障部任辦公廳巡視員兼副主任,后任人社部勞動監(jiān)察局巡視員兼副局長。兩年后,盧恩光調入司法部任政治部副主任。
為了“再進一步”,盧恩光在司法部附近租了房子,此后七年,他很少回家,一門心思投機鉆營。每晚回到住處,他都要反思當天的情況,睡前默誦“知足常樂,老天厚愛,你已功成名就,睡覺”;早晨醒來激勵自己繼續(xù)“奮斗”,默誦“不知足常進取,功名就在前邊,努力前行”。
他對領導照顧得可謂無微不至,每周都去給領導家送疏菜、水果、各種肉食、食物半成品,像為領導家修書架這類釘釘補補的小事,他也是親力親為。
為了經營和領導的關系,盧恩光花了大力氣,也因此在提拔副部級時得到有關領導的多次推薦。2015年11月,盧恩光升任司法部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成為副部級干部。
中央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后,盧恩光越來越覺得提副部級未必是好事,因為他這樣一個靠造假拼湊起來的“高干”,注定是禁不起查的。盧恩光只斷斷續(xù)續(xù)讀完高中,后來的文憑都是靠買、送、混得來的。他的出生年份也由1958年竄改為1965年,年齡小了七歲,使他在歷次干部選拔中有了年齡優(yōu)勢。
盧恩光的家庭情況也嚴重造假。他共有七名子女,但只填報了兩名,其他五名子女均通過假手續(xù)落戶在親戚家。盧恩光在家也不允許孩子叫他爸爸,而是讓叫“姨父”什么的,“怕出去喊走了嘴”。
通過造假,盧恩光獲得了巨大利益,但假面具戴久了,粘到臉上很難再摘下來。
在盧恩光的升遷路上,20多名不同層級的領導干部收受賄賂。不少收過他好處的人聽說他成了副部級,都覺得荒唐,但他們正是這荒唐結果的釀造者之一。
曾對盧恩光提拔大開“綠燈”的聊城市委原書記張敬濤在反思時說:“盧恩光這樣的人能當副部級領導嗎?那為什么在我這個關口上,沒把他卡住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