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永梅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yī)院,上海 201611)
溶血現(xiàn)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預防對策
辛永梅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yī)院,上海 201611)
目的 分析溶血現(xiàn)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評價質量改進效果。方法 從2015年1月~4月,在進行采樣、送檢過程中,發(fā)現(xiàn)溶血樣本,也給與保留,并再次采樣檢查,共收集溶血與正常樣本94份,進行生化分析。針對采樣樣本溶血進行PDCA管理,在2015年1月~4個月,進行基線分析,進行針對性改進。結果 溶血樣本ALT、AST、LDH、K+、TC、HDL-C水平與重復采樣后的檢驗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溶血后ALT、AST、K+、TG、TC、BUN、Cr、GLU、UA變異系數(shù)水平上升。2015年6月~12個月,臨床生化檢驗用途血樣的重復采樣率,溶血發(fā)生率,巡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采血操作不規(guī)范行為、送檢不規(guī)范行為發(fā)生率低于2015年1月~4月,差異有統(tǒng)計科學意義(P<0.05)。改進后,護士采樣質控知識、態(tài)度、行為、總分高于改進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溶血現(xiàn)象會影響部分臨床生化檢驗項目指標,加強采樣的質量控制,可有效減少溶血現(xiàn)象,減少樣本問題導致的重復采樣。
臨床生化檢驗;溶血;質量管理
臨床生化檢驗是當前應用最廣的血液檢驗之一,臨床中應用極為廣泛[1]。但再先進的檢驗技術,只有檢驗的結果質量可靠,檢驗結果才能價值,才能在臨床實踐中發(fā)揮作用,若檢驗結果偏差過大,便可能導致真實值與檢驗結果在臨界值兩側的結果,從而導致結果利用判斷失誤,從而導致誤漏診,埋下安全隱患[2]。本次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從2015年1月~4月,在進行采樣、送檢過程中,發(fā)現(xiàn)溶血樣本,也給與保留,并再次采樣檢查,進行配對檢驗,分析溶血現(xiàn)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在2016年5月,總結制定預防對策,進行改進活動,分析改進前后血液樣本溶血現(xiàn)象發(fā)生率。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1月~4月,在進行采樣、送檢過程中,發(fā)現(xiàn)溶血樣本,也給與保留,并再次采樣檢查。共收集溶血與正常樣本94份,其中男40例、女54例,年齡(45.6±10.3)歲。醫(yī)院住院部,每季度開展生化檢驗9000~10000例次。
1.2 方法
1.2.1 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影響分析
從2015年1月~4月,在進行采樣、送檢過程中,發(fā)現(xiàn)溶血樣本,也給與保留,并再次采樣檢查,進行配對檢驗。生化檢驗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查。生化分析儀包含多個系列的機器,但需要確保來源于同一個的對象樣本,在同一批次、同一個儀器上檢驗,以盡量減少儀器設備實驗室質控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樣本處理統(tǒng)一采用常規(guī)抗凝,2 h內送檢。
1.2.2 質量改進活動
研究認為當前,溶血已成為影響生化檢驗結果的重要因素。進行PDCA管理。
計劃與設計:①現(xiàn)狀與問題分析,在2015年1月~4個月,進行基線分析,采用量表分析影響因素,進行柏拉圖分析,結果顯示出現(xiàn)樣本肉眼可見溶血94例。分析出現(xiàn)血樣樣本溶血對原因,進行小組討論,結果顯示采樣不規(guī)范、運輸樣本過程中出現(xiàn)震蕩、采血量過少、采集指尖血、抗凝處理不當?shù)纫蛩赜嘘P,進行真因性驗證。20名護士、檢驗科工作人員進行討論,結果顯示采樣不規(guī)范、采集過程中震蕩是導致溶血的真因。從人、物、環(huán)、法四個角度探討出現(xiàn)采樣不規(guī)范、采集過程中出現(xiàn)震蕩的原因,10名質控小組成員進行投票,按照重要(5分)、一般(3分)、不重要(1分)進行投票,計算總分,按照80/20法則,結果顯示采樣比較匆忙、時間要求緊迫,護士本身質控意識不到位,無專門送樣本的護士,無專門用于運輸樣本的裝置成為主要原因。再次進行真因檢驗,對2015年6月~2015年8月,觀察臨床生化檢驗血樣采集檢查200例,結果顯示時間要求緊迫(n=34)、沒有專門送樣本護士(n=40)、無專門運輸裝置(n=30)成為真因,同時對40名臨床科室護士進行有關于血樣采集溶血控制相關知識問卷調查,其中達到優(yōu)良的護士僅4名,屬真因[3]。
實施:針對采樣比較匆忙、時間要求緊迫,護士本身質控意識不到位,未能專門送樣本的護士,無專門用于運輸樣本的裝置進行針對性改進。主要措施:①做好檢驗科、臨床科室的合作,能夠留出更多的空余時間,護士做好入院時有關于采樣的健康教育,做好采樣前的準備,避免因為準備不足導致采樣延遲[4-5];②重視提高護士對質控的重視程度,如采血止血帶壓迫時間<1 min、按壓力度適宜、選擇血管條件更好的靜脈采血、盡量采用真空采血法、避免采血針觸及損傷血管壁確保其漂浮效果,同時組織進行培訓,進行采血技能培訓、方法操作手冊、對新護士進行一對一帶教、規(guī)范操作手法;③每個科室都需要配備專門送檢的工作人員;④盡量確保采用血樣順序工具運輸血樣,而不是圖省事[6]。
反饋:在每月末,進行PDCA評估,分析以上策略落實的效果,未落實的原因,新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改進。
1.3 觀察指標
改進前2015年1月~4月,改進后2015年6月~12月,臨床生化檢驗用途血樣的重復采樣率,溶血發(fā)生率,巡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采血操作不規(guī)范行為、送檢不規(guī)范行為。改進前后,科室護士對采血質量知識、態(tài)度、行為評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計算,生化指標與評分檢驗結果采用(Mena±SD)符號(±s)表示,服從正態(tài)分布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變異系數(shù)采用%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檢驗指標水平以及相關參數(shù)
溶血樣本ALT、AST、LDH、K+、TC、HDL-C水平與重復采樣后的檢驗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溶血后ALT、AST、K+、TG、TC、BUN、Cr、GLU、UA變異系數(shù)水平上升。見表1。
2.2 質量改進活動效果
2015年6月~12個月,臨床生化檢驗用途血樣的重復采樣率,溶血發(fā)生率,巡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采血操作不規(guī)范行為、送檢不規(guī)范行為發(fā)生率低于2015年1月~4月,差異有統(tǒng)計科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重復采樣與溶血樣本檢驗結果與變異系數(shù)對比(±s)
表1 重復采樣與溶血樣本檢驗結果與變異系數(shù)對比(±s)
注:與重復采樣結果相比,*P<0.05
溶血水平 變異系數(shù)(%) 水平 變異系數(shù)(%)ALT(U/L) 54.6±4.16 7.62 65.85±8.13* 12.35 AST(U/L) 41.86±2.45 5.85 59.84±5.71* 9.54 LDH(U/L) 101.6±7.77 7.65 215.96±12.64* 5.85 K+(mmol/L) 3.45±0.53 15.36 5.25±1.93* 36.76 TG(mmol/L) 1.36±0.37 27.21 1.43±0.55 38.46 TC(mmol/L) 5.61±0.93 16.58 5.37±1.24* 23.09 HDL-C(mmol/L) 0.93±0.45 48.39 1.13±0.51* 45.13 LDL-C(mmol/L) 3.26±0.72 22.09 3.06±0.83 27.12 BUN(mmol/L) 5.35±1.33 24.86 5.45±1.63 29.91 Cr(μmol/L) 82.16±5.87 7.14 83.51±6.85 8.20 GLU(mmol/L) 5.75±1.13 19.65 5.77±1.56 27.04 UA(μmol/L) 358.26±34.23 9.55 361.03±43.65 12.09 CK-MB(U/L) 34.56±6.71 19.42 34.06±6.23 18.29標本組 重復采樣
表2 改進前后臨床生化檢驗用途血樣采集質量指標對比 [n(%)]
改進后,護士采樣質控知識、態(tài)度、行為、總分高于改進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改進前后護士血樣采集知識、態(tài)度、行為、總分對比(±s)
表3 改進前后護士血樣采集知識、態(tài)度、行為、總分對比(±s)
注:與改進后相比,*P<0.05
時間 知識 態(tài)度 行為 總分改進后 11.1±1.3 3.8±1.1 9.0±1.3 23.9±1.8改進前 8.1±1.6* 2.9±1.0* 5.1±1.0* 16.1±2.4*
本次研究顯示,在實踐過程中產(chǎn)生的輕度溶血也可能會導致生化檢驗項目的顯著變化,這是溶血所致理化反應所決定的,溶血會導致血液成分變化,血細胞破壞明顯,發(fā)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學變化,必然會導致相關指標變化。如細胞破裂會導致大量的K+等離子析出,導致樣本K+水平上升。護士需給予足夠的重視,即使是輕微的溶血都可能導致顯著變化。
針對醫(yī)院血樣檢驗溶血率較高這一現(xiàn)狀,進行PDCA循環(huán)管理,進行針對性的改進。結果顯示2015年6月~12個月,臨床生化檢驗用途血樣的重復采樣率,溶血發(fā)生率,巡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采血操作不規(guī)范行為、送檢不規(guī)范行為發(fā)生率分別為0.46%、0.03%、0.13%、0.20%低于2015年1月~4月1.28%、0.77%、0.73%、1.20%,護士采樣質控知識、態(tài)度、行為、總分高于改進前(P<0.05),提示改進活動明顯提高了采樣護士的質控意識與能力、行為,提高了檢驗前環(huán)節(jié)質控水平。
結論:溶血現(xiàn)象會影響部分臨床生化檢驗項目指標,導致差異出現(xiàn);加強采樣的質量控制,可有效減少溶血現(xiàn)象,降低樣本問題導致的重復采樣。
[1] 程 坤,黃錦萍,龍 麗,等.血液標本對生化檢驗結果影響因素的探討[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4(2):122-123.
[2] 黎 莉.血液標本采集相關因素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4A):17-18.
[3] 卞 珊.血標本放置條件和時間對9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18):2819-2820.
[4] 趙穎慧.健康檢查人群溶血標本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J].職業(yè)與健康,2013,29(8):964.
[5] 金 嵐,陳 倩,吳慕琳,等.門診抽血室與檢驗科互動式溝通對標本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導報,2013,10(7):138-139.
[6] 蔣凌雁.用一針多管真空采血法采血時使用真空管的順序對患者電解質檢測結果的影響[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18):124-125.
本文編輯:吳玲麗
R446.11
B
ISSN.2095-8242.2017.31.6070.02
辛永梅(1981-),女,河南省商丘人,本科,主管檢驗師,研究方向:臨床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