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萬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9-0-01
當今的流行歌曲可謂是藝術的奇葩,具有無窮的魅力,得到現代中學生的鐘愛。如今中學生有時聚會多以談論蔡國慶、劉歡、趙傳、葉倩文、華晨宇、鄧紫琪、筷子兄弟等人為時髦。事實告訴我們:流行歌曲在中學生的文化生活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的確,歌曲或悠揚或高亢或粗獷或清甜,發(fā)自于他們的心靈,難怪中學生感情那么投入。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背踔猩脛傩膹?,富于幻想,如果引導他們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流行歌曲中去認識人生,尋找寫作的材料和技巧,進行系列性、創(chuàng)造性聯想,就很有可能把學生記憶倉庫中的材料誘發(fā)和召喚出來,促進他們的想象和思考,燃起他們寫作的欲望,把不自覺的興趣轉移到探求知識的興趣上來。因此,我認為,從流行歌曲中因勢利導,可以使學生從趣事中培養(yǎng)起對作文的興趣,提高寫作水平。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從流行歌曲中,因勢利導,以趣養(yǎng)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首先,學生愛音樂,天性使然,學生通過動聽的歌曲和精美的歌詞中的情感體驗,即可達到理性的認識。學生喜歡唱歌、抄歌等,這就對歌曲這一藝術世界產生了熱愛的情感,他們可以在這個世界中感到自由,實現被動向能動轉化,導致情感向深層發(fā)展,享受到高峰的情感愉悅,往往可以從感知中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同時,也自然而然地產生抒發(fā)自己審美觀點的要求。
其次,流行歌曲留給人的是一種生動的感覺,在學生的身上可以通過藝術熏陶喚起他們創(chuàng)造性天賦,以表達自己的審美思想。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美是生活”。而流行歌曲則是美的生活的載體,點撥學生從喜愛的歌曲中發(fā)現美,則有利于激起寫作源頭的發(fā)現。因為 流行歌曲往往是通俗易懂,形象感人,飽含著深刻的生活哲理,是足以能夠讓學生從中得到藝術的熏陶和完善自我的。例如,一位平時不大認真學習的學生聽到了劉歡唱的《再也不能這樣活》后,感慨萬千,寫下了同題作文,其中寫道:“過去,我一直‘閉上眼睛就睡,張開嘴巴就喝,迷迷登登上學,稀里糊涂求學。我知道了這些都是錯的,我發(fā)誓:再也不能那樣過,再也不能那樣活,要一步一個深深的腳窩,踏踏實實地當好學生。”從歌曲中,既形成了學生的審美思想,又調動了學生的寫作激情。
不難看出 ,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關鍵是熱情的激發(fā),興趣的培養(yǎng),積極性的調動,興奮點的出發(fā)。流行歌曲就是這樣使學生得到了審美滿足,活躍了審美思想,得到了一種從興趣中來到興趣中去的寫作欲望。
二、從流行歌曲中,因勢利導,以趣養(yǎng)趣,培養(yǎng)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理解能力
流行歌曲的創(chuàng)作和文學創(chuàng)作一樣,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每一首流行歌曲都是現實生活的反映。這些歌曲往往可以把學生思維觸角伸向生活的深處,去理解生活,認識世界。學生易于接受和樂于接受歌曲的觸發(fā)點的,對于歌曲理解的反饋——寫作也是樂于為之的。
曾有一位同學唱了趙傳的《我很丑,可是我很溫柔》后,正確地理解了生活,在作文中寫到;“一個人的魅力是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綜合產物,并不僅僅取決于哪一方面,每個人又都具備各方面的潛在的“美麗”。有的人是單皮眼,但有個櫻桃小嘴;有的人長相有點對不起大家,但身體就結結實實;有點人歌唱得不好,但踢球踢得蠻好;有的人解方程不行,但作文特棒。這些“丑小鴨”,其實并不丑?。?從歌曲中使學生認識了人生,懂得了人無完人的道理,能正確對待自己的短處。
學生從流行歌曲中,易于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理解,這樣往往會把認識和情感興趣導向于作文,對作文起到準備、推動和促進作用。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講,流行歌曲是教給學生認識生活、理解生活、發(fā)現生活的一根拐杖。
三、從流行歌曲中,因勢利導,以趣養(yǎng)趣,培養(yǎng)學生的豐富想象力
不少流行歌曲歌詞深刻獨到,醒人耳目,啟人深思。學生受其啟迪,往往能產生心領神會般的觸動和感悟,展現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面,把學生帶進一個個馳騁想象的新天地,活躍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如沐浴春風。
現在的中學生普遍閱讀面狹窄,寫作時往往無“米”可炊。而熟于口并屬于心的流行歌曲使他們大腦的儲存庫里的材料活躍起來,使思路拓展,意境開闊,使他們感到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如葉倩文唱的《瀟灑走一回》,面對失敗,可以如此發(fā)散思維;“瀟灑地走過失敗,奮斗的路永遠崎嶇,失敗永遠是未知數,有夢就去追逐,有奮斗就有快樂。無數次的搏擊,將筑成你的成功之路。笑對失敗,瀟灑上路。”
作文需要生活實感,而流行歌曲是具體生活實感的提供,能啟發(fā)和刺激每個學生各自的最佳出發(fā)點,使學生在作文中獲得自由遐想的滿足,產生由“要我寫”到“我要寫”的興趣。
四、從流行歌曲中,因勢利導,以趣養(yǎng)趣,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校園文化中,流行歌曲是大部分中學生的擁有者,尋尋覓覓的低吟,聲嘶力竭的發(fā)泄,娓娓道來的傾訴,似乎都在躁動的青春里引起了一陣陣的共鳴。唱歌,使中學生找到了一種甜美的娛樂方式,一種能夠表現自我的方式。他們或唱著黎明、齊秦的歌謠,或唱著“校園歌曲”、“西北風”和“望江南”。唱著歡樂與挫折,唱出熱情與傷感,痛快淋漓地展示著自己年輕幼稚而又多姿多彩的心靈世界。
吳伯蕭在文章《歌聲》中說得好;“歌聲悠揚,淳樸,像諄諄教誨,又像娓娓的談話,一直唱到人們的心里,又從心里唱出來?!边@告訴我們,流行歌曲可以引導學生到藝術的境地、創(chuàng)作的境地。中學生常常用流行歌曲題目來做作文題目,比如,歌曲題目《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用來做作文的題目;或引用流行歌曲歌詞來說理,比如,歌曲《真心英雄》里的歌詞“不經理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用以說明成功需要奮斗的道理。這些就是中學生樂于借鑒流行歌曲來表達心聲的體現。
總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從趣事流行歌曲中,獲得了自己最熟悉、最喜愛的材料,找到了適合寫作的“胃口”,從而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有議可發(fā),推動了學生作文的寫作內部動力,可以使學生從“作文是一種負擔”向“作文是一件趣事、樂事”轉化,從而提高了寫作水平。為此,我認為,適當的時候也可以把流行歌曲引導到作文中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