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第八人民醫(yī)院(528216)楊麗嬌 劉偉迎 申小英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510080)陳偉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的呼吸性疾病,以氣流阻塞為特征,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在臨床中的發(fā)病率較高,患者表現為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等,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2][3]。本研究應用延續(xù)護理在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中,明顯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8月~2016年8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6例,患者表現為慢性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容易疲乏等,經肺功能、胸部X線、CT等檢查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排除心臟、肝腎功能異常,有腫瘤的患者。選入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22例,年齡34~70歲,平均(59.7±2.3)歲,觀察組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21例,年齡32~68歲,平均(60.1±1.9)歲。兩組資料之間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在治療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呼吸、血壓和心率等,指導患者正確的用藥方式,告知患者保持正確的飲食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觀察組應用延續(xù)性護理,首先,建立延續(xù)護理小組,安排??频淖o士負責患者的隨訪,記錄患者基本情況。其次,在患者出院之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為患者介紹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等。再次,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評估,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增加蛋白、纖維食物的攝入,減少鹽、糖和碳水化合物等的攝入量。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的護理,消除患者的消極情緒,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指導患者正確的呼吸鍛煉方式,指導患者進行縮唇、腹式呼吸。同時保持每日適度的康復鍛煉,并在家里同樣堅持吸氧。最后,進行家庭隨訪,對患者的康復環(huán)境,鍛煉計劃的實施等進行訪問,對患者的疑問及時解答。應用SF-36評分法評價生活質量,兩組護理后對SF-36評分進行比較,同時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附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SF-36評分比較
附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滿意度比較
1.3 評價標準[4][5]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用SF-36評分量表來評價,SF-36評分量表的評分項目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情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8個方面,各項目滿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颊邔ψo理的滿意度的評價應用院內的調查問卷,得分為90~100分為滿意,得分為60~89分為基本滿意,得分為59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為滿意和基本滿意的比例之和。
1.4 統計學的分析 應用統計學的軟件SPSS18.0對計量和計數結果進行相應的統計學分析,計量的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的比較用t檢驗;計數的資料用百分比表示,數據的對比采取x2校驗,以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SF-36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在護理后的生活質量分別應用了SF-36評分,結果見附表1,由結果可見,護理后,觀察組的SF-36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對兩組患者滿意度的調查結果見附表2,結果可見,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5.3%,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76.7%,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發(fā)病時患者可表現出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治療不及時容易出現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危及生命[6][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臨床中需要長期治療,病情嚴重時需要入院治療,患者出院后在家中仍需要長期用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護理是十分關鍵的,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缺少特異性,護理效果并不顯著[8]。延續(xù)性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較為適用,在患者出院后仍進行隨訪護理,在患者健康宣教、心理、飲食、康復鍛煉等方面進行延續(xù)性護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9][10]。
本研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分別在常規(guī)護理與延續(xù)性護理后,延續(xù)性護理患者的生命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患者對延續(xù)性護理的滿意度更高??梢?,延續(xù)性護理較為適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可在患者出院后的得到較為全面的護理,促進患者的康復,進而能明顯提高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延續(xù)護理明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可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