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471000)張超雁 王紅艷
腦出血發(fā)病率呈遞增趨勢,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給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精神負擔和經(jīng)濟壓力[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腦出血患者行健康教育的效果,現(xiàn)做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78例于2015年9月~2016年1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30~77歲,平均(50.5±2.5)歲;出血量:20~105ml,平均(49.4±8.5)ml;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14例,初中及以上20例,小學及以下5例。觀察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31~79歲,平均(51.3±2.1)歲;出血量:21~106ml,平均(48.9±9.5)ml;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13例,初中及以上21例,小學及以下5例。在患者一般資料構成比較上,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
附表 兩組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僅給予病情觀察、環(huán)境護理、用藥及飲食指導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強化健康教育。①教育方式:教育選用一對一講解、集體教育、個體與集體教育結合等方式。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過程中,通過面對面講解、發(fā)放健康知識小冊、制作宣傳欄、開展教育講堂等方式,加強對腦出血防治常識宣講。②教育內(nèi)容:為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腦出血發(fā)生的原因、癥狀、治療及預防措施等相關知識;加強休息及合理運動教育,加強用藥、飲食指導,囑咐患者嚴格遵醫(yī)囑用藥、保持健康飲食,講解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及應對措施;告知患者需保持平和心理狀態(tài),避免情緒波動過大,保持舒暢心情。
1.3 觀察指標及效果評估 選用醫(yī)院自制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在患者出院當日對其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0分、60~79分、<60分分別為優(yōu)秀、及格、差。對患者進行3個月的隨訪,選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20.0軟件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以P<0.05表示。
2.1 組間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觀察組知識掌握優(yōu)秀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2.2 組間SF-36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平均S F-3 6評分為(68.63±2.64)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0.52±4.42)分(P<0.05)。
目前,健康教育在護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健康教育的實施對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的提高、對患者對臨床操作認知度的提升、依從性的提高均極為重要[2]。因此,在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需高度重視強化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選用多樣化途徑和方式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臨床上應用較為普遍的方式主要為面對面講解、開展健康講座、發(fā)放健康知識小冊、制作宣傳欄、播放視頻等。腦出血患者往往需要在家中接受長時間的治療,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認知的需求相對較高。通過開展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及家屬了解更多腦出血疾病知識,掌握更多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并發(fā)癥護理、后期康復等相關知識和技巧,進而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自護意識和能力,保證患者在治療期間能夠得到更加科學、規(guī)范的護理,使其心理和生理護理需求得到更好滿足,進而提高疾病控制效果,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實施強化健康教育后,該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強化健康教育,可促進患者能夠掌握更多相關疾病及健康知識,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