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健
標準四聯(lián)療法及序貫療法治療胃潰瘍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的療效分析
馬 健
目的 探討標準四聯(lián)療法及序貫療法治療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Hp)陽性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4例胃潰瘍Hp陽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2例。對照組患者采用標準四聯(lián)療法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序貫療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腹痛、腹脹、反酸噯氣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Hp根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潰瘍愈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序貫療法對胃潰瘍Hp陽性患者實施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能提高Hp根除率,促進潰瘍愈合,且具有較高安全性。
標準四聯(lián)療法;序貫療法;胃潰瘍;幽門螺桿菌陽性
胃潰瘍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內科疾病,而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是引發(fā)胃潰瘍的常見因素,該疾病患者多伴有上腹部疼痛感,可對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臨床通常將標準四聯(lián)療法作為治療該疾病的常用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效果并不理想,且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Hp的未根除率逐漸升高[2]。因此,臨床仍需探究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方式。近年來,臨床上逐漸將序貫療法應用于胃潰瘍 Hp陽性患者的治療中,其在改善患者癥狀、提高Hp根除率方面均有較高價值。本研究就標準四聯(lián)療法及序貫療法治療胃潰瘍Hp陽性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4例胃潰瘍Hp陽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年齡22~74歲,平均(43±5)歲;觀察組患者中,男37例,女25例,年齡24~76歲,平均(43±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標準四聯(lián)療法治療,即給予患者口服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克拉霉素、膠體果膠鉍、阿莫西林治療,2次/d,每次用藥劑量分別為20 mg、500 mg、220 mg、1000 mg,連續(xù)用藥7 d。觀察組患者則采用序貫療法治療,即治療前5 d給予患者口服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治療,20 mg/次,2次/d;并給予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膠囊治療,1000 mg/次,2次/d。治療后5 d給予患者口服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治療,20 mg/次,2次/d;同時給予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治療,2次/d,每次用藥劑量分別為200 mg、500 mg,共治療10 d。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變化情況、Hp根除率、潰瘍愈合情況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②臨床癥狀根據(jù)患者癥狀輕重程度為依據(jù)進行評定,腹痛、腹脹、反酸噯氣等癥狀均分為 4個等級,即以患者伴有明顯癥狀,難以忍受,需要休息并需服藥治療為 3分;以治療后患者伴有明顯癥狀,輕度影響工作及生活為 2分;以患者伴有輕微癥狀,但可以忍受為1分;以無癥狀為0分[3]。③Hp根除:治療結束4周后,兩組患者均行14C呼氣試驗,以試驗結果呈陰性為Hp根除[4]。④潰瘍愈合情況[5]:兩組患者均在治療結束4周后行胃鏡檢查,以潰瘍愈合,且胃鏡檢查結果為S1期或S2期為愈合;以潰瘍病灶面積縮小程度大于 50%為部分愈合;以潰瘍病灶面積縮小程度小于 50%,或加重為無效??傆行剩?)=(愈合例數(shù)+部分愈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腹痛、腹脹、反酸噯氣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 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腹痛、腹脹、反酸噯氣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變化情況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變化情況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2 2.3±0.4 0.82±0.21 2.2±0.3 0.92±0.25腹痛 腹脹觀察組 62 2.4±0.3 0.35±0.13 2.3±0.4 0.45±0.17 t值 1.575 6.521 1.961 17.607 P值 0.118 0.000 0.095 0.000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2 1.9±0.3 0.86±0.22反酸噯氣觀察組 62 2.0±0.4 0.44±0.18 t值 0.962 14.085 P值 0.106 0.000
2.2 Hp根除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Hp根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p根除率比較[例(%)]
2.3 潰瘍愈合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潰瘍愈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潰瘍愈合情況比較
2.4 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62例患者中共7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其中腹瀉2例,乏力2例,便秘2例,口苦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3%;對照組62例患者中共9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其中腹瀉3例,乏力3例,便秘2例,口苦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87,P=0.592)。
胃潰瘍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胃病,而Hp感染則是誘發(fā)該病發(fā)生的一項重要因素。據(jù)統(tǒng)計,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實際上高達40%~90%,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種重要疾病,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6]。
以往,臨床通常采用常規(guī)三聯(lián)療法或四聯(lián)療法治療胃潰瘍Hp陽性患者。該治療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Hp清除,但其效果并不理想。傳統(tǒng)四聯(lián)療法療程較短,方中阿莫西林難以充分發(fā)揮其抗菌功效,多數(shù)患者易對鉍劑產(chǎn)生不良反應;加之用藥種類較多,患者極易產(chǎn)生抗拒情緒,用藥依從性差[7-8]。近年來,隨著廣譜抗生素的使用,其耐藥性也逐漸增大[9]。因此,臨床必須要加以重視,探究更加有效的方式進行治療。
本研究中以序貫療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前5 d給予患者阿莫西林治療,可預防5 d使用的克拉霉素被細菌轉運出細胞外,從而有效促進藥物與核糖體結合,促進藥效得以充分發(fā)揮。且序貫療法中所采用的阿莫西林耐藥率低,能夠有效對細菌的細胞壁造成破壞,進而提高后續(xù)抗生素的敏感性。而左氧氟沙星則對細菌DNA的合成及復制情況進行抑制[10]。本研究中選用雷貝拉唑鈉作為抗酸藥物可迅速活化分解,形成磺烯酸,可有效對H+轉運情況進行抑制;且雷貝拉唑和其他藥物之間不會產(chǎn)生明顯相互作用,可避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被胃酸降解,從而有效提高抗生素的抗菌功效[11]。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腹痛、腹脹、反酸噯氣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 Hp根除率與潰瘍愈合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采用序貫療法對胃潰瘍 Hp陽性患者實施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Hp根除率,促進潰瘍愈合,且具有較高安全性。
[1]王小華.胃潰瘍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采用標準四聯(lián)療法和序貫療法治療的臨床價值探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33):31-32.
[2]徐奔,譚遠忠,魏文斌,等.自擬胃潰瘍1號方聯(lián)合序貫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35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 2012, 20(8):377-378.
[3]西娜,趙冠人,王雪明,等.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對雷貝拉唑與奧美拉唑四聯(lián)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療效的影響[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5,13(5):36-40.
[4]唐利全,李志華,柯龍漢,等.復胃散聯(lián)合雷尼替丁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合并癌前病變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4, 29(5):520-523.
[5]吳冬,胡旭軍,林言.埃索美拉唑聯(lián)合喹諾酮類抗生素對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患者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 36(11):94-97.
[6]王紅衛(wèi).腫瘤壞死因子-α基因多態(tài)性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潰瘍及吸煙的相關性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2,19(3):229-231.
[7]田玲.奧美拉、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三聯(lián)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5,27(19):49-50.
[8]藍菊慧.蘭索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病的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7):221-222.
[9]章炳都.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早期聯(lián)合抗生素治療 Hp陽性胃潰瘍患者83例療效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2,2(18):158.
[10]歐陽艷君,張艷梅,李炳東,等.雷貝拉唑三聯(lián)療法對活動期胃潰瘍患者組織學愈合質量及潰瘍復發(fā)的作用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20):2196-2198.
[11]張宇光,孫艷蓀,周曉初,等.多藥耐藥基因 1C3435T基因多態(tài)性對胃潰瘍患者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2013,36(19):4-6.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10.030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遼寧沈陽 1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