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時洪
摘要:“一帶一路”受國家重視、國民關注?;诎俣戎笖担\用泰爾指數、標準差橢圓等測度方法,從分布、差異及演變3個角度分析“一帶一路”的空間關注特征,研究發(fā)現:(1)西北地區(qū)對“一帶一路”的網絡關注度普遍高于東南地區(qū),北京最高,“華南一華中一環(huán)京津”地區(qū)最低。(2)省際間和區(qū)域內的關注度差異較小,區(qū)域間基本無差異。(3)“一帶一路”關注度重心遷移以東西方向為主,在主半軸方向上呈“迅速擴張一緩慢擴張一迅速收縮”的階段性特征,輔半軸呈持續(xù)收縮趨勢。關注度的“小集聚,大布局”特點為國內“一帶一路”建設提出“以點帶面”的發(fā)展策略。
關鍵詞:百度指數;一帶一路;泰爾指數;空間關注特征
2013年9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l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引起了國內外尤其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戰(zhàn)略肩負著三大使命:探尋經濟增長之道、實現全球化再平衡和開創(chuàng)地區(qū)新型合作,故一直是國內學者長期關注的焦點,隨著《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的發(fā)布與落實,我國相關學術研究也日益增多,其相關研究主要分為3類:(1)從地緣政治學角度剖析“一帶一路”形勢。(2)從沿線投資與貿易剖析“一帶一路”格局。(3)從治理角度討論“一帶一路”問題。事實上,現階段對“一帶一路”只是單純的通過理論研究、經濟分析等定性或定量的方式進行研究,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還很少,并且網絡大數據風靡的今天,通過不同地區(qū)對“一帶一路”的網絡關注度進行分析,可以得出關于“一帶一路”的許多空間特征,這是對“一帶一路”進行研究的又一突破點,但目前并未引起學者們的足夠重視。
百度指數的用戶關注度,可以通過對關鍵詞的搜索來獲取用戶關注數值,且可以分地區(qū)分時段查看,為研究網絡關注度空間特征提供了有力幫助。目前,學者們利用百度指數分析網絡關注度的文獻較多,肯定了利用百度指數研究網絡關注度所具有的科研價值,也為展開“一帶一路”網絡關注度空間特征的分析奠定了理論基礎。
本研究將“一帶一路”作為搜索關鍵詞,基于中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百度指數,運用泰爾指數和標準差橢圓分析各地區(qū)對“一帶一路”網絡關注度的空間分布、差異和演變,為國家進一步有針對性的指導關注度高、低地區(qū)的經濟建設投入傾向,實現國內各地區(qū)的共同進步提供了重要參考。
1方法與數據
1.1研究方法
1.1.1泰爾指數
泰爾指數是衡量區(qū)域發(fā)展差異的重要指標。泰爾指數越大,表示區(qū)域差異越大。分別計算區(qū)域(區(qū)域指我國四大經濟分區(qū))內、區(qū)域間及省際間“一帶一路”網絡關注度的差異泰爾指數,
1.1.2標準差橢圓
標準差橢圓可以通過重心、轉角0、沿主軸的標準差和沿輔軸的標準差等要素進行多視角反映地理要素的空間演變特征。
1.2數據來源
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與可比性,通過百度指數網絡界面“通過地區(qū)對比”獲得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中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對“一帶一路”的百度用戶關注度?;ヂ摼W人數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官方網站公布的2014-2016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35-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
2結果與分析
對2015年2月以來中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指數趨勢計算二階導數,將其劃分為2015.2.1-2015.6.30、2015.7.1-2016.4.30、2016.5.1-2017.2.28和2017.3.1-2017.6.11四個時間段,分別記為Tl、T2、T3和T4。
2.1“一帶一路”網絡關注度分布特征
對T1-T4“一帶一路”網絡關注度運用百分比劃分法進行重分類,并用ArcGIS 10.2進行可視化,得出以下分布特征。
(1)我國西北地區(qū)對“一帶一路”網絡關注度普遍高于東南地區(qū)。T1-T4時間段,西北省份對“一帶一路”關注度均值達0.6289,是東南省份關注度均值的1.47倍。東南省份經濟相對發(fā)達,對“一帶一路”的建設愿望遠沒有經濟相對落后的西北省份高;同時,相比較而言,對“一帶一路”的關注傾向于其中的“一帶”,即“絲綢之路經濟帶”,恰好“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是針對西北省份的發(fā)展建設,因此表現出西北省份“一帶一路”較強的關注度。
(2)北京對“一帶一路”網絡關注度最高,“華南一華中一環(huán)京津”地區(qū)最低。就用戶關注度而言,北京位列榜首,一方面為政治因素的影響,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各種大型會議基本在這里召開,眾多戰(zhàn)略性文件在此發(fā)布,大大加強了關注度;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動態(tài)普遍從北京發(fā)出,雖然全國各地都能在第一時間通過新聞、網絡等方式了解到,但人們的心理普遍比較關注當地所發(fā)生的事,因此北京對“一帶一路”關注度較高?!敖z綢之路經濟帶”主要針對西北地區(q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針對東南沿海,所以“華南一華中一環(huán)京津”沿線屬于“一帶一路”關注較少的地區(qū),因此這一沿線地區(qū)對“一帶一路”的關注最低。
2.2“一帶一路”網絡關注度差異特征
從網絡關注度分布特征看,關注度呈現出增長態(tài)勢,但就各地區(qū)關注度增長幅度而言,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差異。
從省際之間的泰爾指數可以發(fā)現T1-T4先升后降。就變化軌跡而言,T1-T2、T2-T3分別以33.2%和4.4%的幅度上升,然后T3-T4以36.2%的幅度下降。在全國對“一帶一路”關注度普遍提高的背景下,表現出各地區(qū)與“一帶一路”的聯系日趨緊密,且最終差距有所縮小。
四大區(qū)域內部省份泰爾指數變化軌跡相似,經歷過“升一降一升”后,整體呈現上升。各經濟分區(qū)區(qū)域內泰爾指數雖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但均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表現出對“一帶一路”關注度在各經濟分區(qū)內部趨于一致。endprint
區(qū)域間的差距表現為“先升后降”,總體上呈現下降的趨勢。區(qū)域內的差異雖然表現出完全一樣的變化軌跡,總體上也呈現下降的趨勢,但下降并不明顯。東北部、東部、中部和西部四個經濟分區(qū)內部對“一帶一路”的關注度趨于一致。
2.3“一帶一路”網絡關注度演變特征
隨著時間的變化,網絡關注度也在不停地變化,因此利用標準差橢圓分析T1-T4的演變特征,結果如下。
從轉角O的變化范圍來看,由Tl的78.91°縮小到T4的73.35°,表明總體上網絡關注度的空間分布呈現出東北一西南格局,并且這種格局有向正東北一正西南方向轉變的趨勢。其中T1-T3轉角0從78.91°增加至79.93°,東北一西南格局出現弱化,T3-T4轉角O縮小到73.35°,東北一西南的空間分布格局得到加強。
從主軸方向上看,主半軸標準差顯示各地區(qū)對“一帶一路”關注度在主要方向上呈現出“迅速擴張一緩慢擴張一迅速收縮”的階段性特征。主半軸標準差在T1-T3由14.6km增長至15.64km,說明這一時期各關注度在主要方向上出現持續(xù)擴張現象,其中T1-T2之間呈迅速擴張狀態(tài),而T3-T4之間呈緩慢擴張趨勢;T3-T4之間主半軸標準差由15.64km迅速下降至13.80km,說明這一階段關注度在主要方向上收縮趨勢明顯。從輔軸方向上看,輔半軸標準差由Tl的9.08km下降至T4的8.80km,表明關注度在西北一東南方向上呈持續(xù)收縮趨勢,但收縮速度并不具有顯著的階段性特征。
3結論
本研究避開了大多學者對“一帶一路”的研究方向,另辟蹊徑,運用定量與GIS空間統(tǒng)計分析方法研究“一帶一路”網絡關注度的空間特征,得出了以下結論:
(1)我國西北地區(qū)比東南地區(qū)對“一帶一路”的網絡關注度高;對“一帶一路”的關注度最高處和最低處分別位于京津地區(qū)和“華南一華中一環(huán)京津”地區(qū)。
(2)省際間和區(qū)域內的關注度差異較小,區(qū)域間基本無差異;省際間的差異整體縮小,其變化軌跡“先升后降”;東、中、西和東北經濟分區(qū)區(qū)域內泰爾指數呈現出波動上升。
(3)“一帶一路”網絡關注度重心遷移以東西方向遷移為主,南北方向變化較??;轉角0變化范圍較小,關注度空間分布呈東北一西南格局;關注度在主半軸方向上呈現“迅速擴張一緩慢擴張一迅速收縮”的階段性特征,在輔半軸方向上呈持續(xù)收縮趨勢。
利用百度指數研究得出的“一帶一路”網絡關注度空間特征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網絡關注度指整個互聯網用戶人群對某一事物的關注程度,它應該通過所有搜索引擎上的關注度進行度量,但本研究僅用百度指數作為數據源具有一定的局限。另外,時間段的劃分應從各個地區(qū)的具體情況分析,而不是全國用統(tǒng)一的一個標準一概而論,雖然整體格局沒有大的影響,但局部地區(qū)會有部分偏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