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彥,劉婉利
1.西安市第一醫(yī)院(西安 710002),2.陜西省安康市中醫(yī)醫(yī)院(安康725000)
疏肝補腎法結合周期療法治療月經后期療效觀察
張 彥1,劉婉利2△
1.西安市第一醫(yī)院(西安 710002),2.陜西省安康市中醫(yī)醫(yī)院(安康725000)
目的:觀察疏肝補腎中藥遵循中藥周期療法對高泌乳素血癥引起的月經后期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98例月經后期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2例給予補腎養(yǎng)血疏肝湯,按照月經的不同時期(月經后期、經間期、經前期、行經期)進行相應加減進行治療;對照組46例口服西藥溴隱亭,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月經周期變化、中醫(yī)證候積分、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治療后不良反應的情況。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分別為觀察組90.38%,對照組82.61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催乳素水平均低于治療前,雌二醇、黃體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間催乳素水平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黃體生成素、雌二醇、 卵泡刺激素水平組間比較均有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中醫(yī)癥候積分均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P<0.05),且治療后組間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觀察組5.76%,對照組54.3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疏肝補腎法遵循中藥周期療法治療高泌乳素血癥引起的月經后期療效確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和性激素水平,同時具備副作用小之優(yōu)勢。
月經后期常發(fā)生在一些疾病或內分泌失調之后,高催乳素血癥患者臨床中的月經失調主要表現為周期延后甚至閉經。血清催乳素增高引起子宮內膜容受性較前降低,卵巢功能受到抑制,進而引起黃體功能不全,影響女性的月經周期,引起排卵障礙,導致不孕。臨床以月經周期延后、經量減少甚至閉經、溢乳、不育、頭痛為主要特征,給女性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3年間,我科應用補腎養(yǎng)血疏肝湯按照月經周期的不同時期進行加減治療52例月經后期患者,并設對照組46例,取得滿意效果,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 全部98例觀察患者都來自我院中醫(yī)婦科門診月經后期患者(全部符合高泌乳素血癥之診斷),按照隨機數字表法被分成兩組:觀察組52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40歲,平均年齡(32.6 ±4.75)歲;病程最短半年,最長3年。對照組46例,年齡最小者20歲,最大41歲,平均年齡(31.5 ±5.06)歲;病程最短8個月,最長4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生育史、女性激素水平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52例給予基礎方:補腎養(yǎng)血疏肝湯(菟絲子、熟地黃、巴戟天、杜仲、當歸、白芍、川芎、雞血藤、炒白術、柴胡、炒枳殼、郁金、川牛膝、丹參、生麥芽、甘草)分期加減治療,經后早期:基礎方加枸杞子、覆盆子、制何首烏、肉蓯蓉各15 g,共 7劑,月經第5天開始治療;經間期:基礎方中白芍換赤芍15 g,丹參20 g,加肉桂3 g,桃仁12 g,淫羊藿、石楠葉各15 g,5劑;經前期:基礎方加肉桂3 g,香附12 g,女貞子、旱蓮草、淫羊藿、黨參各15 g,7劑;行經期:基礎方中白芍換赤芍15 g,丹參30 g,加桃仁、紅花各12 g,三棱、莪術各10 g,娑羅子、生山楂各15 g,5劑服藥期間 1劑/d,水煎300 ml分2次,早晚分服。連續(xù)治療3個月經周期。對照組46例口服溴隱亭1.25 mg,2次/d,1周后能耐受者單次劑量增加到2.5 mg,2次/ d。
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PRL、 FSH、E2、LH水平;②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月經周期情況;③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情況;④觀察兩組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
4 療效標準 痊愈:治療后月經周期恢復正常,血清催乳素水平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顯效:治療后月經周期為21~35 d,血清催乳素水平降低大于50%,仍高于正常值,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 有效: 治療后月經周期較治療前有改善,血清催乳素水平下降低于50%,臨床癥狀相比治療前有所減輕; 無效:治療后月經周期和血清催乳素水平均無改變,臨床癥狀較治療前無變化。
1 兩組總療效比較 觀察組痊愈26例,顯效10例,有效1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38%,對照組痊愈19例,顯效9例,有效1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2.6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激素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催乳素水平明顯降低,雌二醇、 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水平明顯升高,較同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激素水平組間比較:治療后兩組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雌二醇、 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水平組間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雌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中醫(yī)癥候積分均降低,較同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中醫(yī)癥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4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76%,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54.34%。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月經后期主要是月經的周期出現異常,本病的常見病機為腎虛血虛沖任不充,氣滯血寒沖任不通而導致血海不能如期滿溢,出現月經周期延后。高泌乳素血癥患者由于機體泌乳素抑制因子多巴胺的產生或轉運受阻而引發(fā)血清中泌乳素水平增高,導致內分泌紊亂,引起月經不調,多見于20~50歲女性[2]。本病歸屬于中醫(yī)的月經后期、乳泣、閉經、不孕等病癥中,臨床多見腎虛肝郁證型,故疏肝補腎當為治療總則,治療的關鍵在于調整月經周期。是按照中醫(yī)婦科理論,結合月經的周期性以及其在不同時期的機理變化特點采取周期性用藥的治療方法,旨在調節(jié)并恢復女性生殖軸腎氣 - 天癸 - 沖任 - 胞宮的功能[3]。補腎疏肝湯中巴戟天、菟絲子、熟地黃腎陰陽雙補益精血;當歸、丹參、雞血藤、川芎補血行血活血;柴胡、香附、郁金、炒枳殼疏肝解郁活血;白術、白芍健脾斂陰養(yǎng)血;川牛膝補肝腎引血下行、生麥芽疏肝回乳消脹,全方共奏疏肝補腎養(yǎng)血調經之功?,F代研究表明,白芍提取物是作用于多巴胺 D2受體發(fā)揮作用而抑制 PRL分泌的,能顯著抑制高泌乳素血癥患者過高的泌乳素水平,通過調節(jié)機體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平衡,從而改善卵巢功能,調節(jié)雌二醇等激素水平恢復至正常水平,從而治愈高泌乳素血癥;生麥芽含有麥角類化合物,對泌乳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4]。中醫(yī)學認為月經的周期性規(guī)律性主要體現了腎陰腎陽的消長變化及機體氣血的盈虧變化,經后期主要體現腎陰增長的變化此時給予基礎方加枸杞子、覆盆子、制何首烏、肉蓯蓉以達補腎滋陰填精之功;經間期也就是排卵期表現為陰盛陽動給予基礎方加丹參、肉桂、桃仁、淫羊藿、石楠葉溫腎陽活血促使卵泡排出;經前期陰盛陽生給予基礎方加肉桂、香附、女貞子、旱蓮草、淫羊藿、黨參補腎助陽同時滋陰益氣兼顧;行經期:基礎方中丹參加量,加桃仁、紅花、三棱、莪術、娑羅子、生山楂舒肝行氣活血化瘀通經使月經如期而至。通過本次臨床研究證明中藥疏肝補腎法結合中藥周期療法對高泌乳素血癥引起的月經后期有確切療效,能有效改善高泌乳素血證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性激素水平,同時具備毒副作用少之優(yōu)勢。
[1] 李省江,李銳凌.補腎疏肝湯治療女性高泌乳素血癥 54 例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yī),2016,38(4):519.
[2] 鄭慕陽,鐘柏茹.中藥當歸枸杞子湯調節(jié)高泌乳素血癥臨床觀察[J].中醫(yī)志, 2014, 26(1):46.
[3] 徐秀云. 中醫(yī)周期療法對月經后期育齡婦女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4, 41(9):1907.
[4] 金澤祥,王 雄. 白芍提取物通過多巴胺 D2受體治療大鼠高泌乳素血癥 [J].中成藥,2016,38(4):744.
△通訊作者
月經后期/中西醫(yī)結合療法 @補腎養(yǎng)血疏肝湯 中藥周期療法
R271.11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10.006
(收稿:20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