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仁
“燈謎狀元”王能父
肖仁
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歷來,在中國的百姓生活里,有吃湯圓、鬧花燈、雅集賽詩、猜燈謎的傳統(tǒng)習(xí)俗。
70多年前,是我十歲左右的時候。家鄉(xiāng)泰州曾出過一位全國聞名的“燈謎狀元”,這個人叫王能父,是老泰州文化名人中的“海陵三父”之一(另“二父”,是詞人陳冕父、書畫名家孫龍父)。
王能父(1915—1998),江蘇泰州人。書法篆刻家。出身于書香門第,自幼即習(xí)詩詞、文虎之道。
我小時候,是在東街上的“王家祠堂”(鄉(xiāng)賢祠小學(xué))里讀書的。1941年,升五年級的那年,班上新來了一位教國文的李竹修先生。這個人氣度不凡,上每堂課,從來都不帶課本。仰著頭,背起手,沿著桌的行間,就那么邊踱邊講,通篇課文,他記得個滾瓜爛熟,背得個滴水不漏。全班的學(xué)子口服心服,五體投地。后來才聽說,人家原先是在上海教大學(xué)的,只不過因為日本鬼子撂炸彈,鬧空襲,這才返回到家鄉(xiāng)來教書的。李先生腹笥寬泛,學(xué)識充盈,常常在課余間隙,為我們講授一些語文基礎(chǔ)知識。有一次,先生說到燈謎的話題了,不無自豪地向大家介紹了泰州籍的“燈謎狀元”王能父和他所創(chuàng)制的幾條震驚全國文壇與學(xué)界的名“謎”。70多年過去了,真的是“幼學(xué)如漆”,那王能父所留下的著名謎面,竟被我記得個一字不漏。
李先生說:“王能父所以能夠獲得全國‘燈謎狀元’的稱號,其實,就緣于一則謎條。那謎面是:‘民國二十年(1931)中國的三大問題?!ù蛞蛔郑┱l知,謎面在各家報紙刊登以后,半個月內(nèi),竟無一人猜中。后來,當(dāng)公布謎底為‘暴’字時,全國大嘩,贊詞夸聲一片。報紙上出現(xiàn)無數(shù)與這條字謎相關(guān)的文章。(因‘暴’字被拆開后,成了‘日、共、水’三個字,恰好就切中了所謂‘民國二十年發(fā)生在中華大地上的三大議論熱點’)也許,正是因為切中時弊,一個字就道盡了全民的關(guān)注,觸動了國人的某根神經(jīng)。才讓王能父先生成為全國的‘燈謎魁首’!”
我腦庫里存有不少王能父創(chuàng)制的精妙謎面,姑錄幾則,以饗讀者。
二龍分守,一隱一顯。(打兩個對偶字)
謎底是“寵”“辱”。對偶是沒有問題了。再看“寵”下的龍,這是條明顯的龍,而“辱”上的辰,卻是十二生肖中的龍,它是條隱龍;謎面上的“二龍分守”,可不是守衛(wèi),而是“守”這個字。于是,顯龍分得“守”字的上半部成了“寵”,而隱龍分得“守”字的下半部成了“辱”。絕妙,絕妙!真是聰明的頭腦,“狀元”的水平!
日月一齊來,莫作明字猜;猜昌或猜冒,俱非‘射虎’才。(打一字)
謎底是“膽”。
遠(yuǎn)望一堆人,近看不像人;望來又看去,沒得正經(jīng)人。(打一繁體字)
謎底是“從”。是的,雙人旁可以算人的,兩個并排的一撇一點,也是能當(dāng)人的,小了點兒;往下的一豎一橫不像人,可只需稍稍斜過一點再看,倒還是有了點兒人模人樣了;最后那一小撇,一長捺,盡管像個劈叉練拳的,可你還得承認(rèn),那是個人。這條謎,妙是妙在謎面上的最后一句:“沒得正經(jīng)人!”這句話是既詼諧又幽默,說實在的,不是大才,不是在文字、音韻、訓(xùn)詁方面具有厚實的功底,玩不出這樣的水平。
寫了一豎,又添一撇,再生上一橫。(打一字)
謎底是“隆”。這是能父先生在?!盎尅崩@人。因為,對于制謎的人來說,他是必須要遵循某種“格”的定規(guī)去創(chuàng)作謎條的。譬如“諧音格”“卷簾格”“意會格”“解構(gòu)格”“對偶格”“導(dǎo)誤格”等,這格來格去,其實就是猜謎者的指路標(biāo)和門徑,只不過制謎人不肯把它透露出來而已。但,這偏偏又是制作謎語者的正宗手段。因此,關(guān)鍵還是要你去找準(zhǔn)并悟透那些“格”的含義。再拿前面說到的那個“暴”字為例,只要在謎面下方“打一字”的后面,再來一個“解構(gòu)格”提示一下的話,那么,這條謎底就清楚明白了。
“燈謎狀元”王能父先生一生,除制作有近百條謎語存世而外,還寫過若干條意趣的對聯(lián)。當(dāng)年的彼子街上,老新華書店對面,曾開設(shè)過一爿三開間大門面的“泰州國營副食品門市商店”。在店門上方,制作有一排水泥市招,那也是出自王能父先生手筆。據(jù)說那時,老先生剛從外地的一個單位退休歸里,適逢該副食品商店有位與之舊交的老相識——收藏家蔡禮泉先生,深敬其才又深慕其名,而特地邀請他揮毫寫就的。
總說人老了喜愛懷舊、說古。恰逢元宵佳節(jié),正好想到了燈謎大家、名家大腕——泰州人王能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