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慧
【摘 要】20世紀30年代初,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從此,我國東北進入長達14年的淪陷期。在此期間,數(shù)百名日本作家來到偽滿洲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有上野凌嵱、北村謙次郎、牛島春子等,他們創(chuàng)作大量為殖民主義服務的作品,宣揚所謂的“五族協(xié)和”與“建國精神”,從文化層面為日偽當局的侵略行為推波助瀾。
【關鍵詞】滿洲文學;文化侵略;日本殖民統(tǒng)治
一、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滿洲文學”的形成與發(fā)展
關于滿洲文學的定位,我國學者王向遠曾經(jīng)說過:“日本殖民者的滿洲文學,是指移民于我國東北地區(qū)的日本殖民者的文學,是與日本在滿洲的殖民侵略活動相始終的?!?/p>
從發(fā)展歷程上來看,偽滿時期日本人文學活動始于1905年日俄戰(zhàn)爭后不久。這一時期的文學活動基本停留在興趣愛好階段。“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在殖民地對“滿洲”的文學侵略活動主要以總部設于大連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滿鐵”)為中心,在奉天、長春、撫順等地也有一些滿鐵沿線的日本人從事零星的文學活動。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初,隨著文學空間的逐漸擴大,以大連為中心的日本人文壇中出現(xiàn)了一場無產(chǎn)階級文學運動,這場運動風靡一時,吸引了大批作家投身其中。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東北三省淪陷。隨著這一變化,身在偽滿及“關東州”的日本人作家、文人也嘗試著根據(jù)自己身份、立場的改變,對自己的文學活動重新定位,甚至因此而開展對“滿洲文學”方向的大討論。經(jīng)過多方面的討論,最終以所謂“五族協(xié)和、王道樂土”為指導的“建國精神”逐漸成為主流。許多在偽滿洲國建國以后來到偽滿的日本作家,以新天地的建設者自居,秉承“建國理想”,以亢奮的精神狀態(tài)開始進行創(chuàng)作。從此偽滿洲國及其“建國精神”成為大多數(shù)日本作家寫作的立足點及基本立場。也就是說在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成立之后,日本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進入了新的階段。
由此可見,事變前,對日本人在我國東北的文學活動不能一概而論,有些人還是深受進步文學影響的。然而,事變后對日本人的文學活動雖不應全加否定,但許多日本人文學社團、期刊、作品也顯然是推行殖民主義文學和妄圖控制偽滿文學活動的。
二、“建國精神”與“建國文學”
所謂的“建國精神”就是日本帝國主義者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扶植偽“滿洲國”傀儡政權而所需要提倡的精神。為了掩蓋侵略實質,日本帝國主義者公開宣稱“滿洲國”是一個包括日本民族在內的復合民族國家,推出“民族協(xié)和”、“建設王道樂土”等符合“建國精神”的口號。同時,為了宣揚“建國精神”,日偽當局提出所謂“文治”,企圖用日本殖民主義文化對中國東北進行文化侵略,并提出“建國文學”的主張。
“建國文學”的產(chǎn)生歷經(jīng)了一次大討論。1936年起,許多日本作家開始討論偽“滿洲文學”的定位問題。其中,討論的參加者西村真一郎在《文藝評論界概觀》中對偽滿文學做了一個定位,將偽滿文學分為主張以日本文學為主流的主流派,強調“滿洲國”世界觀的建設派以及現(xiàn)實派三派。
其中,主流派主張“滿洲文學”應以日本文學為主流,以日本文學為主來創(chuàng)造“滿洲文學”。在主流派的觀念中,偽“滿洲國”并非是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國家,它僅僅是在“日滿不可分”前提下而存在的一個殖民地,這個殖民地一切都應以日本為主。所以,偽“滿洲國”的文學便沒有獨立存在的意義,只能作為日本文學的延續(xù),繼承日本文學的傳統(tǒng),甚至被視為帶有些許鄉(xiāng)土色彩的日本文學末流。可以說,主流派的觀點充分暴露了他們內心的民族優(yōu)越感,在自我身份認同上堅持殖民主義者的立場。
現(xiàn)實派提出“滿洲文學”的創(chuàng)作首先要深入滿洲的現(xiàn)實,深入“滿人”的生活,體驗并將其深入表現(xiàn)出來。這一觀點與主流派一切以日本為前提,深入日本人的生活主張大相徑庭。
現(xiàn)實派中所提倡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很大一部分來自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它們將偽“滿洲國”當成一個獨立的國家,描寫當時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發(fā)現(xiàn)“光明”、“協(xié)和”背后的陰暗與弱小。但是,這并不能說明現(xiàn)實派的作家們沒有殖民者的“滿洲”意識,他們仍然希望“滿洲”能在文化上實現(xiàn)日本化,把在日本遭受到挫折的創(chuàng)作理念轉移到“滿洲”,希望“滿洲國”的文學能夠學習與繼承日本無產(chǎn)階級文學。
建設派主張“滿洲文學”就是“滿洲國”自己的文學,要以“滿洲國”的精神為世界觀批判性地消化日本文學,同時建設“滿洲”自己的文學。如建設派代表作家西村真一郎在「植民地文學の再検討―植民地文學の一般論として」中提出“應當把促進一切文化事業(yè)的建設、培養(yǎng)殖民者的鄉(xiāng)土精神、指導被殖民者、使他們努力向上當做自己的任務乃至使命?!弊罱K成為“比政治運動和政治工作更前沿的宣傳機器。”
這場關于“滿洲文學”定位的大討論,因為關系到所謂新國家的文化建設,并且參與者很多本身就是政府官員等體制中人,所以這場討論多少會帶有一些官方色彩,而建設派的觀點以偽滿洲國建國為前提,與日偽當局官方立場非常吻合,是基于官方的意識形態(tài)形成、發(fā)展的。因此,以所謂“五族協(xié)和、王道樂土”為指導的“建國精神”便成為“滿洲文學”的創(chuàng)作核心。
三、代表作家作品
偽滿洲國時期,隨著日偽當局移民政策的頒布,大量的日本開拓民移居到中國,強占東北的大片土地,與此同時,數(shù)百名日本作家來到“滿洲”,開啟他們新一輪的創(chuàng)作,從文化層面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行徑搖旗吶喊。其中代表作家有上野凌嵱、北村謙次郎、山田清三郎、藤山一雄、牛島春子等人。他們宣揚“五族協(xié)和”、“建國精神”的作品使日本國民對“滿洲”充滿了好奇心,從而使日偽當局更加順利地推行移民計劃,從文化層面為日本帝國主義殖民擴張開了一扇窗。
在眾多代表性作家中,即在理論上大力鼓吹“國策文學”又在創(chuàng)作中迎合時局,積極實踐“建國精神”,從而達到配合、支援戰(zhàn)爭意圖的作家當屬上野凌嵱。偽“滿洲國”時期的日系作家?guī)缀醵际菢I(yè)余作家,上野凌嵱也不例外,但是作為滿洲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作文》雜志的同人,著有《嫩江祭》、《新村》、《村會》、《海北》等小說以及《滿洲文化的文學基礎》、《國策文學論》、《開拓地敘景》等評論和隨筆。其中《嫩江祭》被收入川端康成等人主編的《滿洲國各民族創(chuàng)作集Ⅱ》(創(chuàng)元社,1944),《滿洲文化的文學基礎》、《國策文學論》分別被收入《滿洲文藝年鑒》第二輯、第三輯,小說《海北》被收入1943年4月號的《藝文》中。endprint
《海北》是一篇以開拓團為題材的小說。滿洲開拓移民政策是日本殖民侵略者的國策之一,在偽滿洲國的政治、決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小說中以九道溝開拓團為摹本,主要內容來自滿鐵宣傳小冊子。作品開篇通過團長春田的回想,對九道溝開拓團的現(xiàn)狀進行詳細介紹,隨后,講述開拓團在大部分團員離隊返回日本,只剩五個團員的情況下,通過訪問朝鮮族農民經(jīng)營的水田農場,與對方交流創(chuàng)業(yè)心得,提高了對國策的認識,堅定了在“滿洲”永遠“定住”的決心,從而將始于六人的分村發(fā)展成為305人、104戶大集體的故事。
小說中,貫穿全文的紐帶是開拓者精神,通過對開拓者精神的渲染,不僅使?jié)M洲移民這一對外擴張的國策得以正常化,也使各民族人士的互助共存成為體現(xiàn)“五族協(xié)和”的經(jīng)典事例。此外,在小說全文中,對主人公春田的性格描寫并不多,很難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或許僅僅想要通過春田的回想與感悟,傳達所謂的開拓者精神??梢哉f,這是一部描寫開拓團的現(xiàn)實,鼓吹基于日本“建國精神”的開拓者精神,為滿洲移民的國策做宣傳旗幟的作品。
通過對上野凌嵱的文學理念及創(chuàng)作實踐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在思想上是一個狂熱的國策支持者,對他來說國策文學的使命就是響應當局的號召,充分發(fā)揮文學的宣傳、教化功能,推進當局開拓者精神的建設。
偽滿時期的日本作家中,只有極少數(shù)是職業(yè)作家,其中《滿洲浪漫》的創(chuàng)始人北村謙次郎可以稱之為偽滿洲國第一位日本籍職業(yè)作家,在“滿洲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具有重大影響力。
北村謙次郎于1937年來到“新京”進入滿映工作,1942年,北村謙次郎發(fā)表長篇小說《春聯(lián)》,這是他創(chuàng)作生涯中唯一一篇長篇小說。川端康成在該書的序言中寫道:在建國十年來的滿洲文學中,也許最高的收獲就是北村君的《春聯(lián)》,這絕對不是偶然的。這部作品既是北村君的春聯(lián),又是滿洲文學的春聯(lián)。(略)滿洲文學對我們來說并不是遙遠的異域文學,例如春聯(lián)就是我們要創(chuàng)作并要閱讀的作品。能把滿洲國描寫到這個程度的作品至今還未出現(xiàn)?!洞郝?lián)》采取作中作的結構方式,將時間回放至1932年,把偽滿建國十年的歷史以及建國和建設的問題都包含在作品中,作品中所謂肩負重任的青年們,既是滿洲國的“英雄”,又是其他日本青年的榜樣,激勵著更多人加入到滿洲國的開拓與建設中??梢哉f,《春聯(lián)》是北村謙次郎積極提倡與實踐“建國精神”的代表性作品。
除上述兩位代表作家之外,還有一位女作家是不容忽視的。牛島春子,偽滿時期著名日本女作家,1936年隨夫來到偽滿洲國,此前,因參加左翼運動被捕,來到偽滿洲國之后,因創(chuàng)作大量迎合日偽當局“五族協(xié)和”、“滿洲建國”等宣傳政策的作品,一舉成為當時知名女作家。其處女作《王屬官》曾獲得“建國紀念征文”文藝獎,并被譯為中文,收錄于《東方國民文庫十六編》,隨后,又被改編成電影劇本,由“滿映”拍成電影,在偽滿洲國上映,發(fā)揮文學作品的殖民教化作用。其另外一篇作品《祝廉天》,則塑造了一個日本殖民者的鷹犬形象。他是縣長辦公處的翻譯官,身為一名中國人,他對日偽當局“盡忠職守”,從而在日本人機關中如魚得水。顯然,這個祝翻譯官已然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民族意識,成為日本殖民主義者的一枚棋子?!蹲A臁放c其處女作《王屬官》一樣,都是通過設立一個“廉潔”、“公正”、“恪盡職守”的偽滿洲國漢人官吏形象,宣揚“五族協(xié)和”,營造所謂的“日滿協(xié)和”的氣氛,為日偽當局殖民侵略政策的實施推波助瀾。
四、結語
縱觀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的“滿洲文學”,可以看出,偽滿時期日系作家筆下的文學作品是為日偽當局的殖民侵略行為推波助瀾的,是日本殖民主義向偽滿洲國進行思想、文化滲透的工具。這些作品中,有的積極響應日偽當局號召,鼓吹、實踐以“建國精神”為根基的“開拓者精神”,有的則大力宣揚“五族協(xié)和”、“王道樂土”等口號,營造偽“滿洲國”內“日滿協(xié)和”的假相,刻意回避民族壓迫的尖銳問題,還有一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日本殖民主義的文化歧視與種族偏見??梢哉f,這類作品雖然缺乏真正的文學性,卻充滿了日本殖民者的狂熱的侵略精神。因此,暫且拋開文學價值研究方面來研讀、解析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的“滿洲文學”,可以從文化層面進一步證實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東北地區(qū)的侵略史實。
【參考文獻】
[1]王向遠.“筆部隊”和侵華戰(zhàn)爭:對日本侵華文學的研究與批判[M].北京:昆侖出版社,2015:64.
[2]武藤富男.私と満洲國[M].文蕓春秋社,1998.
[3]大內隆雄.満洲文學二十年[M].國民畫報社,1944.
[4]單援朝.漂洋過海的日本文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5]解學詩.偽滿洲國史新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