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華+唐榮紅
摘 要:高校的擴招引發(fā)了中國教育史的巨大變革,貸款辦學成了必然趨勢。但是,由于對貸款辦學這一新生事物的認識不清,不但眾多院校被債務壓得步履艱難,引發(fā)的財務風險也會波及到銀行。高校貸款應有相應政策予以指導規(guī)范,使之效益最大化。文章指出,高校貸款要由專家論證,集體決定,相關部門審核;進一步強化財務管理,規(guī)范貸款使用;廣開財源籌集資金償還負債,管好、用好貸款,防范與控制高校貸款所帶來的風險,助推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 貸款 負債 風險 防范
中圖分類號:F233;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0-080-02
從1999年起,我國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高校擴招,當年招生160萬,此后,高校在校生人數(shù)每年增加幾十萬,到2010年,達675萬。2017年,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和教育部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共有在校大學生2695.8萬人,應屆大學畢業(yè)生795萬,普通本專科招生748.6萬人,全國共有具有大學教育程度人口為1.9593億人。
如此龐大的學子群密集地涌入高校,使原有的教育投入(主要是財政撥款)根本無法滿足擴招后學校內部的各種需求。與此同時,銀行對企業(yè)貸款形成的呆賬困擾其繼續(xù)放貸,在政府的鼓勵下銀行與高校開始了合作,而教育部[1999]10號文件也許可“銀校合作”。銀行貸款不僅解決了困擾高校的燃眉之急——建設資金,而且是有求必應。從此,高校建設大干快上,買地蓋樓,更新設備,積極地促進了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在規(guī)劃上缺乏長期戰(zhàn)略眼光,對銀行貸款的性質與風險認識不足,由此產生的副作用直接影響了學校的正常工作,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當,將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一、高校貸款的必然趨勢和自身特點
(一)高校貸款的必然趨勢
高校貸款是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高校在擴招以后的規(guī)模逐漸增大,無論從校園面積、室舍容量、食宿條件、教儀圖書等方面都需要加以改善,但政府的撥款與學生的收費遠不足以支撐學校的發(fā)展需求,事業(yè)單位的性質又決定了它只能通過銀行貸款來籌措資金,只有這樣,才能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合格人才,進而增強綜合國力。多年來的實踐已證明這一趨勢仍將持續(xù)。
(二)高校貸款的自身特點
1.建設周期長,投資數(shù)額大。高校貸款大部分用于新校區(qū)的土地購置、地面建筑、教學設施、圖書儀器、后勤配套等硬件的投資,這種從無到有的建設周期需很長時間,并且要有大量資金及時足額到位才能完善校園建設。這一特性決定了大量資金被長時間占用,而國家財經政策與教育政策的變化,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將勢必影響貸款與還款。
2.比例較小的建設項目自籌資金。高?;窘ㄔO項目資金的來源大體有:財政撥款、銀行貸款、自有資金、社會捐贈、資產置換等。從資金來源中不難看出,無償資金比例較低,部分高?;窘ㄔO項目運行沒有達到30%自有資金的要求,較少的自有資金必然要影響償還能力。
3.無抵押獲得信用貸款。根據(jù)我國《擔保法》第九條規(guī)定,學校也不能成為擔保人;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高校的教育設施不得進行抵押,因此很難有第三方為高校擔保。但高校的社會屬性及良好的信譽使商業(yè)銀行對其的信用評級為優(yōu)質客戶,銀校合作方式使高校獲得信用貸款,但卻加大了銀行自身的風險。
4.償還債務制度不完善。高校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國家財政撥款、教育事業(yè)收入、校辦產業(yè)收入、科研收入和社會捐贈等。歷年來的實踐證明,目前大多數(shù)公立院校能夠用于償還債務的資金主要是教育事業(yè)收入這一塊。因此,今后院校的招生人數(shù)與學費收入,國家的招生計劃與學費的調整直接影響高校的還貸能力。又可能因高校領導到期更換使之只考慮當前利益,還貸計劃得不到認真落實。
二、我國高校貸款的現(xiàn)狀和問題
(一)我國高校貸款的現(xiàn)狀
近20年來,各地高校依靠銀行貸款新建或擴建了一大批規(guī)模壯觀,配套完善,景色優(yōu)美的新校園。由此造成的負債驚人,隨之產生的還本付息“壓力山大”,學校只得壓縮各種經費,縮減各項開支,無法保證教學質量,不僅各高校叫苦不迭,而且引起了政府的關注。
(二)我國高校貸款存在的問題
沉重的貸款利息在學??偨涃M的占比已嚴重擠壓了教學之用,致使學校運行不暢,但校方必然要將保持教學秩序的穩(wěn)定作為首先考慮的問題,償貸還息難以保證。但政府是高校國有資產的投資主體,公立高校的所有者是國家,一旦高校無力還貸,只能政府買單。
1.高校貸款尚無實施性政策。1999年12月6日,時任教育部部長的陳至立在《在教育部2000年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要求:“利用銀行貸款加大校園改造和建設力度,使學校的教學設施、體育設施、基礎設施有較大改善?!敝?,在教育部2001年7月印發(fā)的《全國教育事業(yè)第十個五年計劃》中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府公共財政體制的教育撥款政策和成本分擔機制,適當運用財政、金融、信貸手段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合理利用銀行貸款,繼續(xù)爭取世界銀行貸款項目?!?/p>
但是,有關高校貸款的使用條件與范圍尚未出臺具體實施管理辦法,高校貸款之后在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沉重壓力,必然迫使學校負債運行,而大部分院校的還款來源主要是學生學費收入,僅靠學費收入來償還貸款本息又是無法做到的,從而極大地干擾了正常運行的教學秩序,阻滯了正在建設的現(xiàn)代化大學的進程。
2.高校對貸款的性質與風險認識不清。高校習慣于過去無償使用政府的各種撥款,對貸款的性質與風險認識不清。貸款如同撥款,隨意支取,對貸款的使用缺乏科學的規(guī)劃與設計,嚴密的管理與控制。又因公立院校是事業(yè)單位屬性,其任務是完成教育事業(yè),“產品”是學生,不是利潤,所以,不存在倒閉、破產的風險,憂患意識不強。并且,日常教學之需的經費能夠勉強維持已屬不易。因此,高校省吃儉用能夠償還貸款利息也難以為繼,數(shù)以億計本金的償還,只有靠政府來解決了,其貸款的償還存在著明顯的不確定性。
3.高校貸款存在著無序使用。錢多好辦事。許多高校為擴大辦學規(guī)模,不顧自身條件大量貸款征地擴建新校區(qū),增加新設施、新學科,擴大招生人數(shù),力爭升格院校級別。同時,地方政府為政績更是投巨資開發(fā)“高校園區(qū)”、大學城,希望借此拉動本地的經濟發(fā)展。但是,不少高校利用貸款花費成百上千萬地去建一個校門,校內建設猶如花園,校慶場面更是宏大。
哈佛大學科南特校長曾說:“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shù),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質量。”縱觀全球各國,世界一流大學走的是“大師之大”的道路。而如今,我們依然在走“大樓之大”的辦學之路,不但愧對于前輩的教誨告誡,而且偏離了教育的宗旨。
4.高校貸款加重財務負擔。巨額利息的支付,已使捉襟見肘的學校經費更是雪上加霜。與此同時,高校還面臨資金管理和生存狀態(tài)雙重危機。因貸款沒有??顚S?,任意支出,資金使用效用低;政府撥款只夠學校工作人員的工資支出;學雜費按國家規(guī)定必須將46%用于教學,只能將54%的剩余學雜費收入用于貸款的還本付息。學校日常運行已是非常困難,如果資金管理不善,最后必然導致院校財務危機的發(fā)生。
三、高校貸款風險控制與防范的對策
(一)國家要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加強對高校貸款的管理
高校貸款的風險如不控制將會造成更大的危機,政府相關部門與銀行應對高校統(tǒng)一貸款政策,規(guī)范資金用途,規(guī)劃建設標準,擬定還款協(xié)議。需貸款院校要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各主管部門應對其貸款認真審核,重點審查貸款的數(shù)額,貸款的用途,基本建設規(guī)劃,教學設施標準,如何償還本息等,進而保證該院校的貸款完全符合國家對教育的投資要求,提高貸款的安全性。
(二)高校要增強財務風險意識,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正因為有了銀行貸款的支持,高校才能夠擴大基礎建設,增添教學、生活設施,以滿足擴大招生后教學需求,超常規(guī)的發(fā)展使院校的辦學質量和水平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也奠定了今后一個時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堅實基礎。但是,吃慣了財政撥款的高等院校,對有償使用貸款與財務風險認識不足。貸款必然產生償債風險,這種風險必對高校的財務運轉產生不利影響。高校對自身的負債應有清醒的認識,堅決不超貸,力爭到期還。與銀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爭取低息貸款,不但有效利用銀行貸款,而且降低了財務風險。同時,高校要科學地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精心編制年度財務預算收支計劃,合理實施近期計劃與遠期規(guī)劃,”量入為出”與”量力而為”并用,確保學校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忌跟風,棄攀比,腳踏實地做教育。
(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努力增加還貸能力
國外一些大學,它們資金來源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社會和校友的捐助,而吸引捐助的重要原因又在于一流的教育質量和良好的社會聲譽。因此,我們國內的大學,應該在積累資金上下功夫,不能只指望政府撥款、賣地還錢,一定要提高教育質量,發(fā)展特色教育,重視教師員工,關心愛護學生,增強師生感情,力爭培養(yǎng)出各類優(yōu)秀人才,使其能夠在社會施展抱負,世人對其成就及學校定當刮目相看,示范效應必吸引眾多學子報考,獲得社會及校友捐助。
財政撥款與學雜費收入是當前大多數(shù)高校的經費來源,去除各種固定支出外,所剩無幾。因此,要開源節(jié)流想辦法。如利用老校區(qū)進行土地置換償還貸款;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將負債建設的教學和科研基礎設施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增加科研成果向收入的轉化;拓寬辦學渠道,爭取聯(lián)合辦學;努力爭取政府的專項資金??傊?,高校要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多方籌措資金。與此同時,勤儉辦學,節(jié)約開支。如讓學生參與一般性的雜務活動,不但可節(jié)約大量的外包費用,還可使學生從勞動中得到鍛煉與報酬;特別是圖書、儀器、設備等大資金的采購,力爭做到集中采購,這樣可以節(jié)省大量經費。還有,各項支出一要在年度預算計劃中,保證資金用度在合規(guī)范圍之內,提高經費使用效益,確保學校年度綜合收支平衡。
(四)建立健全高校貸款專項制度,風險評估指標
高校應依據(jù)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需求與實際償還能力來確定貸款項目與數(shù)額。一是不僅要經過專家組的可行性論證,還應征求校內相關部門的意見,集體研究決定。二是要成立獨立的管理部門統(tǒng)籌貸款資金用于貸款項目,防止挪做他用。三是要設定貸款風險評價指標,在貸款項目實施過程中,每一步驟都有相對應的評價指標給予認定,當偏離值超過預警線時,一定要停下來,認真查找事之緣由,不可任其發(fā)展,產生危機。四是高校的財務部門要更新財務管理理念,加強監(jiān)督,配備專職會計處理貸款業(yè)務,及時向領導提供貸款使用進度報表。高校與銀行應設專用通道,以便雙方遇急協(xié)商并定期溝通,銀行核查與監(jiān)督貸款的運行狀況,學校通報貸款的使用的情況和還款的進度與數(shù)額。
總之,高校對貸款的性質與風險一定要有客觀清醒的認識。為了將來,負債是必然的、暫時的、值得的。筆者相信,只要我們科學、認真、有效地利用貸款資金建設好自己的學校,我國的高等教育就將會極大地提升國民的整體素質,進而增強國家實力。
參考文獻:
[1] 竇靜.高校貸款政策研究.會計之友(下旬刊),2007(12)
[2] 黃夏青.我國公立高校債務問題研究.高等農業(yè)教育,2007(10)
[3] 翟志華.高校貸款的風險控制.社會科學家,2010(3)
(作者單位:山東農業(yè)大學 山東泰安 271018)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