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強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醫(yī)院康復科,浙江 江山 324100)
早期康復治療對改善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效果分析
何 強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醫(yī)院康復科,浙江 江山 324100)
目的探討早期康復治療對改善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效果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神經(jīng)內(nèi)科治療的腦卒中患者108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早期康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MMSE、MOCA及ADL評分。結果 觀察組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為1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MMSE、MOCA及ADL評分均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康復治療對改善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顯著效果,能提高認知能力,改善神經(jīng)功能,促進患者的全面康復。
腦卒中;早期康復治療;認知功能障礙;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腦卒中后遺留病殘率高,認知功能障礙是常見的病殘之一,發(fā)生率高達50%~70%[1]。以往臨床對腦卒中的康復治療側(cè)重于運動功能的恢復,對認知功能的恢復較為忽視,導致患者認知功能恢復緩慢,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進程,對神經(jīng)功能及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均有負面作用。因此,早期對認知功能進行干預治療對患者病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進一步分析早期康復治療對改善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神經(jīng)內(nèi)科治療的腦卒中患者10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4例。觀察組男30例,女24例,年齡49~78歲,平均(64.2±6.2)歲,病程7~15d;對照組男31例,女23例,年齡45~79歲,平均(64.7±6.5)歲,病程10~21 d;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經(jīng)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入院時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在16~25分,意識清楚,簡易智能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17分;排除有明顯意識障礙、合并腦部器質(zhì)性疾病、合并其他急性疾病者;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癥狀嚴重程度、病程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給予保護神經(jīng)功能、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治療,并對有原發(fā)疾病者給予對癥治療;常規(guī)指導患者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早期康復治療,包括早期運動康復訓練和認知功能訓練:①運動功能訓練。于病情穩(wěn)定、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開始訓練,以Bobath技術為指導,一開始在床上進行體位正確擺放、被動肢體運動,到正確臥位與坐位練習,再到坐位平衡、坐位與站位互換、站位平衡等訓練,最后行步行、上下樓梯訓練[2]。②生活能力訓練。訓練患者自行洗漱、更衣、進餐、上廁所、沐浴等。根據(jù)患者訓練情況交叉進行運動功能及生活能力訓練,2次/d,每次30~45 min.③認知功能訓練。分別訓練患者的定向力、綜合分析計算能力、推理能力、回憶能力。首先訓練患者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分辨,要求患者能夠正確講述;其次進行數(shù)字訓練,根據(jù)數(shù)字卡片的排列尋找規(guī)律或進行計算;接著進行推理能力訓練,訓練患者說出動物、植物等物品的用途以及與其相關的事情;再訓練患者進行物品分類,將一些簡單物品按照不同用途、形狀等進行歸類;最后進行語言及回憶訓練,讓患者大聲朗讀報紙、書本等,也可引導其回憶往事,讓患者敘述[3]。2次/d,每次30~45 min。1周訓練6 d,連續(xù)訓練4周。
采用MMSE評分判定患者認知功能,滿分30分,得分在27~30分為正常,得分低于27分為有認知功能障礙,評價內(nèi)容包括定向能力、注意能力、記憶能力、計算能力和語言能力,本研究將得分低于23分判定為嚴重認知障礙[4];治療前后分別用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判定癥狀、認知及生活能力。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認知障礙發(fā)生率比較(n,%)
觀察組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為1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治療后MMSE、MOCA及ADL評分均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MOCA、ADL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MOCA、ADL評分比較(±s,分)
注:*與#相比,P<0.05。
組別MMSE MOCA AD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4) 14.86±5.02 24.31±5.24 11.83±2.91 17.97±3.71 41.08±8.72 79.85±22.37*對照組(n=54) 15.06±5.23 19.89±6.27 11.79±3.25 14.82±4.33 40.39±8.42 60.74±18.59#
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發(fā)生與病變部位、大小、病程、嚴重程度以及有無合并癥等密切相關,也與腦卒中后抑郁程度及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有關。其主要由腦卒中后腦組織的缺血壞死、神經(jīng)功能退化、神經(jīng)元變性壞死,導致腦部認知結構受到影響,與智力、情緒、記憶有關的神經(jīng)細胞及腦深部結構受損,逐漸出現(xiàn)認知功能減退[5]。早期康復治療通過系統(tǒng)的運動、生活及認知能力訓練,有利于腦部受損部位的神經(jīng)細胞和突出結構的修復和重建,形成新的功能環(huán)路,并誘導病灶周圍毛細血管形成,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增強病灶周圍營養(yǎng)及能力代謝,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早期恢復[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為1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MMSE、MOCA及ADL評分均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早期康復治療對改善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確切作用,有效提高殘存神經(jīng)元的興奮性,促進神經(jīng)環(huán)路的重建,改善認知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1] 趙先偉,田慶濤,杜怡峰,等.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7):740-742.
[2] 吳云霞.早期康復改善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神經(jīng)功能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24):3353-3354.
[3] 韓東霞,葉 莉,朱許瓊,等.早期康復改善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神經(jīng)功能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6,1(11):19-20.
[4] 林 強,李雪萍,程 凱,等.早期認知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30(2):1286-1288.
[5] 田旭川,陳 超,應勇強.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神經(jīng)功能的改善效果[J].當代醫(yī)學,2017,23(2):12-15.
[6] 郜曉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治療對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效果的影響分析[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28(8):38-39.
R743
B
ISSN.2095-8242.2017.052.10128.02
本文編輯:趙小龍