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晉瑋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對此你有什么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注意:①題目自擬。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人生三本書 曹瑞瑤
這個世界有三本大書,我們一生都在讀這三本書。
第一本書是有字書,是我們接觸世界最便捷的方式。從孩提時期的連環(huán)畫開始,到標有拼音的寓言故事,再到科幻小說、長篇故事,然后是晦澀難懂的博物學書籍、世界名著、古代經典……我們在小小的書房中遨游,與尼摩船長在海底漫游,與湯姆·索亞一起在山洞探險,與夏洛克·福爾摩斯一起偵破奇事怪案……書本讓我們足不出戶,便可以認識這個世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我們讀的書、知道的故事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我們開始不滿足于文字刻畫的世界,我們提出的問題書本有時無法解答。海底的世界真的像凡爾納描繪的那樣嗎?那個山洞里真的有金銀財寶嗎?為什么墨家的俠義勝過親情?為什么愚公偏要移山?我們從自然、人生這本無字之書中真正理解了這些問題。我潛入海中,看到了奇幻的海底世界和夢幻般的珊瑚礁;我走進山洞,雖沒有發(fā)現金銀財寶,卻看到了大自然毫無粉飾、巧奪天工的溶洞奇觀;我獨自一人時,最先想到的是善解人意、可以傾訴衷腸的摯友;在我攻克難題時,我理解了愚公的那份執(zhí)著不懈……只有登過岳陽樓,才能領略“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的氣概;只有親臨謝朓樓,才能體味“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壯志豪情;只有學而時習之,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當我們讀過萬卷書,行過萬里路后,我們的心境就發(fā)生了改變,看世界的角度也不同了。以前,我總是簡單地把人分成兩類:好人和壞人。善良的、幫助他人的、做好事的是好人;邪惡的、傷害他人的、做壞事的是壞人??勺罱覍W習了《孔乙己》之后,我認識到人性的復雜和兩面性。教小二識字、分給小孩子茴香豆的孔乙己會是壞人嗎?可自欺欺人、偷書、好吃懶做的孔乙己又會是好人嗎?從此我不會再拿簡單的標準衡量人,對待同學也會多一份包容、多一份諒解。其實,在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時,我也在一步步書寫、探索、豐富著自己的心靈之書。
沒有了有字之書,如同失去了探索世界的鑰匙;沒有了無字之書,所有的知識便都止步于文字,枯燥乏味;沒有了心靈之書,那么知識和見識便變得毫無意義。我們在不斷探索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如何讀好這三本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