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清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眼視光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
HAPA理論在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護理干預中的應用
何 清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眼視光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HAPA理論在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護理干預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將患兒動態(tài)隨機化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用常規(guī)干預和HAPA理論干預,兩組患兒各有60例。結(jié)果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對比積極結(jié)果預期評分、應對計劃評分、風險感知評分、行為計劃評分、行為意愿評分、自我控制能力評分均存在差異性(P<0.05)。結(jié)論HAPA理論在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護理干預中效果顯著。
HAPA理論;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護理;應用
弱視是指雙眼無器質(zhì)性病變,以功能性為主所引起的遠視力低于0.9且不能矯正,或者矯正后雙眼視力相差大于兩排者。是較為常見的兒童疾病,臨床上對于治療弱視的主要原則為清除形覺剝奪,矯正屈光不正,清除雙眼的異常相互作用,給予輔助治療方法。對此相應治療方案包括精細功能訓練、健眼遮蓋、配鏡等,但由于弱視治療時間較長,患兒及家長健康知識缺乏,各種原因引起治療中斷,依從性較差,不按治療要求佩戴眼鏡或遮蓋眼睛,治療有一定成效后,出現(xiàn)復發(fā)現(xiàn)象,容易導致患兒和家長失去對治療自信心,對此在治療期間應給予患兒相應護理干預,從而促進患兒恢復[1]。本文旨在探索HAPA理論在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護理干預中的臨床意義,具體的內(nèi)容可見下文描述。
1.1 一般資料 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收治120例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為此次研究對象。對研究患兒進行抽簽分組方式,分別為觀察組(HAPA理論干預;60例)和對照組(常規(guī)干預;60例)。觀察組患兒平均年齡為(3.57±1.47)歲,35例為男性患兒,25例為女性患兒。對照組患兒平均年齡為(3.31±1.26)歲,34例為男性患兒,26例為女性患兒。觀察組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和對照組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各項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其可相互對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干預,在患兒治療期間,應通過視頻播放或健康小冊子發(fā)放的形式,使患兒及家長了解疾病的相關性。
1.2.2 觀察組基于HAPA理論實施相應干預,包括行為信念干預、行為計劃干預、自我控制能力干預,主要內(nèi)容包括(1)行為信念干預:定期在院內(nèi)組織疾病講堂,并組織患兒和其家長進行聽課,講課內(nèi)容主要包括 ①介紹屈光參差性弱視治療目的和方式:如精細功能訓練、健眼遮蓋治療時間方法等以及配合治療的重要性;②向患兒和其家長講解視覺的形成和眼部基本結(jié)構(gòu),屈光參差性弱視發(fā)生機制和原因以及弱視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同時可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患兒和其家長了解眼睛對工作、學習的影響。(2)行為計劃干預:對患兒進行講課一周后,向每位患兒家長發(fā)放計劃表,指導患兒及家長填寫表格相應內(nèi)容,表內(nèi)主要內(nèi)容:弱視訓練時間、每日遮蓋健眼時間、復查時間等。除以上基本內(nèi)容外,表格中還應存在患兒治療期間遇到的不良事件,比如治療期間視力提高現(xiàn)象不明顯、弱視訓練、精細功能訓練枯燥乏味、遮蓋治療遵循不嚴格、遮蓋健眼時被同學取笑等,根據(jù)患兒填寫的表格內(nèi)容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3)自我控制能力干預:對患兒實施行為計劃干預后,可再進行行為控制能力干預,其主要通過自我強化、自我指令、自我監(jiān)督、社會支持、行為契約等方式進行干預:①自我強化和自我指令:主要通過指導患兒進行自我對話方式,每日對自己下達命令,完成當日治療計劃,且在治療后對自己說:“我很棒,我完成了治療”;②幫助患兒聯(lián)系病友,從而組成互幫互助小組,且互相監(jiān)督;③在患兒治療期間,患兒家長應協(xié)助患兒完成治療,可通過獎懲方式調(diào)動患兒積極性和主動性;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積極結(jié)果預期評分、風險感知評分、行為意愿評分、行為計劃評分、應對計劃評分、自我控制能力評分。評分標準主要根據(jù)我院實際情況制定的健康行為調(diào)查表,每項評分總分為1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其干預方式對患兒效果越顯著。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以P<0.05代表此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HAPA理論干預后的觀察組患兒,各維度評分值均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兒干預后一個月的各維度評分值
弱視是較為常見的兒童眼病,患病率約為兒童的1.3%~3%。其產(chǎn)生原因可能是由于各種因素造成視覺細胞刺激不足,從而導致視力下降,至今為止,以綜合療法為顯著的治療方案,其主要通過多樣強化訓練,從而達到刺激患兒視覺神經(jīng)目的,增加患兒視敏度,但此類治療方式時間較長,且見效慢,容易導致患兒失去對治療自信心,而在綜合療法的基礎上采取一項有效的干預方式可增加患兒及家長的依從性[2]。
HAPA理論主要是指健康行為過程取向理論,其是近年來研制的干預模式,其屬于一個動態(tài)分階段過程,主要包括已形成意愿但未實施形成意向階段和行為意愿的無意向階段,患兒的意向階段主要取決于患兒治療期間的心理因素,對此我院主要通過在HAPA理論上對患兒實施行為信念干預、行為計劃干預、自我控制能力干預,其不僅可提高患兒依從性,還可促進患兒視功能恢復,其中通過行為信念干預,可提高患兒對疾病的了解度,從而增加自我護理意識,通過行為干預計劃,可使患兒了解治療過程以及目的,增加患兒依從性,通過自我控制能力干預,可調(diào)動患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患兒恢復[3~4]。
總而言之,對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實施HAPA理論干預,不僅可調(diào)動患兒對治療的積極性,還可增加患兒自我護理意識,所以其干預方式值得推廣。
[1] 王英,肖信,趙武校,等.視知覺學習治療近視性屈光參差性弱視屈光度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1):1-3.
[2]時秀潔,牛志梅.規(guī)范化護理健康教育在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治療依從性中的臨床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4,58(20):3193-3195.
[3]錢海燕,尹東芳,陳秀云,等.YZH綜合屈光參差性弱視治療機在治療兒童屈光參差性弱視中的效果及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25):3003-3005.
[4]侯英芳,苗永鳳,張華,等.優(yōu)質(zhì)護理對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治療效果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6):110-112.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5.025
2095—9559(2017)05—3369—02
2016-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