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云南省民族宗教信息中心 王增文
云南直過和人口較少民族全面脫貧中 “雙語”科普的對策建議
□ 文 / 云南省民族宗教信息中心 王增文
云南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主要聚居在13個州(市)61個縣(市、區(qū))322個鄉(xiāng)鎮(zhèn)1400個行政村13333個自然村,其中有222個行政村是沿邊行政村。2015年聚居村有72.72萬戶,286.15萬人。
云南直過民族聚居區(qū)和人口較少民族中目前還有約15萬人基本不懂國家通用語言,近50萬少數民族群眾不能熟練使用國家通用語言,特別是直過民族普通話普及程度不高,信息交流不暢,生產生活技能單一等因素,成為制約我省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短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精準扶貧,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qū)掉隊”。云南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地區(qū),貧困的原因很多,除了先天的地理區(qū)位外,表面是物質資料的缺乏,其本質是思維觀念的格局沒有改變。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群眾人均受教育年限低,如傈僳、拉祜、德昂等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6年。特別是在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qū)的行政村沒有學前教育,“雙語”教師數量缺乏,適齡兒童入學率偏低,輟學率偏高等現象普遍存在。行政村群眾缺乏現代科技農業(yè)知識,不善于當家理財,仍然維持廣種薄收的傳統(tǒng)生產方式,典型的素質型貧困類型現象還很突出。因此加快在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地區(qū)推進“雙語”科普教育是促進提高群眾科學素質助力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建議如下:
1.加強組織領導,深入推進“雙語”科普。各級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積極推動“雙語”科普納入地方、部門發(fā)展規(guī)劃,認真組織實施,保障工作順利開展。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制定相應的工作機制協(xié)同推進,把“雙語”科普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對“雙語”科普工作的政策扶持、條件支持和項目投入,搭建“雙語”科普培訓和服務平臺,匯聚科普資源和支持各方專家參與“雙語”科普。
2.以需求導向因地制宜開展“雙語”科普。在頂層設計方面,各級部門要根據國家、省有關普及通用語言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各族群眾的實際需求,整合“雙語”科普現有資源和服務,在科學保護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前提下,自主選擇和確定活動的具體內容和形式,通過“雙語”科普,特別是在普及科學知識,提高生產生活技能等內容、形式等供給上形成有效對接,讓被動學習,轉為我想學習。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組織社會各方面力量,統(tǒng)籌組織開展“雙語”科普活動。重點針對直過民族聚居區(qū)中青年不通曉國家通用語言的人群,完善“雙語”科普工作機制,摸清家底,精準施策,促進科學普及與國家通用語言普及融合發(fā)展、提升效能。從實際出發(fā),聚焦直過民族聚居區(qū)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qū)群眾關切的發(fā)家致富、身體健康、國家惠民政策的宣傳等熱點,針對性地開展主題性實用技能培訓,加大對外出打工、經商等人員等普通話素質培訓。從而幫助少數民族群眾學說會用普通話,將“雙語”科普活動打造成服務基層、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3.大力開展”雙語”科普作品創(chuàng)作。各級有關部門要組織開展以直過民族語言、人口較少民族語言為主的“雙語”科普作品創(chuàng)作活動,如:編寫《看圖識字》《生活常識》《法律讀本》《實用科學技術》《防震減災知識》《安全飲水》《互聯網運用知識》《黨的政策知識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民族團結一家親》《民族團結教育讀本》等讀物、教材。制作“雙語”音像制品,制作豐富多彩的圖書、影視等“雙語”科普作品。發(fā)揮科技、語言等專家學者在“雙語”科普中的積極作用。
4.整合人才資源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各級各部門應當在實際工作中組建”雙語”宣傳服務隊,如:在駐村扶貧工作中,盡量派駐能力強、素質高、懂“雙語”的駐村工作隊員,幫助少數民族群眾學會使用普通話進行日常交流對話,為營造“雙語”交流良好氛圍,激發(fā)群眾使用普通話的興趣。在日常的工作中各級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常態(tài)化進村入戶經常和少數民族同胞交流,鼓勵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開展民族文化體育表演、競技、鄉(xiāng)鎮(zhèn)集市等活動時要使用普通話交流。云南大中專院校要做好人才培養(yǎng)計劃,特別是在民族類大中專院校開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雙語”課程。對于在基層從事“雙語”科普的工作人員,政府有關部門要定期對其培訓,全面提升科普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
5.利用“互聯網+”、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組合助推“雙語”科普。擴大國家通用語言的普及傳播渠道,充分利用“互聯網+”大力開發(fā)相關語種“雙語”運用軟件,加強移動端科普推送。同時在微信、電視臺、廣播電臺、社區(qū)宣傳欄等開辦“雙語”科普頻道(欄目),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普及力度和拓寬覆蓋面。大力發(fā)展遠程教育網絡和網站科普宣傳、組織專家結合線上線下提供農業(yè)實用技術、致富途徑、惠民政策等知識的培訓。
6.鼓勵各民族群眾互幫互學。在直過民族和少數民族聚居區(qū)工作的人員應當學習當地少數民族語言、和當地少數民族交朋友,在交往中鼓勵他們用漢語交流,學習漢語思維。定期組織直過民族聚居地區(qū)的干部、致富帶頭人、青年等到周邊縣鄉(xiāng)村較發(fā)達地區(qū)參觀學習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民族團結示范村建設和鄉(xiāng)村文化建設,有條件的地方還可組織到大企業(yè)、中國名村去學習交流。
(責任編輯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