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醫(yī)院(450007)徐鵬敏
在臨床骨科中,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疾病,其最主要的臨床癥狀為腰突疼痛,該病癥不僅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還會導致其喪失勞動能力[1][2]。該病癥一般男性多發(fā)于女性,最常見的原則是腰腿痛。臨床上治療該病癥的方法相對較多,而針灸治療則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3][4]。因此本文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針灸治療的應用及護理方法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利用計算機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為34~68歲,平均年齡為(41.12±7.18)歲。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為35~69歲,平均年齡為(42.23±6.37)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接受一般治療和護理。即口服右旋布洛芬,0.3g/次,2次/d;平臥位牽引,1次/d;腰椎牽引,40min/次,重量為體重的1/6。護理方法:即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詳細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以及治療的相關事項,牽引時注意患者的感覺、牽引的重量以及角度等。牽引時加強巡視,對牽引效果以及扎縛松緊程度進行觀察和調整,結束后指導患者臥床休息。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針灸治療和護理干預。穴位選擇:足三里穴、風市穴、秩邊穴、昆侖穴、陽陵泉穴、委中穴、殷門穴、環(huán)跳穴、腰陽關穴、大腸俞穴、腎俞穴、腰夾脊穴等。采用毫針0.30mm×(40~70)mm斜刺或者直刺,捻轉毫針得氣后留針20min;足三里穴、腰陽關穴、大腸俞穴、腎俞穴得氣后,在針柄末端插入2cm艾柱,點燃施炙,至患者感到沿針體有溫熱感傳入穴位深層為宜。采用紙片隔離皮膚和艾條,避免皮膚灼傷。燃盡艾條后2min將針拔除。1次/d,持續(xù)針灸10d為1個療程。護理干預方法為:①飲食護理。即指導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維生素、清淡可口的食物,禁止食用煎炸、油膩、生冷辛辣食物。②體位護理。患者進行牽引之后,需佩戴腰圍才能下床活動,而采取平臥位時可將其取下。防止做腰扭轉運動,防止下肢抬高和屈曲,不能采取側臥位等。③功能鍛煉。通過拍打、摩法?法等,幫助患者放松下肢的肌肉,同時讓患者手伸直或者背于背后,采取俯臥,進行燕飛式鍛煉。而胸部以及頭需盡力向上抬,胸部昂起,兩腿保持不動。胸部抬起時要盡量促使肌肉用力收縮,而放下時則需完全放松肌肉。上身和兩腿均用力翹起,兩手向后伸,只讓腹部著床。保持數秒之后再落下。2次/d,5~15下/次。以患者疼痛或者自身疲勞為準則。④健康教育。即指導患者出院后的相關事項,如加強營養(yǎng),按照不同的體質加強飲食護理,以便增強患者的抵抗力。同時叮囑患者宜多臥硬板床,并佩戴腰圍,堅持進行腰背肌以及雙下肢的功能鍛煉。保持正確的行走、坐、站立等姿勢。
附表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數(%)]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臨床療效。采用生活質量量表對兩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分數高低與生活質量好壞成正比。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臨床體征消失,腰椎恢復正常;有效:臨床體征明顯改善,腰椎活動度增大;無效:臨床體征與腰椎活動度無變化。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處理研究所得的最后數據。計量資料t值檢驗,計數資料卡方檢驗,組間差異經P值判定,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為(64.28±9.78)分,對照組為(65.12±8.46)分,兩組間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而護理后,觀察組為(89.75±9.86)分,對照組為(78.53±8.21)分,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對比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經治療和護理后,總有效率為95.0%(38/40),對照組為77.5%(31/40),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對比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附表。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痹癥”、“腰痛”等范疇,其發(fā)病原因主要為腰府不堅、腎氣不足、跌撲勞損以及風寒濕邪外邪等造成的經絡痹阻、氣血凝滯等[5]。而采用中醫(yī)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疏通經絡、溫經散寒以及活血止痛。通過對該病癥實施針灸治療,既能強腰利水、益腎助陽,同時還能活血通絡,健腰腿、利下焦等,從而達到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目的[6]。而在針灸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既能幫助患者有效緩解心理障礙,消除不良情緒,同時還能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從而達到快速治愈的目的[7]。
本文的研究中,護理前,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為(64.28±9.78)分,對照組為(65.12±8.46)分,兩組間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而護理后,觀察組為(89.75±9.86)分,對照組為(78.53±8.21)分,而觀察組經治療和護理后,總有效率為95.0%(38/40),對照組為77.5%(31/40),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對比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可以看出,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針灸治療以及護理干預之后,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促使其病情快速恢復。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癥采用針灸治療以及護理干預后,患者臨床療效十分顯著,且其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提升,同時還能有效避免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因此值得應用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