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湘,韋春偉,許固鑫,林恒伶,韓一婷,寧 婷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心胸外科,廣西 南寧 530003)
品管圈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陳 湘,韋春偉,許固鑫,林恒伶,韓一婷,寧 婷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心胸外科,廣西 南寧 530003)
目的為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出院患者的抗凝治療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措施。方法 運用品管圈手法實施改善對策后,分別調查改善前、后各30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出院患者的抗凝治療依從性情況。結果 影響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不良因素發(fā)生率由28.57%降低到10.48%。結論 通過實施各項有效對策,使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出院患者在脫離醫(yī)院的監(jiān)護下,仍能通過各種方式保證抗凝治療安全、有效,提高抗凝治療的依從性和自我保健能力。
品管圈;心臟瓣膜置換術;抗凝治療;依從性
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性質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fā)組成數人一圈的活動團隊,通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活用科學統(tǒng)計工具及品管手法,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fā)生的問題及課題,以達到不斷對自己的工作現場進行維持與改善的活動[1]。由于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出院后需要終生服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以維持心臟瓣膜正常功能。抗凝過量,會引起出血,抗凝不足,容易形成血栓甚至卡瓣,危及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口頭指導、發(fā)放抗凝保健手冊及板報宣傳等方式進行抗凝藥知識宣教。但近年來通過電話、門診隨訪發(fā)現部分患者的抗凝治療依從性差導致的安全隱患,如:未定期復查PT、未能準確調節(jié)華法林劑量、服藥依從性差(漏服、停服)等。為防止抗凝治療安全隱患的發(fā)生,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及生活質量,從2016年3~8月我科運用品管圈手法開展了該項目的研究,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在自愿的原則下報名組圈,圈長由1名領導能力強的高年資護師擔任。
經全體圈員討論,針對上級政策、緊迫性、可行性及圈員能力等因素進行比較、分析,篩選出綜合評定分數最高的項目做為活動主題。
預估活動各步驟所需時間,決定活動日程及工作分配,擬定活動計劃書。
對2015年5~12月在我科行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30例進行電話回訪問卷調查,了解影響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不良因素情況。共調查210例次,不良因素發(fā)生60例次,發(fā)生率為28.57%。通過柏拉圖排列顯示:患者未按要求復查PT、患者不知曉正確的調藥方法、患者未按要求服用抗凝藥這3項不良因素發(fā)生率累計占78.33%,依80/20法則,將此3項因素列為本期活動的改善重點。
依據公式計算目標值,將影響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不良因素發(fā)生率由改善前28.57%下降至10.67%,改善幅度為62.66%。
應用魚骨圖對3項改善重點進行原因分析。根據評分法,選出9項主要原因,并再次現場查檢,通過真因驗證,找出導致問題的真正原因,分別為:患者缺乏抗凝保健知識交流平臺、患者居住地缺乏抗凝保健知識宣傳、抗凝指導手冊紙質版不易保存、患者忘記復查PT時間、患者不重視復查PT。
根據5個真因,提出相應對策,全體圈員就每一評價項目,依可行性、經濟性、創(chuàng)新性、圈能力進行評價,從中選出了6條科學、合理的對策。
1.8.1 制作抗凝治療宣教視頻。結合??铺攸c,設計制作抗凝治療宣教視頻,從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的重要性、抗凝藥物的使用、抗凝手冊應用和自我保健方法分別進行詳細的講解,對住院期間的患者及家屬播放,并提供拷貝服務,方便患者出院后繼續(xù)學習。
1.8.2 成立抗凝之家。醫(yī)生、護士、患者、家屬共同參與,每月2次,以講座、答疑、互動、測評的方式對抗凝知識進行宣傳、交流。
1.8.3 建立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平臺宣傳抗凝保健知識,隨時提醒患者服藥、復查;患者也可隨時通過微信平臺咨詢、提問;并設定專門的管理員每天負責收集患者及家屬的問題,反饋給專家后及時解答并提出建議。
1.8.4 發(fā)放個性化抗凝指導掛歷。設計制作抗凝知識指導年歷,內容包含抗凝藥服用時間、劑量調整方法、聯系方式及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制作的“您的專屬保健計劃表”,在出院時發(fā)放給患者。根據患者手術時間、瓣膜種類、服藥時間,在年歷表上粘貼提醒標志,告知患者服藥、抽血、復查的時間,建議患者掛在家里墻上,起到宣傳和提醒的作用。
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干預2個月后,用同樣方法對我科2016年1~6月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患者30例進行調查,共調查210例次,與改善前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影響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不良因素改善情況(例次)
通過運用品管圈管理方法,使影響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不良因素發(fā)生率由28.57%降低到10.4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3.87,P<0.05)??烧J為改善前、后影響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不良因素發(fā)生率不同,改善后低于改善前。見表2。
表2 影響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不良因素發(fā)生情況比較
開展品管圈活動可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隨著醫(yī)療法規(guī)的健全,醫(yī)療服務質量的安全性、有效性越來越得到醫(yī)院管理者的重視[2]。特別在創(chuàng)建國家優(yōu)質醫(yī)院的評審過程中,患者在醫(yī)療過程中的安全性被提到重要的位置。針對部分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出院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差的問題,通過品管圈手法采用科學的方法實施改善對策,使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出院患者在脫離醫(yī)院的監(jiān)護下,仍能通過各種方式使自己的抗凝治療保持在安全、有效范圍,提高了抗凝治療的依從性和自我保健能力。
品管圈活動強調的是讓員工自動自發(fā)地參與活動,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管理權[3]。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方式,使員工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從而提高工作積極性[4]。研究顯示,活動后圈員們的責任心、溝通能力、協作精神等各項品質得到明顯提升;此外,PPT制作、圖片設計、表達能力等水平均有顯著提高。
[1] 劉庭芳.中國醫(y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
[2] 熊先榮,王 玲.護理安全文化視角下患者安全問題探討[J].醫(yī)學與社會,2010,21(11):38-39.
[3] 楊 麗,王衛(wèi)瓊.參與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4,4(4):44-45.
[4] 陳 芳.實施系統(tǒng)健康教育提高護理質量[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4):71-72.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1.65.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