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溫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溫州 325000; 2.蒼南縣畜牧獸醫(yī)局; 3.瑞安市農(nóng)業(yè)局)
試驗研究
溫州地區(qū)規(guī)模豬場O型口蹄疫免疫程序優(yōu)化初探
吳波1,趙妍1,姜斌1,薛成俊2,潘翔翔3
(1.溫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溫州 325000; 2.蒼南縣畜牧獸醫(yī)局; 3.瑞安市農(nóng)業(yè)局)
為確定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O/Mya98/XJ/2010株+ O/GX/09-7株)的最佳首免和二免日齡,對母源抗體消長規(guī)律進行檢測、分析。試驗選用哺過初乳的同窩健康仔豬10頭,檢測母源抗體消長情況;同時選用30-70日齡哺過初乳的健康仔豬50頭,每組10頭,分別于30、40、50、60和70日齡首免,50、60、70、80和90日齡二免,各組分別于首免后至130日齡測定免疫抗體效價。結果表明,30日齡仔豬母源抗體效價達到高峰后逐漸下降;仔豬40日齡首免、60日齡二免的情況下,110日齡內(nèi)免疫抗體合格率均維持在70%以上。
O型口蹄疫;免疫程序;豬
母源抗體在仔豬早期抵抗疫病侵擾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種保護會隨著仔豬日齡的增長和母源抗體效價的消減而降低;但很多學者認為母源抗體對接種疫苗的干擾作用會造成免疫失敗,仔豬發(fā)生疫病主要由于該疫病的首免時間不當而引起[1]。因此,掌握仔豬母源抗體消長規(guī)律是科學制定免疫程序的前提。
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O/Mya98/XJ/2010株+O/GX/09-7株)于2014年獲得新獸藥證書和批準文號,能更好覆蓋各種O型口蹄疫流行毒。由該毒株所制備疫苗的免疫程序,尤其是首免和二免的時間尚未見有報道。本研究以母豬及所產(chǎn)仔豬為試驗對象,分析母豬分娩前后的O型口蹄疫免疫抗體效價和仔豬不同日齡的母源抗體效價動態(tài)變化情況;同時結合仔豬不同日齡首免和二免的免疫抗體保護性,通過對該毒株疫苗的母豬和仔豬相關保護性抗體的效價、保護率以及維持時間等指標進行評估,為全面優(yōu)化該疫苗免疫程序提供借鑒。
1.1試驗材料
1.1.1試驗動物 選用哺過初乳的同窩健康仔豬10頭,檢測母源抗體消長情況;選用30-70日齡哺過初乳的健康仔豬50頭,每組10頭,分別首免和二免后進行抗體效價檢測。試驗期間,除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種外,不接種其他疫苗,由專人負責隔離飼養(yǎng),常規(guī)配合飼料飼喂。
1.1.2供試疫苗 豬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O/Mya98/XJ/2010株+ O/GX/09-7株)由內(nèi)蒙古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5015)。
1.1.3檢測試劑 口蹄疫O型間接血凝抗體檢測試劑盒(批號:20160303201)購自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蘭州獸醫(yī)研究所。
1.2試驗方法
1.2.1免疫接種 注射部位為耳根后頸部肌肉,首次免疫劑量為1.5頭份(3 mL),二免劑量為2頭份(4 mL)。
1.2.2分組采血 母源抗體消長規(guī)律:分別于20、30、40、50、60和70日齡連續(xù)采血檢測;最佳首免和二免日齡試驗:設A、B、C、D、E五個試驗組,分別于30、40、50、60和70日齡首免,50、60、70、80和90日齡二免,各組分別于首免后至130日齡檢測抗體效價。
1.2.3抗體效價檢測 按照口蹄疫診斷技術規(guī)程(NY/SY 150-2000)操作,抗體效價以nlog2表示。
1.2.4判定標準 以100%凝集血清最大稀釋孔為該血清樣品的抗體效價。IHA效價≥5log2判定為合格,IHA效價<5log2判定為不合格,以合格數(shù)計算保護性抗體比率。
2.1母源抗體消長規(guī)律 詳見表1。
表1 不同日齡仔豬母源抗體IHA效價檢測結果
注:母豬分娩前后血清抗體效價為8log2。
由表1可見,仔豬母源抗體水平呈逐漸下降趨勢,40日齡前抗體效價維持在≥6log2區(qū)間,40日齡后保護性抗體效價快速下降,至50日齡時保護性抗體合格率已低于70%。按照農(nóng)業(yè)部規(guī)定70%合格率標準,50日齡后已無法起到有效保護。
2.2最佳首免和二免日齡 口蹄疫疫苗經(jīng)首免和二免后各組抗體效價平均值、保護率及維持時間詳見表2。B、C、D三組免疫效果的三個指標整體優(yōu)于A組和E組,B組保護性抗體高效價免疫后維持時間與C組和D組接近。
表2 分組免疫后小豬各日齡IHA效價
注:各組(A、B、C、D和E)母豬分娩前后血清抗體效價分布在7log2-10log2區(qū)間內(nèi);每組供試仔豬10頭。
結合表1和表2結果,分析獲得各組仔豬在20-130日齡期間保護性抗體效價和保護率變化趨勢(分別詳見圖1和圖2)。仔豬50-70日齡的母源抗體保護率低于70%,需通過免疫刺激仔豬免疫系統(tǒng)在40日齡后產(chǎn)生高效價的保護性抗體。B組在110日齡前抗體效價平均值和保護率均能維持在5.4log2和70%以上,符合農(nóng)業(yè)部規(guī)定的5log2效價下限和70%合格率標準。A組和B組雖都符合該要求,但A組抗體效價和保護率整體水平不高,且在80日齡后顯著下降,均不如B組理想。C、D和E組雖然在40日齡前能依賴母源抗體保護,但分別于50、60和70日齡前均未能產(chǎn)生足夠有效由免疫應答產(chǎn)生的保護性抗體。
綜上所述,在母豬經(jīng)O型口蹄疫免疫情況下,豬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O/Mya98/XJ/2010株+ O/GX/09-7株)于40日齡首免、60日齡二免的情況下,其免疫抗體效價相對最佳,因母源抗體干擾引起的免疫失敗或低效價水平發(fā)生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圖1 保護性抗體效價變化趨勢
圖2 保護性抗體的保護率變化趨勢
3.1仔豬母源抗體對疫苗免疫的影響 根據(jù)本次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母豬具有較高口蹄疫免疫抗體效價的情況下,仔豬能夠通過哺喂初乳方式獲得有效的母源抗體,且維持時間至40日齡左右均能得到有效保護。母源抗體不僅能夠保護低齡仔豬抵抗疫病感染,同時也可有效發(fā)揮疫苗免疫干擾的副作用[2]。A組在母源抗體滴度較高時經(jīng)疫苗免疫,其免疫效果均低于其它試驗組。反之,若首免日齡過晚則可能導致仔豬某一時間段暴露在低抗體效價高感染風險的環(huán)境之中。
3.2非同窩仔豬之間抗體水平檢測的局限性 本次試驗母源抗體(對照組)采用同窩仔豬跟蹤檢測,在仔豬哺喂初乳、奶頭固定及前期護理工作到位情況下,同窩仔豬之間的橫向抗體水平差異不大。然而,免疫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動物均屬非同窩仔豬,保護性抗體效價和保護率變化趨勢是對照組與試驗組結合的結果。本試驗場點母豬每胎產(chǎn)仔11-13頭,且試驗過程中出現(xiàn)個別仔豬因采血等應激因素造成的非正常狀態(tài),難以實現(xiàn)從出生到130日齡的全程采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3非經(jīng)免母豬與經(jīng)免母豬所產(chǎn)仔豬免疫程序的差異 據(jù)張華才等(2005)[3]報道,非經(jīng)免母豬初乳中無保護性母源抗體,仔豬在沒有母源抗體干擾下,對疫苗免疫效果無影響。在存在母源抗體時,仔豬于30日齡首免、60日齡加強免疫后抗體隨時間延長而逐漸降至轉(zhuǎn)陰,母源抗體對疫苗免疫效果干擾嚴重。這就合理地解釋了部分豬場為何在育肥階段豬體血清中檢測不到抗體。母豬分娩前加強免疫對仔豬獲得保護性母源抗體至關重要,仔豬母源抗體具有兩面性[4-5],關鍵在于首免時間的控制。
3.4育肥豬110日齡前三免的必要性 目前,溫州地區(qū)大部分豬場商品豬免疫2-3次,即45-50日齡首免,90日齡二免,三免無固定日齡,往往在每年4月份春防或9月份秋防時補免一次。結合圖1和圖2,經(jīng)兩次免疫的商品豬110日齡后基本喪失對口蹄疫病毒的抵抗力。據(jù)筆者觀察,大部分豬場發(fā)病都是從育肥豬開始,肥豬發(fā)病后產(chǎn)生大量病毒,使部分具備不完全保護力的豬群,尤其是仔豬隨其感染發(fā)病,出現(xiàn)仔豬繼發(fā)感染死亡或轉(zhuǎn)為“僵豬”和育肥豬耐過情況。故建議在前2次基礎免疫的基礎上,于90-110日齡左右加強免疫一次。
3.5其他免疫因素的影響 溫州地區(qū)仔豬斷奶日齡普遍為28日齡,易發(fā)生仔豬斷奶應激綜合征;若30日齡首免仔豬可能引起較為明顯的疫苗應激副作用,對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免疫應答可能帶來不利影響。在免疫注射部位方面,何家惠(1999)[6]等報道,通過后海穴注射,無任何副作用,疫苗用量小,抗體滴度高于頸后肌內(nèi)注射;但在臨床應用上操作較為不便,尤其是大豬保定不穩(wěn),且深度難以控制,容易刺傷甚至刺穿直腸。兩者各有利弊,需根據(jù)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適當選用。免疫劑量方面,黃衛(wèi)平等(2012)[7]報道,大劑量使用疫苗短期內(nèi)會提高仔豬的免疫保護力,但可能造成抗體水平不均衡,離散度較大,部分仔豬呈高免狀態(tài),會對二免造成很大干擾,使豬群極易在受疫病威脅地區(qū)或季節(jié)暴發(fā)口蹄疫。
[1] 吳云飛等.豬瘟、藍耳病及豬O型口蹄疫母源抗體消長規(guī)律[J].畜牧獸醫(yī)雜志, 2016,1:29-32.
[2] Wesley R D,Lager K M.Overcoming maternal anti-body interference by with vaccination human adenovirus 5 recombinant viruses expressing the hemagglutinin and the nucleoprotein of swine influenza virus[J].Vet Microbiol,2006,118:67-75.
[3] 張華才,高佃平.母源抗體干擾對豬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影響分析[J].江西畜牧獸醫(yī),2005,5:50-51.
[4] 王峰.豬O型口蹄疫疫苗不同豬齡免疫抗體分析試驗[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1,21:118-119.
[5] 邱伯根等.母源抗體對口蹄疫疫苗主動免疫應答的影響[J].中國獸醫(yī)科學,2006,36:1-4.
[6] 何家惠等.豬口蹄疫免疫程序的研究[J].畜牧與獸醫(yī),1999,2:27-28.
[7] 黃衛(wèi)平,程曉等.規(guī)?;i場仔豬口蹄疫免疫程序的制定[J].四川畜牧獸醫(yī), 2012,10:18-20.
2017-06-20
吳波(1981-),男,浙江溫州人,高級獸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綜合防控工作。E-mail:cris414727@126.com
S858.28
A
1005-7307(2017)05-0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