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恩
以茶代酒,此俗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商州。據《尚書,酒誥》記述,商紂是個暴君,常酗酒誤事,朝政腐敗,民皆恨之。周武王興兵伐紂,執(zhí)政后重整朝政,勤儉建國,并且嚴禁飲酒,因此以茶代酒之風漸盛。當時,人們感謝武王治國有方,南方各地都把上乘的名茶貢獻給武王。
以茶代酒這種文明食俗在《三國志·韋曜傳》中也有記載: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每次舉行宴會時,都要臣下開杯暢飲,規(guī)定每人至少要喝七斤紹興酒。韋曜的酒量不過二升,孫皓對他特別寬容,即杯中倒給茶湯用來代酒。兩晉南北朝時,公私宴會中已有專用茶水待客?!妒勒f新語》中記載一件飲茶趣聞:晉代大名士王蒙,自己嗜茶如命并能一次飲好多茶,他以為別人也好飲、多飲,每逢來客一定拼命讓客多飲茶,不少士大夫感到盛情之中蘊含著強人所難,因而“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這種待客的茶宴實際就包含著以茶代酒的成分。
以茶代酒,歸功于茶勝于酒,茶能解酒,為人們所稱道。象皮日休的詩《閑夜酒醒》:“醒來山月高,孤枕琴書里,逍渴漫思茶,山童呼不起?!睂懙谋闶窃娙俗砭浦髮Σ杓辈豢纱目释?。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有一首詩說到茶勝于酒:“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漫甌似乳把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p>
有了以茶代酒的習俗,也出現了能與酒令相媲美的茶令。史載“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區(qū),飲茶時以一人令官,飲者皆聽其號令,令官出難題,要求人解答或執(zhí)行,做不到者以茶為賞罰……”這種別開生面的茶令調節(jié)宴席的氣氛之強烈,興味之盎然,是其他飲茶方式所不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