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軍區(qū)濟南第三干休所 王 超
老年人容易被騙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
□ 山東省軍區(qū)濟南第三干休所 王 超
老年人為何成為被詐騙的首選對象,老年人又為何容易被騙?本文從對形形色色詐騙亂象的揭露入手,分析了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的主客觀因素,認為求健心理、求富心理、共情心理、從眾心理,怕犯錯,急證清白心理,寧受虐不改錯心理等最容易被騙子利用。要有效防止老人被騙,政府部門的監(jiān)管必須到位,防詐騙宣傳必須到位,子女的關懷必須到位,老年人基本的防范知識學習必須到位。
老年人受騙主客觀因素 對策研究
讀者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全國各地,上至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下至二三線城市,甚至小縣城、農(nóng)村,都有那么多的老人陷入騙局,騙子手段不斷增多,騙術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且看:
冒充法院的工作人員,以“領傳票”“接受調(diào)查”為名要求將其錢款存入“安全賬戶”實施詐騙;以短信告知銀行賬戶被扣取年費進行詐騙;用“猜猜我是誰”的老玩法,以老同學、老戰(zhàn)友、老同事身份詐騙;以領取社保補貼等各種補貼為名,套取個人信息詐騙;以開設在高檔寫字樓、裝修豪華氣派的單位外表和無風險、高回報的許諾,誘導老人,對其投資實施詐騙;用格式正規(guī)、排版正式,以假亂真的各類“文件”唬人行騙;不法旅行機構與各類商家勾結,推出低于市場成本價的“低價團”,在旅行過程中安排各式各樣的購物活動,對喜歡外出旅游的老人實行強制消費、變相詐騙。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騙子也在“與時俱進”,行騙手段花樣頻出,“馬甲”頻換。如把非法集資升級包裝成“財富管理”“股權眾籌”“虛擬貨幣”等更專業(yè)時髦的“資本運作”理財產(chǎn)品;行騙的網(wǎng)絡化趨勢日趨明顯,僅憑借一個微信群就可跨界完成精準化的目標篩選和吸納,形成互聯(lián)網(wǎng)+傳銷+非法集資等模式;犯罪形式更加隱蔽,假借迎合國家政策,打著“經(jīng)濟新業(yè)態(tài)”金融創(chuàng)新等幌子,欺騙誘導性更強。從保健品到P2P理財再到收藏品理財,詐騙者的身影無處不在。
近年來,騙子竟敢借國家以房養(yǎng)老政策的推行,把手伸向老人棲身的唯一住所,變著法兒騙取他們的住房。據(jù)報道,2015年以來,北京已有數(shù)十位老人陸續(xù)深陷騙局,有的失去房產(chǎn),無家可歸,有的背上巨額債務,苦不堪言。
無論騙子行騙技巧如何升級,詐騙手法如何變換,但萬變不離其宗,最終都是誘使被害人當場掏錢或通過轉賬來騙取錢財。
食品、藥品的一些虛假廣告,肆意夸大治愈率或有效率,欺騙和誤導消費者,斂財后人去樓空,嚴重危害了公共飲食、用藥安全。理財金融類的種種騙局,以利誘性極強的誘餌,讓許多投資人投資受損,甚至血本無歸。多少無辜的老人因為被騙,痛不欲生。近日有報道稱,青島市一位退休老人,被騙走幾十萬元的積蓄之后悔恨交加,走上絕路…………
詐騙,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嚴重影響了家庭、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為何老年人群易成為詐騙團伙的“獵物”,在行騙者面前屢屢躺槍?這其中既有客觀原因,也有易被騙子利用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從客觀上講,一是大部分老人手中都有可自主支配的金錢和大量的閑暇時間,具備被騙的經(jīng)濟基礎和騙子作案的時空條件。而且老人們大都擁有手機,也就有了接觸虛假信息的途徑。
二是老年人容易受騙有一定的社會根源。當下老人大都出生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他們在青少年時期經(jīng)歷過特殊的社會治理模式,信息基本是自上而下,強行灌輸?shù)?,這使他們中很多人的質疑精神受到了壓抑,容易輕信他人。
三是由于種種原因,當下老人的教育和生活經(jīng)歷中缺乏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教育、培訓,從而對騙術和偽科學缺乏免疫力;而騙子一般都經(jīng)過專門培訓,堪稱高明的“心理學家”,善于揣摸老年人的心理弱點,慣用心理咨詢式的談話技巧,把人一步步引入陷阱。
分析眾多詐騙案件可以發(fā)現(xiàn),老年人以下7種心理最易被騙子利用:
求健心理
追求健康和益壽是老年人最為迫切的需求。尤其是初嘗了改革開放發(fā)展成果的老年人,更想多活些年,以享受國家發(fā)展帶來的更大實惠。老年人潛意識里都害怕失去健康,格外關注健康類的信息,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稀缺心理”。老年人因為歲數(shù)大了,對健康的追求比年輕人更強烈,他們在內(nèi)心深處感到來日不多,希望能活得更長久更健康一些,一旦患病,會格外看中某療法或藥品的益處,產(chǎn)生更強烈的治愈愿望。這種觀念和意愿干擾他們作出正確選擇,表現(xiàn)在接受治療上敢于嘗試與冒險。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增長,老人的非理性醫(yī)療程度也會隨之增長。對健康問題天天關注,時時琢磨,不知不覺就會被“神器材”“神藥”等虛假宣傳所擊中,據(jù)山東對七個地級市的調(diào)查,約65%的老人通過服用保健品進行保健,約53%的老人選擇保健器械進行保健,而且在保健上大都喜歡持續(xù)花銷。
老年人不僅自身渴望健康、長壽,而且大都疼愛子女、家人,只要對他們的健康也有益,老人都會舍得花錢。
求富心理
現(xiàn)在的老年人一直生活在經(jīng)濟不夠發(fā)達的國土上,工作時,大部分年份是實行低工資,可以說艱苦奮斗了一輩子。尤其是親身經(jīng)歷了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災害的生活極度困難時期,餓怕了,窮怕了,勤儉持家、發(fā)家致富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座右銘。改革開放后,收入增加了,手中有了余錢,他們還想“以豐防歉”,多積攢些養(yǎng)老錢。在這種怕窮求富心理作用下,他們格外關注能“讓錢生錢”的門道,而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又決定了其投資致富的渠道格外少,一旦聽說有高息集資之類的“好消息”,往往被“高回報”晃了眼,忽略了“高回報”下的高風險而中招。
不容回避的是,一些老年人的求富行為往往與貪便宜摻雜在一起。
貪心源自于人為自己謀利的本能,區(qū)別只在于大小和懂不懂得取舍。一些老年人為致富被騙,騙子就是利用了他們貪便宜又好奇的心理。誘之以利是行騙者的慣用手法。先給甜頭是為了最終讓你吃苦頭。
騙子通知你中獎了,說按新政策你現(xiàn)在可以領補貼或退稅了,被騙者開始一般只是半信半疑,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又會向對方追問求證,騙子再根據(jù)預先編好的劇本,設計好的臺詞,給你釋疑洗腦,一步步讓你變得深信不疑。一些人對免費體檢,免費試用,免費旅游,免費贈送雞蛋、大米、花生油、養(yǎng)生杯等小恩小惠,認為不領白不領,不用白不用,反正沒花自己的錢,殊不知天上的餡餅只是幌子,誘你掉進挖好的陷阱才是行騙者的最終目的,暫時的不花錢,是為了讓你失去更多的錢。
共情心理
人老了最怕孤單,傾訴的欲望最強烈。現(xiàn)在的老人大都只有一兩個孩子,空巢者較多。孩子忙起來,一周甚至一個月也難得見上一面,身邊長時間沒人傾訴,內(nèi)心難免孤獨寂寞。孤獨的人總是格外貪戀那一點關懷與溫暖。這時,那些以騙取老年人錢財為目的的“溫情銷售”騙局就應運而生了。他們專打“感情牌”,登門陪聊、解悶、套近乎,幫著老人做家務,甚至“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叫個不停,這些“溫情”的話語直擊老人的心理軟肋,使老人徹底放松了警惕,行騙者趁機掌握了老人的真實信息,輕易就可實施精準詐騙。常年獨居的老人缺乏了解信息的渠道,對社會上各類新生騙局的了解相對滯后,因此最容易被坑。
在發(fā)展心理學中,有一種理論叫作社會情緒選擇理論,該理論指出,與年輕人的需求是導向未來的不同,老年人因剩下的時間有限,他們更多地偏向情感相關的方向,因而對于親情、朋友、人際關系等高度關注,而且年齡越大對陌生人的信任度越高。這就是打“親情牌”行騙為何屢屢奏效的根源所在。
從眾心理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老年人容易受騙也是從眾心理在起作用。老年人隨著脫離工作崗位的時間越長,越容易與主流社會脫節(jié),不能全面及時獲取信息。有時老年人為使自己不處于孤立、低落的狀態(tài),不管對該事物是否認同,行為都會受“從眾心理”驅使而做出跟身邊人一致的行為。所以當講座說某保健品功效好,旁邊有人想要購買時,老年人就會受到影響,誤認為“人家都買肯定好”,情不自禁盲目跟風購買。
輕信心理
行騙者擅于拉大旗作虎皮,總是把騙局的“局”盡量“做大”。不是在人民大會堂開會,在鳥巢發(fā)放紀念品,就是與地方媒體聯(lián)手,整版廣告開路,或在單位禮堂抽獎,此等足夠讓人震撼的“大場面”,讓老人誤認為他們的背后有國家支持、黨委政府部門撐腰,由此埋下深信不疑的種子?;蛘邉硬粍幼屆舜?,請“大牌專家”出場造勢,通過專家講座、專家義診等形式,使老人很有帶入感,從而打消顧慮。宣稱他們的產(chǎn)品是專供國家領導人使用的,屬“紅墻內(nèi)的秘方”;他們公司的領導享受國務院津貼,跟多個國家總統(tǒng)都有合影。吊起老人胃口,迎合一些老人的心理預期。在這種洗腦式的推銷下,使老人盲目輕信,心甘情愿地往外掏錢,而在從眾心理下,很多老人一看別人搶購,也忍不住下單。
怕犯錯,急證清白心理
為何電信網(wǎng)絡詐騙嫌疑人冒充公檢法人員作案,能屢屢奏效?
這是人們大都懼怕犯錯,急于證明自己清白的心理起的作用。當你的防衛(wèi)心理被調(diào)動起來而表白解釋時,就有了騙子得逞的機會。生活中,人們都怕犯錯誤,尤其是對方嚴詞點明自己犯了公檢法機構指控的“涉嫌卷入危害國家安全大案”,并附上帶有自己照片的“通緝令”時,人通常會立即產(chǎn)生“應激”反應,腎上腺分泌水平提高,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處于一種極度沒有安全感的緊張狀態(tài)。出于保護自己或親人的目的,為了證明清白,在騙子“犯罪論調(diào)”恐嚇下,甄別是非能力急劇下降,往往不能立即作出理性反應。就像中了邪一樣,稀里糊涂按照騙子的指揮棒轉起來,在驚慌焦慮中被騙。
寧受虐不改錯心理
老年人大部分有很強的自尊心,總認為自己走南闖北,見多識廣,騙子能騙得了別人,但騙不了自己。就像小品《一個女婿半個兒》中的胡自信那樣,明明已被騙,還蒙在鼓里,炫耀騙他的人還沒出生哩!
老人一旦被騙,由于固執(zhí)和自尊心作祟,又會產(chǎn)生寧肯錯下去也不愿認錯的心理。怕子女埋怨,怕他人笑話,對被騙之事總是“三緘其口”,選擇沉默,自認倒霉,權當花錢買教訓。這種被騙還不愿承認,更不采取補救措施的做法,反而讓騙子有了更多行騙的機會。
做子女的,一旦得知父母被騙,往往氣急敗壞,向老人發(fā)泄不滿,這又讓老人覺得有挫敗感、羞辱感,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此時子女的勸說不僅難以奏效,甚至還會導致老人抗拒。
政府部門的監(jiān)管必須到位
打擊詐騙犯罪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懂法才能更好地防騙。要為老人防騙撐起堅不可摧的法律保護傘。要進一步加強對電信、網(wǎng)絡、食品、藥品等領域的監(jiān)管整治。加強對詐騙窩點的排查、搜查,對可疑人員的檢查。嚴格規(guī)范對保險公司、銀行、投資公司的管理,強化對理財產(chǎn)品銷售行為的管理和監(jiān)督。監(jiān)管部門應重視與各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合作,利用技術措施,未雨綢繆,對其進行事中、事前式的干預和打擊,而不能等到騙局在線下鬧大了再出手。向騙子租賃場所、提供行騙條件的有關單位或個人也要追究責任。
去年以來,國務院及高檢、高法、公安部,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等相繼出臺了對電信網(wǎng)絡詐騙等犯罪行為實施嚴懲的法律、條例、文件,隨著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進一步完善,詐騙犯罪必將得到更有效的遏制。
防詐騙宣傳必須到位
廣播、電視、報刊要把防詐騙知識宣傳作為重要內(nèi)容。街頭報刊亭、宣傳欄、宣傳墻等都應辟出防詐騙宣傳陣地。春節(jié)、重陽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更要組織開展專題宣傳周、宣傳月。老年大學(學校)等應開設防詐騙課程或定期舉辦防詐騙講座。食品、衛(wèi)生、工商、公安等有關部門要定期不定期地分頭或聯(lián)手深入居民區(qū)、敬老院等老年人集中的地方,送防詐騙知識上門?;钴S于街頭巷尾的志愿者要有針對性地對有可能受騙的老人及時提供提醒服務。商店、醫(yī)院、銀行、菜市場等老年人易出現(xiàn)的場所,應醒目懸掛防詐騙標語,營造濃厚的防詐騙氛圍,不斷強化市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防詐騙意識,在全社會形成對詐騙行為人人喊打的局面。
子女的關懷必須到位
兒女要?;丶铱纯?,多關注父母的身心健康和消費需求,盡量擠時間多陪在老人身邊,傾聽他們的訴求,使他們精神上得到慰藉。從而相信子女是最可信的人,今后一旦被陌生人或騙子盯上,他們會第一時間想到與子女商量,以減少被騙的可能。子女要關注老年消費市場存在的問題和最新出現(xiàn)的針對老年人的各種騙局,及時與父母溝通,阻斷騙子與老人建立感情聯(lián)系的可能。如果老人被騙子洗腦了,子女要利用突然的“思維中斷法”,切斷受害人的思路,使其醒悟過來,不可挖苦埋怨,防止造成感情對立,反而易被騙子鉆空子。
老年人基本的防范知識學習必須到位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老人本身既要增強防范意識,又要掌握必要的防范知識,變被動受騙為主動防騙。
老年人也要注重學習,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知識面。對生活中應知應會的一些知識,尤其是自己生活涉及的一些領域的基本常識,比如對基金、股票、銀行、法院的業(yè)務流程等要有所知悉。學會區(qū)分保健品與藥品,保險產(chǎn)品與銀行儲蓄、理財產(chǎn)品,年化收益率與年利率,騙子的電話、短信“辦案”與公檢法機關當面現(xiàn)場辦案等的不同,看穿騙子混淆概念、魚目混珠的把戲。尤其要與時俱進,學會使用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生活用品。很多騙子就是利用老人對公檢法和銀行業(yè)務陌生,對電腦等高科技手段玩不轉,從而詐騙得手的。
老人不要隨便與陌生人搭話,對不熟悉的電話、短信不要接聽或按短信要求行動,不要輕易將個人信息透露給陌生人,更不要隨意將資金轉到陌生賬戶。老人消費付款時要注意要求對方提供發(fā)票等憑證。投資理財時,要多聽聽銀行專業(yè)人士和自己子女的意見,一定要弄清該產(chǎn)品是否有“全國銀行業(yè)理財產(chǎn)品登記系統(tǒng)”的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wǎng)通過查詢登記編碼來驗明理財產(chǎn)品的真?zhèn)危?。還要關注理財資金的扣劃方式,如投資資金不是該銀行直接扣款,而是要轉賬給個人賬戶或第三方機構賬戶,就可能遭遇詐騙。如想入股分紅“賺大錢”,一定要對企業(yè)的背景、實力、經(jīng)營前景有充分的了解。買基金、理財產(chǎn)品時一定要去正規(guī)的金融機構購買,要到柜臺進行交易(銀行網(wǎng)點都有錄音錄相),一旦中招可作維權憑證。
收到詐騙短信或電話時,一定要冷靜處理,可撥打110電話咨詢或通過114等權威正規(guī)渠道獲得公檢法或銀行服務電話號碼,以“驗明正身”。一旦個人權益受損,要及時報案,通過工商、公安等部門維護自身權益。對部分欺詐行為構不成犯罪的,老年人也應向相關行政部門提出救濟請求,或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賠償訴求??傊ㄟ^學習,讓個人擁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和本領,認識到人性的劣根性并增強與之對抗的能力。學會理性看待自己身邊的世界,不被各種假像所迷惑,不讓別有用心的人牽著鼻子走,不讓貪婪與無知毀了自己的晚年生活。
騙局原本就是基于人的流動性和人與人,尤其是陌生人之間的交往為前提的。隨著網(wǎng)絡社會發(fā)展,我們與陌生人之間的交往會越來越頻繁,原本就是以陌生人為目標的騙局自然會增多。只要適合行騙的社會土壤依然存在,那么騙子利用人性弱點行騙的行為就會依然存在。反詐騙的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必須為此做出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