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舒
【摘 要】民歌《蘭花花》不僅是信天游的代表作,也是陜北民歌中流傳最廣的典范作品之一。從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以歌曲歌詞為切入點,講述了舊社會一位美麗的陜北姑娘“蘭花花”在不同時期的心理變化及情感表達,闡述了她不屈服于命運,為追求自由與愛情,“拼上性命”逃出周家與情哥哥重逢的感人愛情故事。
【關(guān)鍵詞】陜北民歌;《蘭花花》;心理變化;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J64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9-0074-01
《蘭花花》的歌詞是以七字句二二三式為基本格式的上下句變文體,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作曲中采用迭詞和疊音的手法創(chuàng)作,以賦比興的手法表現(xiàn),巧妙的疊詞與豐富的疊音讓人唱起來明快流暢和諧優(yōu)美,給人可觀可感的立體形象,不僅聽起來滾珠流泉,朗朗上口,又突出了陜北民歌獨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將故事中蘭花花這位美麗善良的姑娘遭受封建禮教迫害,以及蘭花花反抗封建束縛的決心塑造得栩栩如生。
一、不同階段的“蘭花花”
1、“人見人愛”的蘭花花
“青線線(那個)藍線線,藍格英英(的)彩,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人。五谷里(那個)田苗子,數(shù)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呦),就數(shù)(那個)蘭花花好?!边@兩段詞都用了浪漫主義的比興手法,第一段第一句中的興與第二句的比,第二段第一句的興與第二句的比,以青線、藍線的光彩奪目,以五谷中高粱最高,比襯托蘭花花的動人風姿。而歌詞中的“線”“英”重疊起來,運用疊詞的手法,體現(xiàn)青線、藍線的炫目光彩,更抒發(fā)了對蘭花花這位遠近聞名的妙齡少女的贊美,這樣做不僅把事物描寫更細致真切,形神必觀,而且讀起來朗朗爽口,后面“實實”使用形容詞的重疊形式,使抽象的東西形象化,使對事物的描繪達到生動而鮮明的程度。這句歌詞也充分表達了蘭花花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妙齡女子。
2、“悲痛欲絕”的蘭花花
“正月里(那個)那個說媒,二月里訂,三月里交大錢,四月里迎。三班子(那個)吹來,兩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進了周家。”這段詞中重復用到了量詞,不僅使歌詞化零散為整齊,而且聲韻回環(huán),和諧上口,音樂的節(jié)奏感也大大增強,大量量詞的運用使蘭花花的婚事看起來是非常緊湊,而最后的兩句則隱含了其原因和極其豐富的內(nèi)容,從中知曉主人公蘭花花已與“情哥哥”相愛相識,卻因為階級差異還是被迫出嫁情景,蘭花花的無助與痛苦反映出封建禮教的無理與兇殘,而這段在歌唱中歌詞旋律也慢了一倍,讓我們也仿佛能從音樂中聽到蘭花花那清晰的哭腔和悲慟的吶喊。
3、“奮力抗爭”的蘭花花
“蘭花花我下轎來,東望西照,照見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墳。你要死來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來后晌我蘭花花走。”這兩段詞都表現(xiàn)了蘭花花在封建階級的壓迫下的怨恨之情,段中就使用了“早早”這樣的疊詞,加深了人們對蘭花花這位年輕女子心中怨恨之情的理解與感受,而“死”無疑表現(xiàn)了蘭花花對“周家猴老子”的憤恨,也仿佛像她在人世間發(fā)出的最惡毒的詛咒。蘭花花無奈嫁到周家,心情悲痛怨恨,對情哥哥的思念、被封建勢力壓迫的無奈和愛情憧憬的破滅,讓蘭花花內(nèi)心的憤恨全部傾到“猴老子”身上,對他是恨之入骨。這段也主要講述了蘭花花在來到陌生的地方后,東望西照遇見的卻是周家老爺,現(xiàn)實的打擊、戀情的失意使蘭花花內(nèi)心極度悲憤,雖然她的身份是受壓迫階級,但她還是不畏懼封建階級的壓迫,毅然決然地反抗到底。與其惟命是從的父母形成鮮明對比,也體現(xiàn)了其“新的一代”在為自己期待的美好生活努力而與封建階級做斗爭。
4、“如愿以償”的蘭花花
“手提上(那個)羊肉懷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我見到我的情哥哥有說不完的話,咱們倆死活呦長在一搭?!边@段詞用到了賦的表現(xiàn)手法,所謂“賦”就是描寫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和感受。詞中蘭花花在遭受不公與屈辱后,為追求美好的生活而決定出逃,在歷盡千辛萬苦后,最終見到“情哥哥”,蘭花花心中既激動又喜悅,恨不得把所有的話都告訴“情哥哥”,并決定與“情哥哥”共赴生死,不再屈服于封建勢力之下。詞中“賦”的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將蘭花花出逃成功后的喜悅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得作品具有很強的渲染力和感染力。蘭花花的出逃成功,不僅彰顯了其敢于與封建階級及封建禮教做斗爭的精神,也寓意著新一代在抗爭封建舊勢力后最終勝利的美好畫面。
二、結(jié)語
《蘭花花》無疑是人類文化的珍貴遺產(chǎn),歌曲運用陜北民歌巧妙的藝術(shù)手法,獨樹一幟的表現(xiàn)形式,突出了當時階級之間強烈的矛盾沖突,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下地主階級的無理以及農(nóng)民階級的悲慘命運,揭露了舊社會封建地主階級和農(nóng)民階級的矛盾沖突。在壓迫中,中國“新一代”年輕人表現(xiàn)出與父輩截然不同的抗爭精神,這種不屈于命運,不甘受壓迫,勇敢追求自身幸福的抗爭精神,千百年來伴隨著陜北人民從過去走到現(xiàn)在。彰顯了“新一代”人為追求美好生活,而敢于與封建禮教、封建社會抗衡的決心,也塑造了蘭花花勇于斗爭,堅韌不屈的形象,使《蘭花花》達成了極高的藝術(shù)境界,也成為至今盛久不衰的經(jīng)典歌曲。
參考文獻:
[1]關(guān)欣.唱不盡的黃土情,歌不盡的藍花花——改編民歌《蘭花花》的審美闡釋[J].藝術(shù)評論,2010,02:104-106.
[2]王曉威.陜北民歌《蘭花花》的藝術(shù)分析[J].音樂時空,2015,2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